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719.1—2017
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 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the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f the production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overhaul —
Part 1: production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2018 - 04 - 13 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
2018 - 04 - 13 实施
Q/GDW 11719. 1—2017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3
4缩略语.............................................................................3
5总则...............................................................................3
6 一般规定...........................................................................4
7输电线路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7
8变电设备(含直流)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12
9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16
10二次系统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20
11水电设备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27
12生产建筑物改造项目的差异性规定...................................................32
13其他设备的差异性规定.............................................................3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3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3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项目拟拆除设备材料处置模板.....................................37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项目图纸及计算项目深度要求.....................................3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项目主要设备材料清册模板.......................................44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项目估算书编制要求.............................................50
编制说明.............................................................................53
Q/GDW 11719. 1—2017
-I 2 ■ -j—
刖 百
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制定本部分。
《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标准分为2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一一第2部分:生产设备大修项目。
本部分为《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标准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新源控 股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任建峰、罗永勤、刘昊、杨木渤、荆岫岩、陈伟勇、杨玉磊、王允平、周国华、 米康民、王强、冯智倩、霍亚俊、裴长龙、袁章、沈继忠、高山、黄小川、安超印、郭新菊、胡卓勋、 宋湘辉、楼勇、谢加荣。
本部分首次发布。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II
Q/GDW 11719. 1—2017
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公司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285 |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
GB/T 25093 |
高压直流系统交流滤波器 |
GB/T 25308 |
高压直流系统直流滤波器 |
GB/T 30425 |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水冷却设备 |
GB 50061 |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
GB 50062 |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
GB 50227 |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
GB 50545 |
IIokV〜75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
GB 50665 |
IOO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
DL/T 334 |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DL/T 401 |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
DL/T 544 |
电力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
DL/T 547 |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
DL/T 620 |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
DL/T 832 |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
DL/T 1283 |
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
DL/T 1508 |
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覆冰监测装置 |
DL/T 1676 |
交流输电线路用避雷器选用导则 |
DL/T 5044 |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
DL/T 5154 |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
DL/T 5222 |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
DL/T 5440 |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
DL/T 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 |
DL/T 5147 |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
DL 5003 I |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
YD/T 1821 |
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 |
Q/GDW 11719. 1—2017
Q/GDW 166.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110 (66) kV架空输电线
路
Q/GDW 166.2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2部分:110 (66) kV变电站
Q/GDW 166.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6部分:22OkV架空输电线路
Q/GDW 166.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7部分:33OkV〜75OkV交直流架
空输电线路
Q/GDW 166.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8部分:22OkV变电站
Q/GDW 166.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9部分:33OkV〜75OkV变电站
Q/GDW 182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38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4部分:110 (66)kV架空输电 线路
Q/GDW 381.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7部分:22OkV架空输电线路
Q/GDW 381.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8部分:33OkV〜75OkV交直流 架空输电线路
Q/GDW 38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
Q/GDW 421电网安全稳定自动装置技术规范 |
Q/GDW 44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
Q/GDW 527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 |
Q/GDW 558输电线路现场污秽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Q/GDW 576站用交直流一体化也源系统技术规范 |
Q/GDW 679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
Q/GDW 716输电线路电流融冰技术导则 |
Q/GDW 741配电网技术改造设备选型和配置原则 |
Q/GDW 743配电网技改大修技术规范 |
Q/GDW 756电力通信系统安全检查工作规范 |
Q/GDW 1131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
Q/GDW 1161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
Q/GDW 1175变压器、高压井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
Q/GDW 1212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导则 |
Q/GDW 1296 ±80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
Q/GDW 1535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
Q/GDW 1784. 1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配电部分 |
Q/GDW 1784.3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配网架空线路部分 |
Q/GDW 1829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 |
Q/GDW 1862架空输电线路采动影响区杆塔及基础设计导则 |
Q/GDW 1864电缆通道设计导则 |
Q/GDW 1915基于MPLS技术的数据通信网建设规范 |
Q/GDW 11356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
Q/GDW 11358电力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
Q/GDW 11526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导则 |
Q/GDW 1461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
IEC 62984变压器直流偏磁抑制装置技术导则
2
Q/GDW 11719. 1—201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木文件。
电力生产设备 electrical production equipment
与电力生产有关的生产设备、设施及附属(辅助)设施,包括发电设备、电网一次设备、厂站自动 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电力通信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电网(厂)生产 建筑物、构筑物等辅助及附属设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设施、非贸易结算电能计量装置、监测装置等, 简称"设备"。
3.2
生产技术改造 production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利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等,对现有设备资产进行更新、完善和配套,提 高其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满足智能化、节能、环保等要求,简称"生产技改”。
3.3
生产设备大修 production equipment overhaul
为恢复资产(包括设备、设施以及辅助设施等)原有形态和能力,按项目制管理的修理性工作,简 称"生产大修"。
3.4
项目可行性研究 the feasibi I ity study report of the project
对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和比较,综合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经济合理 性、技术先进性与适应性等,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成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 目建议书"两种方式,简称"项目可研”。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CM: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IMS: 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
AVC:自动电压无功控制(AUtOmatiC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SVG: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
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HGIS:半封闭式气体绝缘开关设备(Hybrid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PSS: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Iizator)
SFC:静止变频器(StatiC Frequency Converter)
5总则
3
Q/GDW 11719. 1—2017
5.1生产技改项目可研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各专业有关 设计规程和规定,执行公司生产技改相关管理规定。
5.2编制项目可研时,设计单位及项目单位必须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项目设计原始资料和数据。
5.3生产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重点对项目的必要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投资合理性进行论证分析。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项目概述、项目必要性、项目技术方案、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项目拟拆 除设备及主要材料处置、项目实施安排、特别事项说明等方面(见附录A、附录B)。
5.4 一般规定是所有生产技改项目可研编制的通用要求,差异性规定是各专业相应设备生产技改项目 可研编制的差异化要求,有关内容在以下各章节中分别说明。
6 -般规定
6.1项目概述
6.1.1编制依据
项目可研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或委托函等相关委托文件;
b)管理制度文件名称、文号或版本号,包含生产技改原则、专业反措和专项治理文件等;
c)设计规范和概(预)算编制规定;
d)与本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6.1.2项目现状
介绍项目总体情况,说明改造设备所属厂站、线路、调度机构现状,包括电压等级、投运时间、运 行环境、设备型号、生产厂家以及在电网中的重要性、近三年内主要经历的生产技改和生产大修情况等。 不同专业项目差异性描述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输电项目应重点说明线路长度、线路冋路数、杆塔数量及型式、导(地)线型号、绝缘配置水 平、气象环境、线路通道情况等;
b)变电项目应重点说明变电站当前规模和远期规模,内容主要包括主变容量、出线回路数、电气 主接线型式、设备选型、安装布置方式、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等;
c)配电项目应重点说明线路长度、线路冋路数、配变台数、配变容量等;
d)二次项目应重点说明二次设备运行现状,必要时应介绍一次系统接线型式、主变规模等,对于 涉及到通信网网架结构优化改造的,重点介绍现有通信网网架结构等内容;
e)水电项目应重点说明水电设备设施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投产运行情况、生产厂家等,必 要时应介绍原设计、施工、安装单位等;
f)生产建筑物项目应重点说明建构筑物的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建筑层数、建筑高度,以及运行 现状;
g)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专业项目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6.1.3项目预期目标
简述项目将采用何种设备或技术进行生产技改,预期达到的治理目标。
6.1.4立项依据
列出符合生产技改原则、专业反措和专项治理文件等的具体条款及内容.
6.1.5可研范围和规模
Q/GDW 11719. 1—2017
简述项目可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和配合,对于存在同期实施的其它相关项目应 说明界限,说明项目实施后形成的项目规模。
6.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简述项目的整体投资情况,单位为万元,包括总费用、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拆除工程费、设 备购置费、其他费用,以及各项费用占比情况。总费用分别列出含税、不含税价,分项费用只列出含税 价.
6. 2项目必要性
6. 2.1安全性分析
从设备可靠性和在电网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对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包括设备运 行年限、历史故障、不良工况、状态检修情况及状态评价结果等,从设备本身安全性和对电网安全重要 性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
6. 2.2效能与成本分析
从供电负荷水平、检修维护费用、能耗指标等方面分析设备效能和运行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 输电能力、电压合格率、设备等效利用率、运行方式调整、节能环保指标、年检修维护费用、未来负荷 需求等,从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和适应电网发展等方面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
6. 2.3政策适应性分析
根据国家有关产业和技术政策规定,从环保节能、供电可靠性、负荷增长等方面充分论证项目必要 性,说明项目对象需要纳入淘汰或改造的某类设备政策依据。
6. 2.4结论
根据以上三方面分析,得出生产技改项目实施必要性结论。
6.3项目技术方案
6. 3.1项目可选技术方案
根据项H必要性分析结果和预期目标,简要描述项目实施可选的技术方案,涉及到以下情况时,宜 提出2个及以上可选技术方案:
a)输电项目:涉及原线路路径发生改变、架空线路改为电缆敷设、提高原设计标准的项目;
b)变电项目:变电站主接线、设备型式方案发生改变的项目:
c)配电项目:开闭所的设备整体改造、整区域配电网自动化改造、整区域配网通信网及网络设备 改造的项目:
d)二次项目:涉及原系统配置、设备型式方案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
e)水电项目:涉及机组容量的改变、主接线及设备配置方式发生改变、重要主辅设备的整体改造、 水工建构筑物结构形式的改变及提高原设计标准的项目:
f)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项目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6. 3.2技术方案比选
6. 3. 2. 1安全方面比较
对于有2个及以上可选技术方案的项目,论述项目技术方案在消除电网安全风险(设备损坏、人身 伤亡、电网故障停电或稳定破坏)和提升设备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差异描述,结合电网发展对各技术方 案安全效益进行比较论证并排序。
5
Q/GDW 11719. 1—2017
6.3.2.2效能方面比较
对于有2个及以上可选技术方案的项目,论述项目技术方案在提升输电能力、设备等效利用率和节 能环保水平等方面的指标差异,结合电网发展对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按综合效能及适应性进行 排序。
6.3.2.3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比较
対于有2个及以上可选技术方案的项目,对项目技术方案的一次性投资、设备运行寿命、设备故障 带来的停电损失和年设备运行维护成本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按照改造一次性投入、改造后运行寿 命周期内停电损失和运维费用三者年均费用之和由低到高进行排序。
6. 3.3技术方案选择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比较论证,选择综合指标最优的方案作为项目改造实施方案。
6. 3.4技术方案详细内容
全面阐述所选择项目改造技术方案内容。技术方案应与改造设备存在问题和立项依据紧密结合。
6.4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
论述项目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经济可行性与成本开支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等各项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
6.5项目拟拆除设备及主要材料处置
列出本项目拟拆除的固定资产设备及主要材料清单、拟拆除设备评估鉴定表,并由设备运维管理单 位说明初步处置意见。
6.6项目实施安排
6. 6.1外部环境落实条件
说明项目实施所涉及的外部环境条件落实情况,包括电网规划、市政规划、交又跨越、交通设施、 周边场地条件,涉及线路路径更改的规划路径商定情况等。
6.6.2施工过渡措施
按照项目实施和系统运行相关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施工过渡措施。重点对停电方案、负荷切转方 案、停电时间、用户重要等级以及相关保障供电可靠性的措施进行描述。不涉及施工过渡措施的项目应 明确本项目无过渡措施。
6. 6.3项目实施计划安排
说明项R实施的时间进度,针对关键节点提出保障措施。
6. 6.4环境影响预测及采取措施
6. 6. 4.1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说明项目在实施期间可能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实施过程中施工工器具、机械 设备使用、工艺材料使用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空气污染、生产废水、可听噪声等影响:
b)说明改造后设备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投运设备对周边环境可能 产生的生活污水、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电磁辐射等影响。
6
Q/GDW 11719. 1—2017
6. 6. 4. 2采取措施
说明项目针対上述环境影响采取的减少和消除环境影响的措施,得出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6.7特别事项说明
描述项目必要性、技术方案、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实施安排中的特殊事项:
a)新技术试行、推广,以及地方政府政策性要求等:
b)新技术采用或实施环境复杂等因素引起的项目投资较同类项目偏差较大的情况:
c)其他需特别说明的事项。
6.8附表
根据项目特点包括且不限于以下附表:
a)项目拟拆除设备材料清单、项目拟拆除设备评估鉴定表(参见附录C):
b)项目图纸及计算项目(见附录D);
c)项目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参见附录E)!
d)项目估算书(见附录F);
e)相关协议(根据需要):
f)其他(根据需要)。
7输电线路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
7.1电网发展
7.1.1线路增容
线路增容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线路区段导线截面小、输送容量无法满足系统需要的情况,采取换线或整段更换的项目要 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需改造区段线路需要增加的输送容量,改造前线路实际负荷情况,改造 后最大承受负荷情况;
2)技术方案应提供经济电流计算结果,根据系统输送容量要求、项目需要、环境特点、负荷 发展,提出相应的导线选型方案,在仅对导线改造时,应按GB 50061、GB 50545、GB 50665、 Q/GDW 1296的相关规定对杆塔进行逐塔条件校验,必要时对变电站引流线进行校验。
b)针对重载、过载的电缆线路无法通过网络优化和负荷调整解决的,电缆导体、金属屏蔽允许短 路电流容量不满足系统短路电流控制值的,早期设计为低电压等级电缆后升压的电缆更换项目 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电缆线路最大负荷情况,分析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电网建 设发展等因素;
2)技术方案应按DL/T401的电缆选型相关规定,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动热稳定电流、 敷设环境等计算电缆截面,结合建设条件、运行环境、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电缆数量等 因素,确定电缆型号、敷设路径及方式。
7.1.2电网通信路径优化
因电网通信发展需将避雷线更换为OPGW光缆的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需改造避雷线存在的问题,阐述更换OPGW光缆的意义和作用;
7
Q/GDW 11719. 1—2017
b)技术方案应按Dl√T 832的电网通信线路相关规定,根据原杆塔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杆塔受力 计算,提出OPGW光缆的选型方案,并对接地电阻进行逐基校验,提出不符合光缆泄流要求的 杆塔改造措施。
7.1.3改善电磁环境
针対电磁环境不满足规程要求,采用杆塔迁移或升高等措施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 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原线路电磁环境的相关参数,参数测量应符合DL/T 334的相关要求,阐述 线路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以及不满足GB 50061, GB 50545、GB 50665相关要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重点分析线路路径选择、交叉跨越距离、导地线选型、杆塔选型、金具组合、运维 条件及改造后的电磁环境效果,电磁环境效果应符合GB 50061、GB 50545、GB 50665的相关 规定、杆塔选型应符合DL/T 5154的相关规定。
7.1.4提高装备水平
提高装备水平的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线路局部环境变化、电网局部结构优化进行的改造项目,以及高铁牵引变等仅有双回同杆 进线电源的线路,采取不同电源点、不同冋路供电改造的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描述电网局部结构优化的重要性,说明现有电网网架结构的不合理性和存在 的高风險等级;
2)技术方案应重点分析线路路径选择、交叉跨越距离、导地线选型、杆塔选型、金具组合、 运维条件以及对电网局部环境、结构增强、重要用户的安全保障效果,杆塔选型应符合 DL/T 5154的相关规定。
b)油纸、充油电缆更换为交联电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重点说明电缆线路基本情况、参数、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电网建设 发展等因素:
2)技术方案按7. 1. 1中第二列项的第二项规定。
7.2运行环境
7.2.1防污闪
防污闪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线路安装污秽在线监测装置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分析线路附近污染源类型、现场污秽度等级及其变化范围对安全稳定运行的 影响,说明污秽在线监测装置安装后对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作用;
2)技术方案应说明污秽在线监测装置运行环境、闪络形式、电源方式等基本信息,阐述其信 息采集、数据质量、传输方式、安装方式、后台展示、运行维护等技术要求,且应符合 Q/GDW 588的相关规定。
b)针对电缆终端外绝缘性能不满足污秽等级要求,更换电缆终端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电缆终端外绝缘水平及安装地点污秽等级,体现运行环境对电网安全稳 定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提供该区域内盐、灰密检测数据,根据电缆类型,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 维护需求等因素,应按DlVT 401的相关规定确定电缆终端选型。
7.2.2防雷害
防雷害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8
Q/GDW 11719. 1—2017
a)针对雷电监测系统改造的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分析近年宙电活动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危害情况,依据气象部门气象资料,说 明在该区域建立监测系统的重要性,或依据已有雷电监测系统覆盖范围小、检测精度不足 等问题,说明升级监测系统的重要性:
2)技术方案应说明雷电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对雷电雷极性确定、电流大小判断的准确性 依据,明确系统构建方案,对雷电数据进行分析,按DL/T 1283的相关规定提出防雷技术 策略。
b)针对采取架设双避雷线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线路防雷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架设双避雷线对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的重要性;
2)技术方案应按GB 50061、GB 50545、GB 50665的相关要求确定避雷线型号,结合建设条 件、环境特点、雷电流大小、维护需求、线路类型、数量、保护角、杆塔结构允许荷载等 因素,提出双避雷线安装方案。
c)针对处于山顶、边坡、城口等特殊地形的杆塔、大跨越、大档距、导地线对地高度较高的杆塔、 耐张转角塔及前后直线塔,采取安装避雷器的防雷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描述目前落雷•密度大及处于特殊区域杆塔防宙措施不足的现状,说明防雷改 造措施对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2)技术方案应按DL/T 1676的相关要求确定避宙器型号,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接地电 阻、雷电流、维护需求、线路类型等因素,说明避雷器安装数量及方式。
7.2.3防冰害
防冰害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建设输电线路覆冰预报预警系统、气象观测站或观冰点的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分析输电线路运行环境,说明预报预警系统、气象观测站或观冰点在输电线 路防覆冰方面的作用、地位和重要性;
2)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线路类型等因素,说明在线预报预警装 置、气象观测站或观冰点的数量和装设位置,以及供电方式、传输带宽、信号稳定性、监 控数据等信息且应符合DlyTI508和Q/GDW 182的相关规定。
b)针对覆冰区输电线路更换加强型杆塔、增加杆塔、更换大截面导地线、配置融冰装置、建设融 冰电源点和融冰短路点、安装覆冰在线监测装置等措施进行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描述覆冰区输电线路运行现状,说明存在的倒塔断线风险,根据不同地理、 气象环境采取相应监测措施、融冰措施、线路改造措施对设备防覆冰故障方面的作用:
2)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要求的铁塔、导地线强度、设防标准、埋设深度、占地面积、架设环 境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融冰方案或监测方案等。涉及线路加强改造的项目应说明路径选 择、相间距离、跨越情况、导地线选型'杆塔选型、金具组合、改造后的防覆冰效果应符 合DL/T 5440的相关规定,融冰方案应符合Q/GDW 716的相关规定。
7. 2.4防舞动
针对发生过舞动的大档距线路或处于舞动区线路缩小档距的改造,紧凑型线路改造为常规线路或更 改路径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描述舞动区线路的运行安全隐患,说明线路舞动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危害,线路改 造措施对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9
Q/GDW 11719. 1—2017
b)技术方案应结合线路实际的运行工况、电压等级、舞动级别、现有杆塔结构存在的设计缺陷等 情况,采取相应的设防方案,根据线路所在的地理环境和相应舞动区域设防标准,说明线路路 径选择、杆塔选型、导线选型等内容,且应符合Q/GDW 1829的相关规定。
7.2.5防风害
针対强风区、飓线风多发区杆塔采取增加耐张段、更换或增加杆塔等措施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 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描述线路运行的安全隐患,说明风害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危害及采取措施后对线路 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b)技术方案应対风害区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线路所处的地理环境、电压等级、现有杆 塔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情况,采取相应的设防方案,选用防风专用塔时要进行杆塔风压验算。
7.2.6防外力破坏
防外力破坏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人口密集区和重要交叉跨越处的拉线塔(杆)改造成自立式杆塔,地形高差较大改变基础 型式或改迁路径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描述处在人口密集区、重要交叉跨越处等对线路安全运行可能造成外力破坏 的威胁及采取措施后对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2)技术方案应根据线路运行环境,结合市政规划、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线路路径,涉及的 改造杆塔应按DI√T 5154的相关规定选型,导线应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选型。
b)针对电缆通道或电缆敷设方式改变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电缆线路运行环境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因素;
2)技术方案应根据电缆运行环境,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电缆类型、数量等 因素,明确电缆敷设路径及方式,且应符合Q/GDW 1864的相关规定。
7.2.7防地质灾害
针对处于河网、沼泽、分洪区、洪泛区、暴雨冲刷、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的杆塔,进行改塔、 迁移等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描述地质灾害区线路运行的安全隐患及可能造成的威胁,并结合现场照片进行说 明;
b)技术方案应分析路径选择、交叉跨越距离、导地线选型、杆塔选型、金具组合、运维条件及改 造成效,且应符合造成5154、DL/T 5222的相关规定。
7.2.8采动影响区
针对采取迁出采动影响区、采用大板基础或可调式塔脚板、双冋路线路改造为单冋线路或孤立档线 路放大档距、增加呼高等措施改造的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描述采动彫响对线路安全运行可能造成的威胁,说明目前杆塔倾斜度、导线弧垂、 采厚比等情况:
b)技术方案应明确所采取的措施,按Q/GDW 1862的相关规定确定基础类型、杆塔选型、导地线 选型、塔脚板设计等,说明路径选择、交叉跨越等情况。
7.2.9交叉跨越
针对不满足独立耐张段要求的重要交叉跨越、线路对地距离或交叉跨越距离不足的杆塔改造项目,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IO
Q/GDW 11719. 1—2017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线路交又跨越情况,提出线路与被跨越物可能造成的相互影响,以及交叉跨 越不满足反措、技术导则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明确线路路径选择、交叉跨越距离、导线选型、杆塔选型、金具组合等,且应符合 DL∕T5154. DL/T 5222的相关规定,重要跨越应符合GB 50545中"独立耐张段"的相关要求。
7. 2.10防火、防水
电缆防火、防水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电缆线路运行环境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因素。
b)针对不同类电缆防火、防水改造项目,其技术方案要求如下:
D变电站缆线密集区域的电力电缆接头布置在站外电缆通道、成束低阻燃性能电缆更换为高 阻燃性能电缆等改造项目,技术方案应按DL/T 401的相关规定,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 点、维护需求等因素,明确电缆及其附件选型,说明电缆敷设路径、方式、站外通道内接 头位置:
2)不满足防水要求的电缆整体更换项目,技术方案应按DL/T 401的相关规定,进行电缆选 型计算,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提出电缆敷设路 径及方式,更换电缆及其附件;
3)电缆隧道防水、排水系统改造项目,技术方案应按Q/GDW 1864第5章相关规定,根据现 有隧道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素,说明改造的排水系统 参数,或提高电缆隧道结构防水等级,以及上建改造的技术方案。
7.3设备缺陷
因设备缺陷引起的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倾斜、锈(腐)蚀、主材开裂、强度下降、裂纹超标、主筋外露的杆塔整体更换,上拔或 混凝土表面严重脱落、露筋、钢筋锈(腐)蚀、装配式基础松散、水土流失、塌方、滑坡等杆 塔基础更换、升高、杆塔移位等措施进行的改造,断股、散股、锈(腐)蚀的导地线整体更换 等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设备存在的缺陷,根据状态评价结果说明缺陷的部位、缺陷类型、严重 程度,分析设备缺陷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危害性;
2)技术方案应针对必要性中提出的线路杆塔、基础、导地线等线路本体缺陷,明确线路杆塔 选型、导地线选型、基础型式、交叉跨越、金具配合等,且应符合DL/T5154、DL/T5222 的相关规定。
b)针对加装在线监测装置、更换高塔电梯、攀爬机、带电作业工器具库房等附属设施改造项目要 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各类附属设施运行检修的现状以及在运行检修作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技术方案应针对不同设备环境和运行监测需求,说明在线监测方案的信息采集、数据整理、 通信保证、设备安全方式、电源索取方式、后台终端分析能力等信息,说明高塔电梯、攀 爬机、带电作业工器具库房设备等附属设施的运行工况、设备强度、绝缘性能,根据建设 条件、维护需求、数量等因素,确定更换装置数量和型号。
c)针对存在家族性缺陷、运行年限长、故障频发、评价为严重状态等电缆线路更换的改造项目要 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电缆线路本体及其附件的状态评价结果、运行环境等影响电网安全稳定 运行的因素;
2)技术方案应按DL/T 401的相关规定,根据电缆设备本体、附件的缺陷或故障情况,结合 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素,明确电缆及附件的选型、敷设方式及路径。
11
Q/GDW 11719. 1—2017
7.4新技术推广及政策因素
因新技术推广及政策因素引起的改造项目,项FI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雷电预警系统、故障智能监测系统、输电线路山火监测预警系统、覆冰预报预警系统、巡 检管控、故障异常诊断等新技术应用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新技术应用在电网中的作用、地位、重要性、相应的运行方式;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1526的相关规定说明新技术装置电池功率、传输带宽、传输信号稳 定性、传输数据的多样化选择性等参数,根据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线路类型、 数量等因素,明确新技术装置型号、数量和装设位置。
b)针对重要电缆隧道和通道中监控系统、状态监测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等新技术应用的改造项目 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隧道和通道内配置非法侵入、火情、温度、水位、气体成分,以及通风、 排水等状态监控和远程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864的相关规定,根据电缆隧道和通道的现场环境,明确隧道和通 道内所需状态监控和远程控制系统的配置要求与数量。
7.5其他类型项目
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类型项目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8变电设备(含直流)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
8.1电网发展
8.1.1主变压器
主变压器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抗短路能力低、容量不足、设计水平低、技术落后的老旧变压器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不满足电网发展及系统稳定的安全要求但乂无法通过近期网改项目或 负荷调整进行解决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按照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动热稳定电流计算结果,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 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要求确定变压器型号和布置型式。
b)针对主变中性点加装直流偏磁在线监测装置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直流输电的接地极所在位置距变电站的直线距离,提供省级以上电科院 的理论计算值及变压器可能受宜流偏磁影响的情况,或变压器调试测试中直流偏磁值达到 或超过允许值的情况:
2)技术方案结合项目需要、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Q/GDW1535 的相关要求,提出符合该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在线监测装置的选型及配置参数。
8.1.2开关柜
组件不满足运行或负荷增长需要的开关柜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开关柜内组件参数、运行情况以及开关柜所承受的最大负荷情况,分析其影 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所属变电站主变容量、开关柜最大承受负荷,结合建设条 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开关柜参数、型号及布置方式。
8.1.3断路器
12
Q/GDW 11719. 1—2017
针对断路器短路电流开断能力不足、载流能力不足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
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断路器短路开断电流及峰值耐受电流、额定电流,以及系统最大短路电 流、额定电流,分析其不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所属间隔额定电流,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 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断路器参数、型号及布置型式。
8.1.4无功补偿装置
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增容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母线电压因素,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 情况;
b)技术方案应按Q/GDW 1212的相关规定,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负荷发展、无功补偿需求、 维护需求等因素,确定无功补偿装置主要参数。
8.1.5中性点设备
针对经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的变电站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电站馈线情况、电容电流检测情况、现有消弧线圈容量,分析其影响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及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线路情况、维护需 求、数量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消弧线圈或小电阻型号及主要参数。
8.2运行环境
8.2.1防污闪
针对污区变化或设备本身外绝缘不满足要求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电站运行所在地区污秽等级变化或局部污秽环境变化情况、设备外绝 缘参数,分析其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结合系统运行环境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及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设备情况、维护需 求、数量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设备型号、外绝缘等级。
8.2.2谐波治理
谐波治理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提供目前变电站谐波检测报告或数据,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运行环境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及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用户情况等因素, 提出谐波治理措施。
8. 2.3直流偏磁隔直装置
针对新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导致电网直流偏磁分布发生变化,主变直流偏磁测试超标或现有直流偏磁 隔直装置不满足系统要求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站点主变中性点直流偏磁电流测试情况,主变噪声及振动异常情况,必要时 附设备照片,分析站点直流偏磁风险及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站内直流偏磁情况、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按照IEC62984的相关 规定确定隔直装置型号、性能参数,说明站内隔直装置投切逻辑及动作原理。
8.3设备缺陷
8.3. 1主变压諧
Q/GDW 11719. 1—2017
针对状态评价为家族性缺陷,试验数据超标,严重缺陷、老化的变压器进行改造的项目,项目必要 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校核情况、试验数据、缺陷情况、同类设备故障情 况、厂家核查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分析其不满足电网发展及系统稳定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动热稳定电流计算结果,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负 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变压器型号和布置型式。
8.3.2断路器
针对存在缺陷隐患的,累计开断容量和分、合操作次数达到规定值的断路器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 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断路器累计开断次数、结构型式、同类设备故障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分析 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合建设条件、环 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断路器型号和布置型式。
8. 3.3隔离开关
针对超过运行年限,且腐蚀、锈蚀严重的隔离开关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隔离开关和同类设备故障异常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必要时附现场照片, 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合建设条件、环 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隔离开关型号和布置型式.
8. 3.4交直流测♦设备
交直流测量设备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测量设备试验情况、同类设备故障异常情况、状态评价结果、保护、测 量、计量装置需求,必要时附现场照片,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合建设条件、环 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设备型号和布置型式。
8. 3.5站用电交流系统
针对容量不足、电源设计不可靠、保护系统不独立、母线联络开关未配置独立保护装置的站用变改 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电站、换流站现场设备配置和用电需求,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 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变电站、换流站用电需求,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素,按 Q/GDW 576的相关规定确定设备型号和布置型式。
8. 3.6站用电直流系统
针对直流系统对负载供电,充电、浮充电装置、绝缘监察装置、直流蓄电池系统改造项目,项目必 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按8. 3. 5中第一列项规定;
b)技术方案应根据变电站、换流站用电需求,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素,按 DL/T 5044的相关规定确定设备的型号和布置型式。
8.3.7开关柜
14
Q/GDW 11719. 1—2017
针对组件外绝缘爬距不足、五防闭锁功能不完善、外壳防护性能较差、不符合反措要求等开关柜的 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开关柜内组件缺陷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 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开关柜参数、型号及布置型式。
8. 3.8组合电器
针对达到运行寿命或技术落后,设计、制造存在严重缺陷,设备健康状况差且无备品备件的组合电 器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设备设计运行寿命,组件缺陷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电网安 全稳定运行且无法通过大修解决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 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I√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组合电器参数、型号及布置型 式。
8.3.9消弧线圈
针对消弧线圈容量不足、接地变存在爬电痕迹及裂纹现象、震动声较大、温控装置动作不可靠,自 动调谐装置档位不对应等情况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设备缺陷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数量等因素,按DL/T5222的相 关规定确定消弧线圈、接地变型号及布置型式。
8. 3. 10防雷及接地装置
针对变电站防雷及接地装置存在缺陷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瓷套存在裂纹、复合绝缘伞裙局部缺损、内部绝缘偏低的避雷器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避雷器试验数据、缺陷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必要时附现场照片, 分析其彫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 等因素,按DL/T 5222、DL/T 620和DL/T 50065的相关规定确定避雷器型号及参数。
b)根据公司反措规定,对多雷地区敞开式变电站间隔入口处加装避雷器的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电站及出线的雷电活动分布情况,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雷电活动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线路情况、维护需求等因素,按DL/T 5222、 DL/T 620、DL/T 50065的相关规定确定避雷器型号及加装方案。
8. 3.11无功补偿装置/穿墙套管
针对年损坏率、电容偏差、谐波过电流超标的电容器,绝缘老化的干式电抗器,测试不合格的穿墙 套管进行改造的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电容器、干式电抗關、穿墙套管等设备试验数据、缺陷情况、状态评价 结果,必要时附设备照片,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线路情况、维 护需求等因素,按GB50227、DL/T 5222的相关规定确定电容器、干式电抗器、穿墙套管等设 备型号及布置型式。
8. 3.12换流阀及阀控系统
15
Q/GDW 11719. 1—2017
针对换流阀水路密封圈老化,均压电极结垢、腐蚀,光纤、阀控系统老化等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 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换流阀及阀控系统等设备试验数据、均压电极结垢等缺陷情况、状态评 价结果,必要时附设备照片,分析其影响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提供换流阀水路密封圈老化、均压电极结垢及腐蚀、光纤及阀控系统老化的处理措 施,说明换流阀和阀控设备主要元器件处理后对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影响等。
8. 3.13阀冷却系统
针对换流阀冷却系统的旋转设备磨损、机械设备锈蚀、传感器及电气元件达到使用年限,控制装置 优化升级等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阀冷系统旋转设备、机械设备、电气元件存在的问题,提供数据采集及 状态分析记录,明确相关规定及要求:
b)技术方案应根据标准寿命周期、安装及设计工艺升级的技术要求,按GB/T 30425、Q/GDW 527 的相关规定,确定阀冷系统动设备、机械设备、电气元件的选型。
8. 3.14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针对板卡老化、光纤老化、装置故障等控制保护系统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 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板卡、装置、电气元件、光纤等故障及异常情况,分析其 彫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按GB/T 14285, GB 5QQ62的相关规定确定设备选型。
8. 3.15交直流滤波器
针对交直流滤波器电容器组运行年限长且年损坏率超过5%,交流滤波器进线断路器选相合闸装置 不能实现过零点投切,电抗器严重发热、变形、渗漏、外包封表面爬电、爆漆开裂等故障,直流滤波器 的隔离开关不能带电拉合等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电容器组、电抗器、进线断路器、直流滤波器隔离开关等设备试验数据、 缺陷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必要时附设备照片,分析其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 素,按GB/T 25093、GB/T 25308的相关规定确定设备型号及布置型式。
8.4新技术推广及政策因素
针对智能机器人、油中溶解气体、铁芯接地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局放监测装置、换流站设备状态监 测系统等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线监测装置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对提升设备运维质量 的重要性:
b)技术方案应提供设备选型依据,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结合站内设备的运维 现状、实施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素,确定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线监测装置等新技术 推广应用方案。
8.5其他类型项目
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类型项目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9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
16
Q/GDW 11719. 1—2017
9.1电网发展
9.1.1提高供电能力
针对提高供电能力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重载、过载架空线路,采取增加线路联络提升线路互联互供能力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重载、过载架空线路的最大负荷及负载率,重过载持续时间和发生时间, 分析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提供接待负荷线路的导线型号、负荷接待能力,明确联络线建设方式及导线、 电杆等型号,确定联络开关的安装位置、方式以及设备参数,应符合Q/GDW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b)针对重载、过载变压器,采取新增配变布点或增容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描述变压器最大负荷及负载率,说明现有供电半径和负荷增长情况,分析对 台区供电能力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根据负荷增长情况、供电半径及建设条件,确定新增配变布点或增容改造措施, 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配变选型及安装位置,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c)针对完善现有线路网架结构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现有网架结构情况、存在问题,阐述其不满足目标网架的具体情况及影 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目标网架的具体要求,通过加装分段、联络、分界开关,更换导线、电缆, 提高线路的联络率、NT通过率,通过计算分析,明确设备选型及安装位置,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1.2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提高设备装备水平的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停产且备品备件不满足要求的设备整体更换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该设备已损坏部件或老化部件影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确定设备选型,在满 足现有运行条件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免(少)维护产品,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 的相关规定。
b)针对不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的设备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设备不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的具体情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配电自动化要求,确定配置电动操作机构、辅助接点、互感器、远方终端、 通信设备、终端工作电源、后备电源等设备的具体方案,设备选型应符合Q/GDW 741和 Q/GDW 743的相关规定。
c)针对技术落后、存在安全隐患的开关柜和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落地式手车柜、间隔式开关柜 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开关柜的运行状况及安全隐患,阐述该设备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情 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确定开关柜及其组件型号。
9.1.3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提高经济运行水平的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高耗能变压器更换的项目要求如下:
17
Q/GDW 11719. 1—2017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压器损耗以及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等,阐述其不满足电网发展及系 统稳定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状态评价结果、用户侧最大负荷、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 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按Q/GDW741和Q/GDW 743的相关 规定确定变压器选型。
b)针对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线路调压器、优化线路通道等措施进行架空线路改造的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架空线路供电距离、功率因数以及该线路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 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依据线路存在的问题,明确采取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线路调压器、优化线路通 道等措施,根据线路运行负荷计算无功补偿装置容量、线路调压器等设备选型及安装位置, 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2运行环境
9.2.1提高电网防灾能力
提高经济运行水平的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易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架空线路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架空线路易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如所处特殊区域、建设标准不满足要 求、线路走向不合理等,分析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要求、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素,明确线路走向,按Q/GDW 741 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确定导线、杆塔选型。
b)针对运行环境恶劣、季节性灾害频发区域的杆塔基础,实施塔位迁移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线路及杆塔所处区域特点,阐述线路及杆塔基础的运行情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线路运行环境要求,提出塔位迁移具体位置,按Q/GDW 741和Q/GDW' 743 的相关规定确定导线、杆塔选型。
9.2.2交叉跨越
针对跨越铁路、高速公路、航道的架空线路,采取分区供电或电缆穿越方式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 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线路跨越铁路、高速公路、航道的具体情况,阐述其影响被跨铁路、高 速公路、航道安全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跨越类型及现场条件,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等因素,明确改造 方式,按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确定导线、杆塔、电缆及其附件选型。
9.2.3防外破
针对市区、市中心或其他人口密集区、树线矛盾突出、鸟害严重区域的架空线路,采取绝缘化、缆 化改造的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线路所处的位置、周边环境特点及在电网中的作用、地位、重要性,阐述其 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b)技术方案应根据环境特点、负荷发展等因素,确定线路路径、杆塔及导线型号,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3设备缺陷
9. 3.1架空线路
18
Q/GDW 11719. 1—2017
架空线路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杆塔严重老化、裂纹、锈蚀、沉降、倾斜、埋深不足、对地距离不够等情况,采取杆塔更 换、升高或移位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线路老化裂纹、锈蚀、沉降、倾斜、埋深不足、对跨越物距离等基本情 况,阐述其对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根据根据环境特点和路径变化等因素,按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确定导线、杆塔选型。
b)针对向重要区域供电,距离较长、分支线较多的架空线路,采取在适当位置增设开关并安装两 遥终端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线路所供电的重要区域、供电距离、分支线、故障查找时间等情况, 分析增设开关并安装两遥终端对提升故障查找效率的优势:
2)技术方案应根据架空线路长度、分支线数量,明确需增设开关的位置及数量,且应符合 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 3.2电缆线路
针对故障频发的电缆线路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电缆线路本体或附件的存在问题、运行环境等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因 素:
b)技术方案应根据电缆设备本体或附件的缺陷、故障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 等因素,确定电缆及其附件的选型、敷设方式及路径,且应符合DL/T 401的相关规定.
9. 3.3配电变压器
配电变压器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校核情况、噪音测试情况、设备缺陷、油化试验报告 (仅对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价结果,分析其不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状态评价结果、最大负荷、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合建设条件、 环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确定变压器选型,提出变压器更换方案,且应符合 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 3.4柱上开关
柱上开关更换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柱上开关设备缺陷、状态评价结果,分析其不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状态评价结果、线路负荷、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合线路特点 和现场实施环境,确定柱上开关型号、布置型式及安装位置,且应符合Q/GDW741和Q/GDW743 的相关规定。
9.3.5电容器
电容器更换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电容器试验数据、缺陷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必要时附设备照片,分析 其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线路情况、维护需求等因 素,确定更换电容器型号,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 3. 6环网柜(箱)、电缆分支箱
环网柜(箱)、电缆分支箱更换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Q/GDW 11719. 1—2017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环网柜(箱)、电缆分支箱试验数据、缺陷情况、运行环境、状态评价 结果,必要时附设备照片,分析其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地区电网发展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线路情况、维护需求等因 素,确定更换环网柜(箱)、电缆分支箱的型号,且应符合Q/GDW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 定.
9.3.7关口计量装置
针对不满足同期线损分析技术要求的关口计量装置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 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关口计量装置试验数据,分析其影响同期线损分析准确性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公司同期线损分析技术要求,结合建设条件、维护需求等因素,确定关口计量 装置型号和数量。
9.4新技术推广及政策因素
9. 4.1配电自动化
针对不满足二次安全防护要求的配电自动化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配电自动化设备基本情况,分析其无法正常运行且不满足二次安全防护 要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配网标准化、二次安全防护要求,结合运行条件,明确改造措施,确定配电自 动化设备参数,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4.2节能配电变压器
针对选用非晶合金、S13型、有载调压、调容变压器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变压器的运行工况、运行年限及负荷情况,分析非节能变压器在运行中 存在问题以及所属区域负荷特点;
b)技术方案应根据区域特点,用尸侧负荷、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动热稳定要求,结合环境特点、 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确定变压器的型号、参数,满足节能配变要求,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4.3故障隔离装置
在产权分界点安装故障隔离装置的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用户接入点位置、接入方式、用户性质、历史故障数据,阐述在产权分界点 处安装故障隔离装置的作用;
b)技术方案应根据用户类型、建设条件、维护需求等因素,确定故障隔离装置的型号、参数、安 装位置,且应符合Q/GDW 741和Q/GDW 743的相关规定。
9.5其他类型项目
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类型项目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10二次系统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
10.1电网发展
10.1.1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因电网发展引起的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20
Q/GDW 11719. 1—2017
a)针对不满足特高压、智能电网、备用调度技术标准进行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调度自动化系统业务变化和技术差别;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461的相关规定,确定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参数、通信方式、软 硬件及电源需求等。
b)针对不具备支撑地县一体化和调控一体化技术标准进行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地县级调度系统存在的不足;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461的相关规定,确定地县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参数、通信方式、 软硬件及电源需求等。
c)针对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老旧、系统容量和可信计算功能不满足技术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设备老化现状,前置子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对象容量未来5年发展需 求,以及未部署可信计算功能对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461的相关规定,确定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改造、扩容、新增功能的 技术参数、实现功能、通信方式、软硬件及电源需求等。
10. 1.2厂站自动化系统
因电网发展引起的厂站自动化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变电站不满足无人值守厂、站自动化系统建设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厂、站规模、主接线图,分析厂、站调控数据交互规范以及典型信息表 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按Q/GDW679的相关规定,确定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参数、综自系统型号、组屏 方案、通信方式等。
b)针对变电站PMV设备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枢纽变电站未配置PMU设备对电网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679的相关规定,确定PMU设备的接口方式、通道需求,明确PMU 与保护装置、综自系统、主站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案。
c)针对同一厂站内多个PMU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通信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同一厂站PMU装置数量、分析不满足PMU标准配置要求,且影响电网通 信传输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按Q/GDW679的相关规定,确定同步相量数据传输格式、通信集中处理模块设 置情况等。
d)针对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功能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分析电压波动情况: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679的相关规定,确定实现AVC无功电压控制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软 硬件设备改造方式。
e)针对变电站远动、网络通信装置不满足双机双卡配置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系统单点故障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提出变电站远动通信装置冗余配置技术要求、双机工作方式,以及网络通信双 机双卡接入网络方式等。
f)针对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不满足技术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配置、对时精度不准确对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提出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要求,配置方案。
h)针对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供电电源不满足配置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21
Q/GDW 11719. 1—2017
D 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对于变电站远动装置、监控系统主机及其测控单元、变送器等自动化设 备采用不间断电源(UPS)或直流电源供电不足的情况及対系统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提出待改造的自动化设备供电电源的技术要求、相关参数及过渡方案。
10.1.3调度数据网及专用通道
因电网发展引起的调度数据网及专用通道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不满足调度数据网带宽、厂站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要求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新投厂站、电网发展规划、业务增长等因素引起的调度数据网带宽需求, 以及IIOkV及以上厂站未配置两套独立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IlokV以下厂站未配置调 度数据网络设备的情况,以及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461的相关规定,确定电力调度数据网带宽改造的容量、设备选型、 板卡配备、通信方式、综合布线、供电方式等。
b)针对不满足调度数据骨干网双平面要求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骨干网双平面的总体布设情况、承载的业务情况,以及某节点骨干单平 面所面临的风险;
2)技术方案应按Q/GDV 1461的相关规定,确定电力调度数据网骨干双平面改造的技术参数、 设备选型、板卡配备、通信方式、综合布线、供电方式等。
10.1.4二次安全防护设备
针对电网发展引起的二次安全防护设备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由于电网发展引起的二次安全防护部署的最新要求,并描述调度数据网当前 布设的差异情况,分析实现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分区及设备部署对提升数据通信质量和电网 安全运行的效果;
b)技术方案应按国上发展改革委2014年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相关规定, 确定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改造的技术参数、设备选型、设备配置、通信方式、供电方式等。
10.1.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因电网发展引起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不满足电网技术、相关反措,以及老旧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进行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与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标准化配置差异,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投运日期,分析其不能通过软件升级、插件更换满足要求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按GB/T 14285、Q/GDW 1161, Q/GDW 1175的相关规定,确定继电保护和安全 自动装置技术参数,明确组屏方案,屏位安排等。
b)针对光纤通道进行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具备光纤通道改造的条件,现有电力载波或微波通道运行年限、载波通 道是否具备自动测试功能、同杆并架线路是否采用纵联距离(方向 ) 保护等电网特殊需求:
2)技术方案应按GB/T 14285、Q/GDW 1161, Q/GDW 1175的相关规定,确定继电保护和安全 自动装置技术参数,明确组屏方案,屏位安排等。
c)针对线路装设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线路装设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对线路保护的作用;
2)技术方案应按GB/T 14285和Q/GDW 1161的相关规定,确定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 参数。
d)针对不满足电网技术和运行要求的故障录波器、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模块子站改造项目要 求如下:
22
Q/GDW 11719. 1—2017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故障录波器、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模块子站不满足二次设备在线监 视与分析需求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根据电网技术和运行要求,确定故障录波器、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模块子 站的技术参数。
e)工控机型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改造项日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其不满足电网技术和运行要求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按Q/GDW421和Q/GDW 11356的相关规定,确定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技术 参数。
f)智能变电站维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其不满足公司相关规程规定及反措要求的情况:
2) 技术方案应按 GB/T 14285、Q/GDW 441、Q/GDW 383、Q/GDW 1161、Q/GDW 1175 的相关规 定,确定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技术参数、组屏方案、屏位安排等。
g)备自投装置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分析备自投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技Q/GDW 421和Q/GDW 11356的相关规定,确定备自投装置的技术参数。
10.1.6通信设备及附属设施
因电网发展引起的通信设备及附属设施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不满足特高压、备用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和信息灾备体系建设标准进行改造的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与特高压、备用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和信息灾备体系建设要求的技术差 距、通信网络覆盖和承载业务情况:
2)技术方案应提出通信设备及附属设施在容量、性能或功能等方面的技术需求,设备选型应 符合 Q/GDV 11358, D1√T 544、DI√T 547、YD/T 1821、Q/GDW 1915、Q/GDW 756 的相关规 定。
b)针对骨干光传输网络未覆盖地县公司、第二汇聚点及备调节点改造的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省级和地区骨干光传输网络未覆盖地市县公司、第二汇聚点及备调节点 的情况,以及光传输设备改造需求;
2)技术方案应提出光传输设备组网情况、设备参数及设备承载的业务等信息,设备选型应符 合Q/GDW 11358和DL/T 547的相关规定。
c)针对变电站数据通信网、调度、行政电话未实现全覆盖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提供县公司及35kV及以上变电站数据通信网覆盖率、IIokV及以上变电站 调度、行政电话的覆盖率,说明数据通信网、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全覆盖的改造需求;
2)技术方案应提出路由器设备参数、承载的业务等信息,设备选型应符合Q/GDW 11358、DL/T 544、Q/GDW 1915的相关规定。
d)针对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未纳入公司视频会议会管平台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公司视频会议会管平台接入要求及目前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配置情况;
2)技术方案应按照接入要求,根据承载业务等情况,确定会议系统配置方案,且应符合Q/GDW 11358、DL/T 544的相关规定。
e)针对地市级及以上传输网、数据通信网、接入网不能接入通信管理系统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地市级及以上传输网、数据通信网、接入网设备网管系统通过接口接入 通信管理系统的技术差异;
2)技术方案应按照接口类型设备技术要求,根据通信管理系统承载的业务等情况,确定装置 型号及接入方案,且应符合 Q/GDW 11358、DL/T 544, DL/T 547、Q/GDW 1915> Q/GDW 756 的相关规定。
23
Q/GDW 11719. 1—2017
f)针对生产场所及变电站光缆、光传输网、数据通信网覆盖不达标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生产场所光缆、光传输、数据通信网覆盖不满足相关规定要求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明确光缆、通信设备型号及参数,确定光传输网组网方式,且应符合Q/GDW 11358, DL/T 544、DL/T 547、Q/GDW 1915, Q/GDW 756 的相关规定.
g)针对不满足应急通信体系建设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设备应急规模、承载业务与建设标准的技术差距;
2)技术方案应提出应急通信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确定技术参数,且应符合Q/GDW 11358, DL/T 544、Q/GDW 756的相关规定。
h)针对各级调度机构及重要场所入城光缆,骨干传输网空余纤芯数量不满足配置标准以及光缆敷 设通道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涉及的各级调度机构及重要场所入城光缆路由,骨干传输网空余纤芯数 量等现状,以及与配置标准的技术差异;
2)技术方案应根据现场实施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光缆类型及特性,明确光缆敷设方式、敷设 路径、光缆芯数冗余配置方案,且应符合Q/GDW 11358、DL/T 547、Q/GDW 756的相关规定。 i)针对电力通信新技术应用,如无线专网、IMS交换网、XPON等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新技术应用在电网中的作用、重要性、相应的运行方式等内容;
2)技术方案应根据相关规定说明新技术装置的技术体制、组网带宽、传送信号、终端规模和 电源功率等关键参数,根据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终端规模等因素,明确新技术 装置型号、数量和装设位置。
10.2运行环境
10. 2.1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因运行环境变化引起的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机房运行环境不满足安全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运行环境与安全技术标准、设计规程差异,如信息安 全等级保护条件、动力环境监测,以及机房视频监视、温度、湿度、接地电阻等;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131的相关规定,提出整体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各部分提出细化要 求,如机柜布设、布线情况、环控系统等。
b)针对调度自动化主站专用不间断电源装置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专用的UPS配置情况及与标准的差异;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131的相关规定,确定UPS电源的配置容量、UPS电源方案、接线 方案及安装位置等.
10. 2.2厂站自动化系统
厂站自动化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厂站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与安全技术标准、设计规程差异,如自动化系统硬 件设备抗强电场、强磁场、静电干扰的能力,防止雷电冲击和系统过电压措施,信息安全等级 保护条件,以及机房动力环境监测、视频监视、温度、湿度、接地电阻等:
b)技术方案应按Q/GDW 1131的相关规定,提出整体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各部分提出细化要求。
10. 2.3通信设备及附属设施
因运行环境变化引起的通信设备及附属设施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变电站、开关站改造引起的通信线缆通道迁改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变电站、开关站改造引起通信线缆通道迁移的情况;
24
Q/GDW 11719. 1—2017
2)技术方案应提出通信设备及附属设施技术要求,根据承载业务情况,明确实施方案,且应 符合 Q/GDV 11358、DL/T 544、DL/T 547、YD/T 1821、Q/GDW 756 的相关规定。
b)针对通信机房运行环境不满足安全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 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各级调控中心、各级通信网骨干通信站、35kV及以上变电站不具备动 力环境监测、视频监视,机房电源、空调不具备来电自启动功能,不能保证运行环境温度、 湿度要求等情况:
2)技术方案应提出动力环境监测、视频监视系统设备配置、技术参数等,设备选型应符合 Q/GDW 11358, DL/T 544、YD/T 1821, Q/GDW 756 的相关规定。
c)针对无线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防护不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分析无线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差异,说明基站内 设备的相关辐射量,并提供相关检测报告;
2)技术方案应根据频谱政策、当地频谱实际情况、业务需求,选择频谱,明确频率使用与干 扰规避、站址选择、覆盖目标、参数要求,且应符合Q/GDW 11358、D17T 544、Q/GDW 756 的相关规定。
10.3设备缺陷
10. 3. 1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主设备承担的业务、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性能指标下降情况,以及对变电站运 行信息造成的影响;
b)技术方案应按Q/GDW 1131和DL 5003的相关规定,确定设备的配置情况、技术参数、接口和 传输规约。
10. 3.2厂站自动化系统
厂站自动化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存在家族性缺陷的厂站自动化系统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提供家族性缺陷认定依据,论证分析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按Q/GDW679的相关规定,确定厂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参数、现场设备的接口 和传输规约等。
b)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设备硬件配置和性能指标不达标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提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设备配置情况以及承载业务情况,并说明与标准的 差异:
2)技术方案应按Q/GDW679的相关规定,确定设备的配置情况、技术参数、接口和传输规约 等。
10.3.3调度数据网及专用通道
调度数据网及专用通道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存在家族性缺陷的调度数据网及专用通道设备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家族性缺陷认定依据,论证分析其对调度数据网及专用通道运行的影 响: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461的相关规定,确定调度数据网及专用通道设备的技术要求及相 关参数,涉及专线通道设备改造时,明确采用调度数据网替代措施。
b)针对路由器、交换机等主要设备硬件、电源模块配置和性能不达标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25
Q/GDW 11719. 1—2017
ɪ)项目必要性应提供主要设备、电源模块配置情况,并说明与标准的差异;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131的相关规定,确定路由器、交换机等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及相 关参数。
10. 3.4二次安全防护设备
二次安全防护设备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存在家族性缺陷的二次安全防护设备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家族性缺陷认定依据,论证分析其对二次安全防护设备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461的相关规定,确定二次安全防护设备的技术参数、通信方式、 供电方式等。
b)针对内网安全监视、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和横向隔离装置等主要设备硬件配置和性能不达标的改 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设备主要设备硬件配置和性能指标不满足要求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461的相关规定,确定内网安全监视、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和横向隔 离装置等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
10. 3.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针对存在家族性缺陷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 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家族性缺陷认定依据,分析论证其对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影响;
b)技术方案应按GB/T 50062和DL/T 514 7的相关规定,确定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技术参 数、组屏方式、通信方式等。
10. 3.6通信设备及附属设施
通信设备及附属设施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针对变电站不满足双光缆路由配置标准的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22OkV及以上变电站、供电要求较高的供电区域内IIokV、35kV变电站 光缆路由配置情况及承载的业务,分析其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根据现场实施条件,计算确定光缆类型、特性、芯数,明确光缆敷设路径、敷 设方式,且应符合Q/GDW 11358、DL/T 547、Q/GDW 756的相关规定。
b)针对光缆断芯达到或超过50%且无法修复,以及ADSS光缆多处严重电腐蚀的改造项目要求如 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光缆路由、工作芯与备用芯及光缆断芯、电腐蚀程度,以及光缆承我业 务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按10. 3. 6中第一列项的第二项规定。
c)针对承载22OkV及以上保护、安控业务不满足标准配置的传输设备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传输设备不具备双电源接入或核心板卡不具备冗余保护功能的情况,分 析其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2)技术方案应确定光传输网设备容量、配置等技术参数,明确传输网优化措施,且应符合 Q/GDW 11358, DL/T 544、DL/T 547、Q/GDW 756 的相关规定。
d)针对存在走廊受阻、干扰影响和传输频率调整等的无线通信系统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D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无线通信系统重要性、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频率调整要求及目前无线干 扰情况等:
26
Q/GDW 11719. 1—2017
2)技术方案应明确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要求、无线传输设备频率等,且应符合Q/GDW 11358、 DL/T 544、Q/GDW 756 的相关规定。
e)针对不能达到运行标准的交换网、PCM、数据通信网、电视电话会议和同步网设备改造项目要 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交换网设备、PCM设备运行时间达到10年,数据通信网设备、电视电 话会议设备和同步网设备运行时间达到8年,调度台、调度录音系统运行时间达到6年, 且经论证确定无法修复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明确设备技术要求及组网方式,且应符合Q/GDW 11358和DL/T 544的相关规 定。
g)针对不能达到运行标准的行政交换网(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设备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行政交换网设箱老旧及缺陷且无法修复的情况:
2)技术方案应结合业务需求明确IMS改造设备配置原则、技术要求及组网方式,且应符合 Q/GDW 11358和DL/T 544的相关规定。
h)针对管理设备种类或数量增加的网管系统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增加的设备种类或数量,并提供相应支持性文件,分析其对电网安全稳 定运行的影响等;
2)技术方案应技Q/GDW 11358, DI./T 544、Q/GDW 756的相关规定,确定网管系统升级或改 造技术参数。
i)针对设备容量、性能或功能不满足建设标准的IokV通信接入网改造项目要求如下:
1)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IOkV通信接入网设备容量、性能、功能等情况,分析其与建设标 准的技术差异;
2)技术方案应按Q/GDW 11358、DL/T 544、DL/T 547的相关规定,确定IokV通信接入网设 备技术参数。
10.4新技术推广及政策因素
针对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改造的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 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新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公司生产管理新技术推广要求,分析新技术应 用对提高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可靠运行的重要作用;
b)技术方案应提出拟采用新技术的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分析新技术应用后对提升电网安全稳定 运行的效果。
10.5其他类型项目
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类型项目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11水电设备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
11. 1电网发展
11.1.1发电机(发电/电动机)
发电机(发电/电动机)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水轮发电机机组容量与电网调峰调频、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差异情况;机组 现有调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PSS)、SFC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
27
Q/GDW 11719. 1—2017
置等具有的主要功能,分析与电网安全、稳定、经济性运行要求的差异;机组不能满足电网“黑 启动"要求、因结构设计缺陷而存在设备损坏隐患、定子铁心螺杆存在绝缘下降可能等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电网发展情况和最新要求等因素,分别要求如下:
1)针对水轮发电机组容量不能满足电网调频调峰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情况,提出机组増 容改造需更换的主要部件、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改造工艺及具体方案措施:
2)针对水轮发电机组现有调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PSS)、SFC系统、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等具有的主要功能,不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经济性运行新的 要求等情况,提出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的具体方案措施;
3)针对电网对电站"黑启动”要求,提出对发电机及辅助设备、黑启动电源进行改造的具体 方案措施;
4)针对额定转速在30OrPm及以上的发电机的磁极,提出宜采用完全向心结构,线圈的侧向 固定应采用加围带或在磁极间安装支撑挡块,围带或极间支撑应可靠地固定于磁扼或磁极 铁心,磁极线圈与磁粗之间应有可靠的支撑,并通过有限元计算的具体措施:
5)针对定子铁心螺杆绝缘问题,提出采用全绝缘结构或采用分段绝缘结构时防止穿心螺杆和 铁心间脏物进入造成穿心螺杆绝缘下降的具体改造方案。
11.1.2变压器
按8. 1. 1条规定。
11.1.3断路器
按8. 1.3条规定。
11.1.4继电保护设备及自动装置
按10. 1.5中第-列项规定。
11.1.5通信及工业电视系统设备
通信及工业电视系统设备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电站现有通信、工业电视系统设备的情况,通信系统通道使用情况,以及通 信设备改造需求;
b)技术方案应明确设备组网情况、设备参数及设备承载的业务等信息。
11.1.6励磁系统
励磁系统设备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老旧励磁系统与励磁系统新要求的差异,分析不能通过软件升级、插件更换 满足要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明确励磁系统的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
11.2运行环境及设备缺陷
11.2.1发电机(发电/电动机)
针对存在绝缘下降,磨损量大的轴承瓦进行修型不能达到运行要求,冷却器不满足冷却要求,制动 器缸体严重磨损、变形,定子矽钢片松动情况严重导致损伤线棒绝缘、机组振动超标,定子线棒大面积 出现电腐蚀现象、定子线棒端盒空鼓或衔接不满足标准要求,发电机转子、主轴、机架等设备锈蚀、变 形严重导致强度不足,转子磁粧松动情况严重,主轴、轮毂、支架存在严重裂纹,转子结构部件变形评
28
Q/GDW 11719. 1—2017
重,转子磁极线圈开匝严重、磁极线圈应力不满足飞逸转速时理论应力要求等情况的发电机改造项目,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上述设备缺陷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缺陷情况和最新要求,分析上述缺陷具体原因,提出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的技 术要求和相关参数,包括更新改造的选型、结构、数量和相关参数等要求。
11. 2. 2水轮机(水泵/水轮机)
针对水轮机因部件损坏、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或转轮存在严重空蚀、水轮机振动严重 超标等,经评估无法通过大修恢复性能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3)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水轮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评估依据和各类问题的现场图片,分析其影响 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情况及水轮机的能效与成本:
b)技术方案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现有水轮机情况、制造厂家的技术发展、材料应用等因素, 提出水轮机改造部件的技术方案和参数指标。
11.2.3调速器系统设备
针对调速器系统因不满足并网协议及"两个细则”要求、调速器存在串油引起接力器来冋串动、调 速器紧急关闭时间偏长引起机组甩负荷过程中压力钢管水压上升率超过允许值、调速器接力器密封性能 差等情况,经评估无法通过大修恢复性能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调速器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评估依据和各类问题的现场图片,分析其 影响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现有水轮机(水泵/水轮机)情况、制造厂家的技术发展、 材料应用、型号匹配等因素,提出调速器系统改造设备的技术方案和参数指标。
11.2.4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按10.3. 5条规定。
11. 2.5 SFC 装置
针对主设备(机桥和网桥设备、直流电抗器、冷却设备、系统隔离开关以及启动回路中的一次设备 等)故障影响抽蓄机组启动、变压器冷却系统未配置两个独立电源、水冷系统未采用双层铜管的SFC装 置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结构型式、同类设备故障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电站安全稳定运 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提供设备选型依据,说明抽蓄机组变频启动要求及项目特点和现场实施环境,结合 建设条件、环境特点、维护需求、设备类型等因素,确定设备型号和结构型式。
11.2.6发电引水系统
发电引水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改造部位的缺陷、设计不完善、施工缺陷、零部件不合格、不符合反措要求、 防渗性降低、附属设备设施劣化、锈蚀、损坏、脱落、裂纹、异常等对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影 响;
b)技朶方案应说明发电引水道渗水较严重、钢筋碎衬砌部分出现大面积冲蚀、剥落、裂缝、渗水 时,钢衬鼓包、脱落、压力钢管严重变形、锈蚀、开裂等治理措施。
11.2.7水系统
29
Q/GDW 11719. 1—2017
针对部件损坏、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水系统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 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系统中设备、阀门或管路存在的具体问题,必要时提供现场图片,分析其影 响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提出评估依据,结合现场布置、材料应用、型号匹配等因素,确定水系统设备、阀 门及管路更新改造技术方案和参数。
11.2.8气系统设备
针对储气罐和压气机部件损坏、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气系统改造项目,项目必要 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系统中设备、阀门、管路存在的具体问题,必要时提供现场图片,分析其影 响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提出评估依据,结合现场布置、材料应用、型号匹配等因素,确定气系统设备、阀 门及管路更新改造技术方案和参数。
11.2.9油系统设备
针对储油罐和油泵部件损坏、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油系统阀门、管路磨损、锈蚀 严重的油系统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系统中设备、阀门、管路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评估依据和各类问题的现场 图片,分析其影响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现场布置、材料应用、型号匹配等因素,提出油系统设备、 阀门及管路更新改造技术方案和参数指标。
11.2.10变压器
按8.3. 1条规定。
11.2.11配电变压器
按& 3.5条规定。
11.2.12开关柜
按8. 3. 7条规定。
11.2.13断路器
按& 3.2条规定。
11.2.14高压隔离开关
按8. 3. 3条规定。
11.2.15消弧线圈
按8. 3. 9条规定。
11.2.16防雷及接地装置
按& 3. 10条规定。
11.2.17干式电抗器
30
Q/GDW 11719. 1—2017
按8. 3. 11条规定。
11.2. 18电力电缆
针对汕纸、充油电缆改造的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目前电缆及附件试验数据、缺陷情况、状态评价结果,必要时附设备照片, 分析其影响安全稳定运行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接线,结合建设条件、线路情况、维护需求等因素,确定更换 电缆及附件的型号,且应符合DL/T 401的相关规定。
11.2. 19起重设备
针对因部件损坏、存在重大缺陷、不满足国家特种设备相关安全和技术规范、经评估无法通过大 修恢复性能的起重设备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起重设备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设备缺陷和功能缺陷,提供评估依据和现场 图片,分析其影响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现场布置、材料应用、元器件型号匹配等因素,提出起重 设备改造技术方案和参数指标。
11.2.20 闸门
闸门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闸门状态不能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和运行需求的情况,分析不能通过结构局部 加强,零部件更换而满足要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提供改造后闸门的具体型式、启闭方式,操作工况等主要参数。
11.2.21启闭机
启闭机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启闭机状态、型式、控制方式不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和运行需求的情况,分析 不能通过结构局部加强,零部件更换而满足要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提供改造后启闭机的具体型式、容量、行程、控制方式等主要参数。
11.2.22拦污栅
拦污栅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拦污栅状态不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和运行需求的情况,分析不能通过结构局部 加强,零部件更换而满足要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提供改造后拦污栅的具体型式、启闭方式,操作工况、清污方式等主要参数“
11.2. 23直流系统
按8. 3. 6条规定。
11.2. 24调度自动化
按 10.3.3、10.3.4 条规定。
11.2. 25通信设备
按10.3. 6条规定。
11.2.26防误系统
31
Q/GDW 11719. 1—2017
防误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防误系统元件不满足系统对于独立性和防误措施要求的情况,分析不能通过 增加模块增加冋路数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明确防误系统的技术要求,组屏方式、通信方式等。
11.2.27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
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家族缺陷认定依据,分析不能通过软件升级、插件更换满足要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明确待改造的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组屏方式、通信方式等。
11.2.28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水情测报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水情测报系统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因运行环境导致系统故障率高,设备设 施损坏严重时引起的隐患设备峽陷:
b)技术方案应明确更换设备设施的型号、参数及数量等。
11.2.29发电机测温系统
发电机测温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发电机测温系统故障情况、分析测温系统故障对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影 响:
b)技呆方案应明确发电机测温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主要参数等。
11.2. 30交流电压、电流测♦设备
按& 3.4条规定。
11.2.31安保设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项目,其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和运行需求的情况;
b)技术方案应明确设备配置方案、主要技术参数和现场实施环境。
11.3新技术推广及政策因素
针对发生过内部故障的HGIS、GIS设备,增设局放监测装置的改造项目,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差 异描述如下: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增设局放监测装置对提升设备运维质量的重要性;
b)技术方案应提供设备选型依据,根据系统发展情况,结合设备的运维现状、实施条件、维护需 求等因素,确定局放监测装置的技术参数、型号、数量等。
11.4其他类型项目
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类型项目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12生产建筑物改造项目的差异性规定
针对生产建筑物因运行年限长,经评估不能继续服役且无法通过大修恢复性能的改造项目,项目必 要性和技术方案差异描述如下:
32
Q/GDW 11719. 1—2017
a)项目必要性应说明生产建筑物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评估依据和现场图片,分析其影响电网安 全稳定运行情况;
b)技术方案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建设条件、环境特点、负荷发展、维护需求等因素,提出 生产建筑物基础、墙体、顶面、防火、防水、装饰等各项建设标准、工艺及规模。
13其他设备的差异性规定
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设备生产技改项目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33
Q/GDW 11719. 1—20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A.1项目概述
A.1.1编制依据
按6. 1. 1条规定编写。
A.1.2项目现状
按6. L 2条规定编写。
A.1.3项目预期目标及立项依据
按6. 1.3、6. 1.4条规定编写。
A.1.4可研范围和规模
按6. 1.5条规定编写。
A.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按6. 1.6条规定编写。
A.2项目必要性
按6. 2条规定编写,各专业差异性描述按第7〜13章的规定编写。
A.3项目技术方案
按6. 3条规定编写,各专业差异性描述按第7〜13章的规定编写。
A.4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
按6. 4条规定编写。
A.5项目拟拆除设备及主要材料处置
按6. 5条规定编写。
A.6项目实施安排
A. 6.1外部环境落实条件
按6. 6. 1条规定编写。
A. 6.2施工过渡措施
按6. 6. 2条规定编写。
A. 6.3项目实施计划安排
按6. 6. 3条规定编写。
34
Q/GDW 11719. 1—2017
A. 6. 4环境影响预测及采取措施
技6. 6. 4. 1、6. 6. 4. 2条规定编写。
A.7特别事项说明
按6. 7条规定编写。
A.8附表
按6. 8条规定编写.
A.9出版要求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版要求如下:
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版内容应包括:说明书、拟拆除设备材料清单及拟拆除设备评估鉴定表、 相关图纸、主要设备材料清册、估算书,其中,委托第三方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供 编制单位的相关资质扫描件,并盖单位资质章;
b)封面中的项目名称应符合公司生产技改项目命名规则,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应依据相关规范名 称填写,说明书签字页应有编制人、校核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签名;
c)文章标题用宋体、小二、加粗字体,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用仿宋三号加粗,正文用 仿宋三号字体;
d)数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
e)正式出版采用A4型,竖版,左侧成套装订,需要作为附件的图纸、资料、特殊事项证明文件等 材料,应该根据需要单独装订。
35
Q/GDW 11719. 1—201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B.1项目建议书编制内容
项目建议书编制内容见表B. 1。
表B. 1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 |
按照公司生产技改项目命名规则填写 | ||||
项目单位 |
按照规范全程或简称填写,单位层级应到地市级公司及各层级子公司(控股公司) | ||||
项目实施起止时间 |
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 ||||
设备基本情况 |
按6. L 2条规定编写。 | ||||
存在问题及实施必要性 |
按6. 2条规定编写,各专业差异性描述按第7〜13章的规定编写. | ||||
立项依据(对应生产技改 原则条款或专业反措和专 项治理文件相关引文) |
按6. 1.4条规定编写。 | ||||
技术实施方案 |
按6. 3条规定编写,各专业差异性描述按第7〜13章的规定编写。 | ||||
停电施工方案(临时过渡 _____⅛⅛)______ |
按6. 6. 1-6. 6.3条规定编写。 | ||||
拆除方案 |
设备新增项目(如主变新增限流电抗器)应明确无拆旧,其他项目均应说明拟拆 除的设备(部件)的数洋、处置意见等。物资的处置方式不同时,应分别说明。 | ||||
对环境的影响 |
按6. 6. 4的规定编写。 | ||||
总投资(万元) |
含税金额 |
按照估算书含 税金额填写 |
不含税金额 |
按照估算书不含税金额 壊写 | |
财H ʌ 先 性⅛ |
经济性 |
按6. 4条规定编写。 | |||
财务合规性 |
按6. 4条规定编写。 | ||||
编制:必须填写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
审核:必须填写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
批准:必须填写 时间:XXXX年XX月XXFI |
B.2装订要求
项目建议书装订要求如下:
a)项目建议书装订内容应包括:项目建议书、拟拆除设备材料清单及拟拆除设备评估鉴定表、相 关图纸、主要设备材料清册、估算书:
b)项目建议书中标题字体采用"宋体,四号字体",正文内容字体采用“宋体,小五号字体”; c)装订采用A4型,竖版,左侧成套装订,需要作为附件的图纸、资料、特殊事项证明文件等材料, 应该根据需要单独装订。
36
Q/GDW 11719. 1—201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项目拟拆除设备材料处置模板
C.1项目拟拆除设备材料清单
项目拟拆除设备材料清单参见表C. 1。
表C.1项目拟拆除设备材料清单
项口名称:(应与项口可研中的项口名称保持一致)
序 号 |
ERP 资 产 编 号“ |
型 号/ 规 格, |
容 量I |
出 厂 日 期・ |
投 运 日 期. |
《 万 元) Il | |||||||||||
I | |||||||||||||||||
2 | |||||||||||||||||
3 |
■设备材料名称:按照实际填写,必填.
b资产分类:参照固定资产目录中固定资产分类名称填写,资产级设备必填,非资产级设备町不填。
‘专业管理系统设备编号:如PMS2.0系统中的设备编号,无设备编码可不填。
‘ERP资产编号:ERP系统中资产编号,资产级设备必填,非资产级设备可不填。
,所属站线:设备所属线路或变电站名称(须含电压等级),必填,如无所属站线,填写设备材料坐落地点。
r电压等级:填写设备的电压等级(kV),必填,如无电压等级,填写"其他"。
•资产属性:总部、分部、省级公司(直辖市、自治区)、控股县(含全资子公司),必填。
'生产厂家:按照实际规范填写,如为设备,必填,如为材料,可不填.
1型号/规格:据实填写,必填。
j应拆数量:按照实际按照填写阿拉伯数字,必填■
■计量单位:按照实际规范填写,线路按km填写,必填。
1容量:具有容展参数的设备填写该数据项(MVA、MVar),如无,可不填。
,出厂日期、投运日期、拟拆除时间:按照年-月-日格式填写,如1980-3-20,必填。
■资产原值:按照ERP资产信息填写,如为资产级设备,必填,其他设备材料,可不填。
"处置方式:报废、再利用.
37
Q/GDW 11719. 1—2017
C. 2项目拟拆除设备评估鉴定表
项目拟拆除设备评估鉴定表参见表C.2。
表C.2项目拟拆除设备评估鉴定表
序 号 |
XA* a |
数 量 k |
容 量 m | ||||||||||||||||||
I | |||||||||||||||||||||
2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月 R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月 丨1 |
"项目名称:由工程项目引起的退役,填写工程项目名称。
"设备名称:按照实际填写,必填。
‘资产分类:参照固定资产目录中固定资产分类名称填写,必填。
"专业管理系统设备编号:如PMS2.0系统中的设备编号,必填.
'ERP资产编号:ERP系统中资产编号,必填.
f所属站线:设备所属线路或变电站名称(须含电压等级),必填,如无所属站线,填写坐落地点.
*电压等级:填写设备的电压等级(kV),必填,如无电压等级,填写"其他”。
h资产属性:国网公司、分部、省公司(直辖市)、子公司,必填。
1生产厂家:按照实际规范填写,必填.
‘型号/规格:据实填写,必填。
k数最:按照实际按照填写阿拉伯数字,必填■
'计量单位:按照实际规范填写,线路按kin填写,必填。
,容量:具有容量参数的设备填写该数据项(MVA、MVar),如无,可不填。
"出厂日期、投运日期:按照年-月-日格式填写,如1980-3-20,必填.
“资产原值:按照ERP资产信息填写,必填。
"运行情况:设备运行总体情况,包含缺陷记录、最近一次试验记录等反应设备运行状况的信息,必填。
"状态评价结果:填写正常、注意、异常、严重,必填。
'评价内容: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反事故措施等,从安全、效能等方面评价,必填.
■鉴定结论:报废或再利用,必填。
38
Q/GDW 11719. 1—2017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项目图纸及计算项目深度要求
D. 1输电线路
D.1.1图纸及其深度要求
D. 1.1.1输电架空线路图纸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输电架空线路杆塔、导地线更换的项目可研图纸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图纸:
1)线路路径图:
2)平面断面图(大時越段);
3)杆塔型式一览图:
4)基础型式一览图;
5)主要交叉跨越(电力线路、铁路、高等级公路、航道等)相对位置图及交叉跨越图(根据 需要);
6)重要房屋拆迁、通道树木砍伐平面图或相应的图片资料(根据需要):
7)沿线海拔高程图(根据需要);
8)拥挤地段平面图(根据需要);
9)特种(或新设计)金具图(根据需要)。
b)各电压等级项目可研图纸深度要求如下:
1) IlOkV输电线路可研图纸深度要求按Q/GDW381. 4的相关规定执行;
2) 220kV输电线路可研图纸深度要求按Q/GDW381. 7的相关规定执行;
3) 330kV-750kV交直流输电线路可研图纸深度要求按Q/GDW381. 8的相关规定执行。
D.1.1.2输电电缆线路图纸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输电电缆敷设的项目可研图纸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图纸:
D 电缆路径图;
2)电缆通道断面图(根据需要);
3)重要交叉穿越地段纵断面图(根据需要):
4)电缆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的断面图(根据需要)。
b) 35kV-500kV输电电缆项目可研图纸深度要求按Q/GDW381. 2的相关规定执行。
D.1.2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D. 1.2.1输电架空线路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输电架空线路杆塔、导地线更换的项目可研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计算项目:
1)基本风速计算:
2)导线、地线或OPGW光缆机械特性计算;
39
Q/GDW 11719. 1—2017
3)导线选型技术经济比较计算;
4)地线或OPGW光缆热稳定计算:
5)绝缘配合计算;
6)杆塔荷载条件计算:
7)杆塔计算;
8)基础计算:
9)各路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根据需要);
10)电磁环境计算(根据需要):
11)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基本塔型的耐需水平计算(根据需要);
12)大跨越塔高计算(根据需要):
13)大跨越耐宙水平和跳闸率计算(根据需要)。
b)各电压等级计算项目深度要求如下:
1) 110 (66) kV输电线路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Q/GDW166. 1的相关规定执行;
2) 220kV输电线路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Q/GDW166. 6的相关规定执行;
3) 330kV-750kV交直流输电线路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Q/GDW166. 7的相关规定执行。
D.1.2.2输电电缆线路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输电电缆敷设的计算项目要求如卜I
a)载流量计算(多回同路径敷设应考虑相互影响):
b)感应电压计算;
c)热稳定校核计算;
d)工频过电压计算;
e)雷过电压计算(根据需要);
f)护层保护器选择(根据需要):
g)电缆通道及附属设施、支架等相关结构计算(根据需要):
h)通信影响计算(根据需要);
i)油压系统计算(根据需要)。
D.2变电设备
D.2.1图纸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各电压等级变压器、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系统改造的项目可研图纸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图纸:
1)电气主接线图;
2)电气总平面布置图或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
3)直流系统接线图(根据需要);
4)站用电接线图(根据需要):
5)全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根据需要)。
b)各电压等级项目可研图纸深度要求如下:
1) IlOkV及以下变电站变压器、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系统的改造项目图纸深度要求按照Q/GDW 166. 2的相关规定执行:
2) 220kV变电站变压器、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系统的改造项目图纸深度要求按照Q / GDW 166. 8 的相关规定执行;
3) 330kV-750kV变电站变压器、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系统的改造项目图纸深度要求按照Q / GDW 166. 9的相关规定执行。
Q/GDW 11719. 1—2017
D. 2.2计算项目深度要求
涉及各电东等级配电装置改造的项目可研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计算项目:
1)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2)站用电负荷统计及站用变压器选择(根据需要);
3)导体的电气及力学计算(根据需要):
4)内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根据需要);
5)接地计算(根据需要);
6)防雷计算(根据需要);
7)管母力学和接地点计算(根据需要):
8)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根据需要).
b)各电压等级计算项目深度要求如下:
D UOkV及以下变电站变压器、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系统的改造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Q/GDW 166.2的相关规定执行:
2) 22OkV变电站变压器、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系统的改造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Q/GDW 166. 8 的相关规定执行:
3) 330kV-750kV变电站变压器、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系统的改造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Q / GDW 166. 9的相关规定执行。
D. 3配电设备
D. 3.1图纸及其深度要求
D. 3.1.1配电架空线路图纸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配电架空线路改造的项目可研图纸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图纸:
D线路路径图;
2)杆塔型式一览图;
3)基础型式一览图(根据需要)。
b)项目可研图纸深度要求如下:
D 线路路径图应明确线路长度、走向,导线型号,断路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装置等安装 位置、交又跨越、分支线连接位置等:
2)杆塔型式一览图应明确所采用杆塔呼高、根开、塔头尺寸、单重、水平档距、垂直档距等 配置参数;
3)基础型式一览图应明确所选用各类杆塔基础的型式、尺寸。
D. 3.1.2柱上设备、站房类设备图纸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柱上设备、站房类设备改造的项目可研图纸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图纸:
1)电气主接线图:
2)电气平面布置图(根据需要);
3)直流系统图(根据需要):
4) 土建总平面布置图(根据需要)。
b)柱上设备、站房类设备改造项目图纸深度参照Q/GDW 1784.1的相关规定执行。
41
Q/GDW 11719. 1—2017
D. 3.1.3配电电缆线路图纸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配电电缆线路改造的项目可研图纸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图纸:
1)电缆路径图:
2)电缆通道断面图;
3)重要交叉跨越地段纵断面图(根据需要)。
b)项目可研图纸深度要求如下:
1)电缆路径图应明确电缆型号、长度、走向,分接箱、环网柜、箱变等安装位置、连接位置 等;
2)电缆通道断面图应明确电缆通道类型、尺寸、通道占用情况等:
3)重要交叉跨越地段纵断面图应明确交跨距离、交跨方式.
D. 3.2计算项目深度要求
D. 3. 2.1配电架空线路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配电架空线路改造的项目可研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计算项目:
1)导线选型计算;
2)杆塔计算:
3)基础计算。
b)计算项目深度要求如下:
1)导线选型计算应根据线路负荷发展情况,对导线进行载流量计算、比载计算;
2)配电架空线路改造计算项目深度参照Q/GDW 1784. 3的相关规定执行。
D. 3. 2. 2柱上设备、站房类设备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涉及柱上设备、站房类设备改造的项目可研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计算项目:
D短路电流计算;
2)主要设备选择。
b)柱上设备、站房类设备改造计算项目深度参照Q/GDW 1784.1的相关规定执行。
D. 3. 2. 3配电电缆线路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根据负荷发展情况,対电缆进行载流量计算、比载计算。
D.4二次系统
D. 4.1图纸深度要求
涉及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化装置、测控装置及监控系统更换等项目可研图纸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图纸:
1)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图(根据需要):
2)远动化范围图(根据需要):
3)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案配置图(根据需要):
4)直流系统接线图(根据需要):
5)主控制室、计算机室或继电器小室屏位布置图(根据需要);
42
Q/GDW 11719. 1—2017
6)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布点图(根据需要)。
b)项目可研图纸深度要求如下:
1) 110 (66) kV变电站可研图纸深度要求按照Q/GDW 166. 2的相关规定执行;
2) 220kV变电站可研图纸深度要求按照Q/GDW 166. 8的相关规定执行:
3) 330kV-750kV变电站可研图纸深度要求按照Q/GDW 166. 7的相关规定执行。
D.4.2计算项目深度要求
涉及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化装置、测控装置及监控系统更换等项目的项目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如 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计算项目:
1)全站直流供电负荷统计(根据需要);
2)直流系统设备选择及UPS、蓄电池容量计算(根据需要)。
b)计算项目深度要求如下:
1) 110 (66) kV变电站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Q/GDW 166. 2的相关规定执行;
2) 220kV变电站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Q/GDW 166. 8的相关规定执行:
3) 330匹-750由变电站项目计算深度要求按照(}/6叩166.9的相关规定执行。
D.5生产建筑物
涉及生产建筑物改造的项目可研图纸及其深度要求如下:
a)项目可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图纸:
1)总平面布置图:
2)竖向布置图。
b)生产建筑物改造项目可研图纸深度要求如下:
1)如涉及在原有生产建筑物增加荷重,应附原有建筑物平、立剖面图,并应复核原有建筑物 的安全性;
2)生产建筑物改造项目图纸深度要求参照Q/GDW 166.2、Q/GDW 166.8、Q / GDW 166. 9的 相关规定执行。
D.6其他设备
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设备生产技改项0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43
Q/GDW 11719. 1—2017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项目主要设备材料清册模板
E.1输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
输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参见表E. 1〜E. 2.
表E. 1架空输电项目材料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地线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km) |
损耗(%) |
总量 |
单重 (kg/kɪn) |
总重(kg) |
备注 | |||||||
1 |
高导导线~ |
km | ||||||||||||||
2 |
铝包钢地线 |
km | ||||||||||||||
3 |
光缆 |
km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杆塔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塔型 |
杆塔 型号 |
呼高(in) |
数最 (基) |
水平档距 (m) |
垂宜档距 (m) |
单重<kg) |
总重(kg) |
备注 | |||||||
1 |
转角塔— | |||||||||||||||
2 | ||||||||||||||||
-⅛⅛~ | ||||||||||||||||
1 |
—直线塔— | |||||||||||||||
2 | ||||||||||||||||
~i⅛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基础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地脚地栓~ |
Kg | ||||||||||||||
2 |
基础钢筋 |
Kg | ||||||||||||||
3 |
保护帽 |
m3 | ||||||||||||||
4 |
混凝土 |
m3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接地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单基数量 |
合计数量 |
损耗% |
总重 |
备注 | ||||||||
1 |
—接地接钢- |
kg | ||||||||||||||
2 |
螺栓等零件 |
kg | ||||||||||||||
3 |
接地引下线 |
kg | ||||||||||||||
4 |
接地扁钢 |
kg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标准金具汇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最 |
损耗* |
总舟 |
单盧 |
总重(kg) | ||||||||
1 |
44
Q/GDW 11719. 1—2017
表E. 1 (续)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损耗% |
^总量 |
单重 |
总重(kg) |
2 | ||||||||
3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其他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损耗* |
总量 |
单重 |
总重(kg> |
1 | ||||||||
2 |
表E.2输电电缆线路材料表
序号 |
材料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鼠 |
-- |
电气部分____________ | |||
1 |
交联聚乙烯电缆 — |
米 | ||
2 |
户外电缆终端头 | |||
二 |
土建部分 | |||
1 |
碎管(顶管) |
米 | ||
2 |
镀锌角钢 一 |
kg | ||
E.2变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
变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参见表E. 3。
表E.3变电项目材料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及规范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电气一次部分 | |||||
— |
主变压器部分 | ||||
1 |
电力变压器 |
台 | |||
含附属设备: | |||||
二 |
配电装置 | ||||
1 |
断路器 |
台 | |||
2 |
隔离开关 |
组 | |||
- |
站用电部分 |
45
Q/GDW 11719. 1—2017
表E.3 (续)
序号 |
设备名称 |
________型号及规范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站用变压器 |
台 | |||
...... | |||||
四 |
导线、电缆等材料 | ||||
1 |
接地材料 | ||||
...... |
热镀锌扁钢 |
m | |||
五 |
站区照明 | ||||
1 |
庭院灯 |
套 | |||
...... |
E.3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
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项0设备材料清册参见表E. 4〜E. 6o
表E,4配电架空线路项目材料表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 号 |
单位 |
数量(km) |
损耗(%) |
总危 |
单重 (kg/kɪn) |
总重(kg) |
备注 | |||
⅜>^ |
km | |||||||||||
-2~ |
~绝缘导线 |
km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杆塔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杆(塔)形 |
杆塔型 号 |
呼高(In) |
数量(基) |
水平档距 (m) |
垂宜 档距 (m) |
单重(kg) |
总重(kg) |
备注 | |||
转角杆(塔) | ||||||||||||
• • • ♦ • | ||||||||||||
-i- |
直线杆(塔) | |||||||||||
合计 | ||||||||||||
序号 |
名称 |
_________规格型号_________ |
単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地脚螺栓 |
kg | ||||||||||
2 |
底盘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地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 号 |
单位 |
单基数乐 |
合计数量 |
损耗* |
单重 |
总重 |
备注 | |||
—接地接钢— |
kg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拉线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 号 |
单位 |
数量 |
损耗% |
总量 |
单重 |
总重 |
备注 | |||
-i- |
钢绞反 |
km | ||||||||||
~2- |
拉盘 |
46
Q/GDW 11719. 1—2017
表E. 4 (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金具、绝缘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 号 |
单位 |
数量 |
损耗% |
总量 |
单重 |
总重(kg) |
备注 |
1 |
绝缘子 | ||||||||
2 |
耐张线夹 |
只 | |||||||
-3- |
直线横担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其他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 号 |
单位 |
数量 |
损耗 |
总量 |
单重 |
总重 |
备注 |
表E.5配电设备材料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________型号及规范________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一、柱上设备 | |||||
1 |
变压器 - | ||||
2 |
断路器 | ||||
3 |
隔离开关 | ||||
4 |
—「功补偿装置 | ||||
5 |
综合配电箱 |
S | |||
二、站房类设备 | |||||
1 |
箱式变压器 一 |
S | |||
2 |
环网柜 |
≡ | |||
3 |
电缆分支箱 |
S | |||
4 |
「关柜 |
表E.6配电电缆线路项目材料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缆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损耗(%) |
总量 |
备注 | ||||||||||
1 |
km | ||||||||||||||||
2 |
电缆终端头 | ||||||||||||||||
电缆中间头 |
套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土建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L 名称 |
_________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I |
碎管(顶管) |
米 | |||||||||||||||
2 |
——镀锌角钢一 |
kg | |||||||||||||||
3 |
≡⅛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接地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 号 |
单位 |
单基数ffl; |
合计数量 |
损耗% |
单重 |
总重 |
备注 | ||||||||
-1 — |
-接地接钢~ |
kg | |||||||||||||||
2~ |
接地用下线 |
km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 号 |
单位 |
数量 |
损耗% |
总量 |
单重 |
总重 |
备注 | ||||||||
.•. • ♦ |
47
Q/GDW 11719. 1—2017
E.4二次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
二次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参见表E. 7。
表E.7二次设备及材料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及规范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
控制及直流系统 | ||||
(一) |
计算机腺控或监測系统 | ||||
1 |
一体化监控系统 |
套 | |||
2 |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柜_______ |
面 | |||
...... | |||||
(二) |
继电保护 | ||||
1 |
主变保护柜____________ |
面 | |||
2 |
220kV线路保护柜 |
面 | |||
...... | |||||
(三) |
交直流一体化系统________ | ||||
1 |
蓄电池 |
—5- | |||
2 |
充电柜 |
面 | |||
...... | |||||
(四) |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 ||||
(五) |
状态监控系统 | ||||
(六) |
电缆及接地 |
E.5水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
水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项目设备材料清册参见表E. 8。
表E.8水电设备及材料表
序号 |
_______设备名称_______ |
型号及规范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发电(电动)机及其附属设备 | |||||
(-) |
发电(电动)机定转子设备 | ||||
1 |
磁极线圈 |
个 | |||
...... | |||||
(-) |
发电机机械制动设备 | ||||
1 |
风闸电磁阀阀体 |
个 | |||
2 |
风闸 |
个 | |||
...... | |||||
(三) |
发电机中性点设备 |
48
Q/GDW 11719. 1—2017
表E. 8 (续)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及规范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中性点电流互感器 |
个 | |||
...... | |||||
(四) |
推力及导轴承 | ||||
1 |
推力瓦______________ |
个 | |||
...... | |||||
(五) |
发电机高压油顶起装置 | ||||
1 |
高压顶起交流泵及电机 |
台 | |||
...... | |||||
二 |
水(泵)轮机及附属设备 | ||||
(-) |
水轮机导水机构 | ||||
1 |
剪断销 |
个 | |||
2 |
导叶轴套_____________ |
个 | |||
...... | |||||
(二) |
水导轴承系统 | ||||
1 |
水导轴瓦 |
个 | |||
2 |
水导轴承冷却器 |
个 | |||
...... | |||||
三 |
机组母线设备 | ||||
四 |
励磁系统 _______ | ||||
五 |
调速器及其附属设筈 | ||||
六 |
进水阀及其附属设备 | ||||
七 |
油水气系统 | ||||
八 |
闸门及启闭设备 | ||||
九 |
SFC及启动母线系统 | ||||
十 |
GlS系统 |
E.6其他设备
以上未涉及到的其他设备生产技改项目设备材料清册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49
Q/GDW 11719. 1—2017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项目估算书编制要求
F.1内容组成及编排次序
生产技改项目估算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a)封面:
b)签字页;
c)目录:
d)编制说明;
e)项目总估算表(表一);
f)工程专业汇总表(表二);
g)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
h)其他费用估算表(表四)i
i)相应的附表、附件。
F.2编制规则
F. 2.1适用原则
生产技改项目可研估算编制阶段原则上使用概算定额,不足部分使用预算定额.对于项目中某项工 作内容仅为对应概算定额子目部分内容的,宜参考使用相关预算定额。对于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宜 使用预算定额。
F.2.2编制资格
F. 2. 2.1项目估算书由项目单位根据生产技改项目需求组织编制。
F. 2. 2. 2对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其项目估算书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或者造价咨 询机构进行编制。估算书由电力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编制,由具备电力工程造价专业执业资格人员校核, 并应履行审核和批准程序。
F. 2. 2. 3对于编制项目建议书的项目,其项目估算书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或者造价咨询机 构进行编制(编审人员资格同上),也可由项目单位自行编制。
F.2.3编制准备
估算书编制前应明确项目技术方案、工程量、设备及主要材料(配件)明细等,确定编制范围、相 关取费标准和定额,确定设备、主要材料(配件)价格依据和价格水平以及供应方式等.
F.3规范要求
F. 3.1封面
封面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其中项目名称应与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名称一 致。
F. 3.2签字页
50
Q/GDW 11719. 1—2017
签字页应包括编制、校核、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字,其中校核人同时加盖电力工程造价专业执业资 格专用章。项目单位自行编制的估算书应填写编制、审核、批准人员信息。
F. 3.3编制说明
F. 3. 3. 1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要有针对性、要具体、确切、精炼、规范,其内容应包含以下要点:
a)设计依据;
b)建设规模(如:建构筑物工程量、设备数量及参数等);
c)施工机具;
d)过渡措施;
e)建设场地情况(如:地形、地貌、地质、地下水位、风力等):
f)交通运输状况:
g)可利用或需拆除的设备、材料型号及数量;
h)简述本期设计估算编制价格水平年份,场地征用及清理、项目过渡措施费用、项目总投资等。
F. 3.3.2编制原则及依据
项目编制原则及依据要求如下:
a)电网生产技改项目首先选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网技术改造工程定额和电网拆除工程定额:该 定额未涵盖部分,按以下顺序依次参考使用:电网检修工程定额,电力建设工程定额和20kV 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定额,其他行业定额,地方定额。
b)水电设备技术改造项目首先选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水电设备安装工程定额,和水电水 利规划设计总院可再生能源定额站发布的水电建筑工程定额;该定额未涵盖部分,按照上述第 a)条的规定原则依次参考使用。
c)当工程确无适用定额时,可采取参照近期同类工程采购价格、市场询价等方式计价,但应提供 相应依据。
F. 3. 3. 3项目投资
应分别填写含税及不含税金额,单位为万元,数据可保留两位小数。
F. 3. 3.4估算书主表
估算书主表要求如下:
a)估算书主表包括以下内容:
D 项目总估算表(表一);
2)工程专业汇总表(表二);
3)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
4)其他费用估算表(表四)。
b)估算书主表税金计算要求如下:
1)"甲供设备汇总表”、"甲供主材汇总表”填写含税价格,直接汇总计入设备购置费:
2)甲供设备、甲供材料的单价及合价为含税价格,直接汇总计入建筑安装工程费;
3)"乙供设备汇总表”、“乙供主材汇总表"填写不含税价格,汇总并计算税金后,计入建 筑安装工程费。
F. 3.4估算书附表
估算书附表要求如下:
51
Q/GDW 11719. 1—2017
a)附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D设备、主要材料表;
2)编制基准期价差表。
b)估算书附表要求如下:
1)输电线路工程同忖应提供综合地形增加系数计算表、主要材料统计表、土石方计算表、工 地运输质量计算表、工地运输工程量计算表;
2)配电线路工程应提供综合地形增加系数计算表、主要材料统计表:
3)需要开展勘察、设计工作的,按照需求提供勘察费明细表、勘察费复杂程度表、设计费明 细表:
4)可能造成项目可研估算总额偏差较大的问题说明。
F.4出版要求
F. 4.1版式
估算书版式要求如下:
a)正式出版的估算书正文内容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横版,左侧成套装订;需要作为附件的 图纸、资料、特殊事项证明文件等材料,根据需要单独装订.
b)页边距原则上按照以下数值设置:“上2. 5厘米,下1.5厘米,左1.5厘米,右1.5厘米,页 眉1厘米,页脚1厘米"。
F. 4.2字体字号
估算书字体字号要求如下:
a)封面估算书名称采用“黑体,48号字体”,标题项采用“黑体,20号字体",编制人填写的 内容采取"宋体,20号字体";
b)签字页、编制说明表格名称采用"黑体,28号字体",标题项采用“黑体,18号字体”,签 字页编制人填写内容采取“宋体,18号字体”,编制说明表格编制人填写的内容采取"宋体, 12号字体";
c)目录表格标题采用"黑体,20号字体”,填写内容采取"宋体,12号字体”,按照实际需要 填写估算书包含表格名称及页码,其中编制说明为起始页;
d)其他各表标题采取"黑体,20号字体",填写内容采取"宋体,12号字体”,表格内容较多 时可适当缩小字号。
F. 4.3名称符号
单位名称可使用全称或规范简称。数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
52
Q/GDW 11719. 1—2017
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 深度规定
第1部分: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编制说明
53
Q/GDW 11719. 1—2017
目 次
1编制背景.............................................................55
2编制主要原则.........................................................55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55
4主要工作过程.........................................................56
5标准结构和内容.......................................................56
6条文说明.............................................................57
54
Q/GDW 11719. 1—2017
1编制背景
本部分依据《2017年度国网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修订计划》(国家电网科(2017) 72号)的要求编 写。
在生产技改大修项目精益化管理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为填补生产技改项目管理技术标准空白, 提高项目可研质量,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编写了《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 度规定第1部分: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考虑到生产技改和生产大修项目的差异性,以及标准应用的 便利性,决定生产技改和生产大修项目按一个标准系列,两个单独部分的形式分别编写。
本部分编制主要目的是为规范生产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2编制主要原则
本部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以规范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可研编制为原则,充分调研分析公司生产技术改造工作开展情况,依 据国家、行业和企业的规定制度,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要求;
b)重点对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可研资料中项目概述、项目必要性、项目技术方案、经济性与财务合 规性、项目拟拆除设备及主要材料处置意见、项目实施安排、特别事项说明、附表、相关协议 等方面编写深度进行规范:
c)为项目单位、设计单位编制出版可研报告提供指导依据。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本标准在输电架空线路主要技术原则方面,与同类国家标准GB 5006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 设计规范》、GB 50545《11OkV〜75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665《100OkV架空输电线路设 计规范》、Q/GDW 1296《±80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一致;在相关专业的技术参数要求方面, 与GB/T 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25093《高压直流系统交流滤波器》、GB/T 25308《高压直流系统直流滤波器》、GB/T 30425《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水冷却设备》、GB 50062《电 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一致,在技术方案的 描述及比选方面进行了细化。
本标准在相关专业设备选型及参数校验方面,与同类行业标准DL/T 334《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 测技术规范》、DL/T40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544《电力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547《电 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832《光 纤复合架空地线》、DL/T 1283《电力系统宙电定位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L/T 1508《架空输电线路导 地线覆冰监测装置》、DL/T 1676《交流输电线路用避雷器选用导则》、DL/T 504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 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 计技术规定》、DL/T5440《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5147《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 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YD/T 1821《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IEC 62984《变压器直流偏磁抑制装置技术导则》一致。
本标准在相关专业设备造型及参数校验方面,与Q/GDW 1131《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 范》、Q/GDW 182《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38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Q/GDW 421《电网安全稳定自动装置技术规范》、Q/GDW44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 558
55
Q/GDW 11719. 1—2017
《输电线路现场污秽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Q/GDW 576《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技术规范》、Q/GDW 679《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Q/GDW 716《输电线路电流融冰技术导则》、Q/GDW 741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备选型和配置原则》、Q/GDW 743《配电网技改大修技术规范》、Q/GDW 756《电力 通信系统安全检查工作规范》、Q/GDW 1161《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75《变 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1212《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 技术导则》、Q/GDW 527《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Q/GDW 1535《变电设备在线监测 装置通用技术规范》、Q/GDW 1829《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Q/GDW 1862《架空输电线路采动影 响区杆塔及基础设计导则》、Q/GI)W 1864《电缆通道设计导则》、Q/GDW 1915《基于MPLS技术的数据 通信网建设规范》、Q/GDW 11356《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358《电力通信网规 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1526《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导则》、Q/GDW 1461《地区智能电 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一致,在设计图纸及计算项目深度要求方面,与企业标准Q/GDW 166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Q/GDW 1784《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内 容深度规定》、Q/GDW 38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一致,并针对生产技 改项目特点,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4主要工作过程
2017年1月,
2017年3月,
2017年4月,
2017年6月,
2017年8月,
2017年9月,
项目启动。
成立编写组。
完成标准大纲编写,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集中讨论完善。
完成标准初稿编写,采用邮件方式,在公司系统征求意见。
在征求意见基础上完成修改,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召开研讨会,集中讨论完善。 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编写,采用邮件及函件方式,在公司系统再次征求意见。
2017年10月,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7年10月,公司运维检修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标准审皆会,审查结论为:审查组协商 一致,同意修改后报批。
2017年11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5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部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4) 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部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部分主题章共分9章,由总则、一般规定、输电线路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变电设备及附属 设施的差异性规定、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二次系统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水电设备 及附属设施的差异性规定、生产建筑物改造项目的差异性规定、其他设备的差异性规定组成。
本部分兼顾了生产技改项目总体要求与各专业的差异性要求,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等原则,给出了项 目概述、项目必要性、项目技术方案、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项目拟拆除设备及主要材料处置、项目实 施安排、特别事项说明、附表、相关协议各章节的编写深度要求,最后提出了输电线路及附属设施、变 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二次系统及附属设施、水电设备及附属设施、生产建筑物及 其他专业的差异性编制要求,以指导生产技改项目可研编写。
《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分为下列2个部分:
—第1部分: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一一第2部分:生产设备大修项目。
56
Q/GDW 11719. 1—2017
《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规定了生产技改项目可研 内容深度:第2部分规定了生产大修项目可研内容深度。
本部分是《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的第1部分。
6条文说明
本部分6.1条中,从项目立项必要性角度出发,要求对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现状、立项依据、预期 目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描述,为项目立项必要性的论证提供基础资料。
本部分6. 3.1条中,按项目复杂程度列举了输电、变电、配电、二次、水电专业需进行技术方案比 选的生产技改项目,以此选择综合指标最优方案。
本部分6. 8条中,要求列出的相关协议,包括但不限于:路径协议、设计委托协议、政府规划批复、 文物压藏批复、林业批复、环评批复等。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