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060.30

J 98


OB


鄒髒經B

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6508.7—2013


锅壳锅炉

7部分:安装

Shell boilers—

Part 7 Installation


2013-12-31 发布


2014-07-01 实施


数码防伪


中 巾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布 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16508.7—2013


目 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 基础的检查和划线 ...................................................................................................2

6钢架安装...............................................................................................................2

7锅壳、集箱和受热面管................................................................................................2

8管式空气预热器安装 ................................................................................................5

9仪表、阀门...............................................................................................................5

10燃烧设备...............................................................................................................6

11炉墙砌筑和绝热层...................................................................................................7

12整装和组装锅炉的安装.............................................................................................8

13风机、水泵等辅机的安装 ..........................................................................................8

14烘炉、煮炉、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 9

15 验收..................................................................................................................IO


GB/T 16508.7—2013


前 宫


GB/T 16508《锅壳锅炉》分为以下8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材料;

——第3部分:设计与强度计算;

— 第4部分:制造、检验与验收;

——第5部分:安全附件和仪表;

—第6部分:燃烧系统;

—-第7部分:安装;

..第8部分:运行。

本部分为GB/T 16508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太湖锅炉有限公司、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 器有限公司、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顾利平、吴钢、张宏、喻孟全、刘雪媛、薛建光、高宏伟、李越胜。


I


GB/T 16508.7—2013


1范围


锅壳锅炉

7部分:安装


GB/T 16508的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锅壳锅炉的安装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GB/T 16508.1范围界定的锅壳锅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T 2900.48电工名词术语锅炉

GB/T 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 16508.1锅壳锅炉 第1部分:总则

GB/T 16508.4锅壳锅炉 第4部分:制造、检验与验收

GB/T 16508.5锅壳锅炉 第5部分:安全附件和仪表

GB 50211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6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3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TSG GOOOl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G3001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 2900.4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炉墙 hoiɪer Seltting

用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等所砌筑或敷设的锅炉外墙。

3.2

烘炉 drying-oπt

用点火或其他加热方法以一定的温升速度和保温时间烘干炉墙的过程。

3.3

寮炉boilinOUt

用氢氧化钠与磷酸三钠混合溶液注入锅炉汽水系统,在0∙5 MPa2 MPa压力下经24 h~48 h加 热、除油、去垢并使金属内表面钝化的方法。

3.4


运行小时 service hours,SH

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


1


GB/T 16508.7—2013


4基本要求

4.1锅炉安装单位应按照TSG G3001《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的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后,方 可从事许可证允许范围内的锅炉安装工作。

4.2安装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锅炉设备安装情况告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后,才可进行施工。

4.3锅炉安装工作应符合TSG GOOOl《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安装过程应经过国家特种设 备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未经监检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4.4焊接、无损检测等作业人员的资格应符合GB/T 16508.1的规定。

4.5锅炉在安装过程中,如发现受压部件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应停止安装。

4.6锅炉安装竣工后,安装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

4.7锅炉使用单位应建立锅炉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5基础的检查和划线

5.1锅炉及其辅助设备就位前,应检查基础尺寸和位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应符合GB 50273的要求。

5.2锅壳锅炉安装前,应划出纵向和横向安装基准线及标高基准点。

6钢架安装

6.1钢架安装前,应按照施工图样清点构件数量,并对立柱、梁等主要构件进行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 合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GB 50273的要求。

6.2钢架安装要求如下:

a)安装钢架时,宜先根据立柱确定标高线;

b)立柱就位后,应按设计要求将柱脚固定在基础上。当需与预埋钢筋焊接固定时,应焊接牢固;

c)平台、撑架、扶梯、栏杆、栏杆柱和挡脚板等应安装平直,焊接牢固;栏杆柱的间距应均匀;栏杆 接头处的焊缝表面应光滑;

d)扶梯的长度、斜度以及扶梯上、下踏脚板与连接平台的间距不应随意更改;

e)在平台、扶梯、撑架等构件上,不宜随意割切孔洞。如需切割,在切割后应有加固措施。

6.3钢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GB 50273的要求。

7锅壳、集箱和受热面管

7.1安装前准备

7.1.1锅壳、集箱吊装前,应进行下列内容的检查:

a)锅壳、集箱表面和焊接短管均应无机械损伤,焊缝应无明显的裂纹等缺陷;

b)检查锅壳、集箱两端水平中心线的位置标记是否超标。如有超标,应根据管孔中心线重新 调整:

c)按锅炉设备技术文件,对5%10%的胀接管孔的表面粗糙度Ra进行抽查;当无规定时,应符 合GB 50273的要求;

d)胀接管孔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6508.4的要求。

7.1.2锅壳、集箱的支座和吊挂装置安装前应进行下列内容的检查:


2


GB/T 16508.7—2013


a)接触的部位圆弧应吻合,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b)支座与钢梁的接触良好;

c)吊挂装置应牢固,弹簧吊挂装置的安装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7.2安装的要求

7.2.1锅壳应在钢架安装固定后,方可起吊就位。非钢梁直接支撑的锅壳,应安置牢固的临时支架,临 时支架应在锅炉水压试验进水前拆除。

7.2.2锅壳、集箱就位时,应按其膨胀方向预留支座的膨胀间隙,并应临时固定.

7.2.3锅壳内部装置的安装,应进行下列内容的检查:

a)零部件的数量不得缺少;

b)蒸汽、给水连接隔板的连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c)法兰接合面应严密;

d)连接件的连接应牢固,且有防松装置。

7.3安装验收要求

锅壳、集箱安装完毕后,应根据纵向和横向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线对锅壳、集箱中心线进行测量,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GB 50273的要求。

7.4受压元件的焊接

7.4.1对于锅炉受热面合金钢管子,应按照同步的要求,焊接0.5%的模拟对接接头试件用做检查试 件,试件数量不得少于1套。

7.4.2对于合金钢管应逐根进行光谱检查;

7.4.3在锅炉受压组件的焊缝附近,应采用低应力的钢印打上焊工的代号,或画出焊缝排版图。

7.4.4锅炉受热面管子及其本体管道的对接接头的内壁应平齐,其错边不应大于壁厚的10%,且不应 大于1 mmd,

7.4.5焊接管口的端面倾斜度应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的要求。

7.4.6受压组件焊接接头(包括非受压组件与受压组件焊接的接头)应当进行外观检验,检验至少应当 满足以下要求:

a)焊缝的外形尺寸应当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

b)焊缝的高度不应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当平滑过渡,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无裂纹、夹渣、 弧坑和气孔;

c)焊缝的外观质量符合GB/T 16508.4的要求;

d)受热面管子应做通球检查,通球后的管子应有可靠的封闭措施,通球直径应符合 GB/T 16508.4.

7.4.7锅炉受热面管子及本体管道焊縫的无损检测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a)锅炉受热面管子的抽检焊接接头数量应为焊接接头总数的2%5%

b)无损检测应符合GB/T 16508.4的要求

c)当无损检测的结果不合格时,除应对不合格焊缝进行返修外,尚应对该焊工所焊的同类焊接接 头,增做不合格数的双倍复检;当复检仍有不合格时,应对该焊工焊接的同类焊接接头全部做 探伤检查;

d)焊接接头经射线检测发现存在不应有的缺陷时,应找出原因,制定可行的返修方案,方可进行 返修:同一位置上的返修次数不应超过2次;同一位置上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果超过 2次,须由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返修的部位、次数、返修情况应存入锅炉产品技术档案。


3


GB/T 16508.7—2013

7.4.8管子上的所有附属焊接件,均应在水压试验前焊接完毕。

7.4.9管排安装后的排列应整齐,不得影响砌(挂)砖。

7.4.10焊后需要热处理时,应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且经过检验合格后进行,一般采用局部热处理。 热处理前应根据相应标准及图样编制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设备应经过检验,且达到热处理工艺要求;焊 后热处理各项指标应符合热处理工艺的要求。

7.4.11焊缝和焊缝两侧的加热宽度应当各不小于焊接接头两侧管壁厚度(取较大值)的3倍或不小于 200 mmo局部热处理时,应配有足够的绝热保温材料覆盖加热区域以外的元件毗邻区域,从而使其不 会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

7.5受热面管的胀接

7.5.1受热面管子胀接安装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子表面不应有重皮、裂纹、压扁和严重锈蚀等缺陷;

b)合金钢管应逐根进行光谱检查;

c)受热面管应作外形检查及矫正;

d)受热面管排列应整齐,局部管段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应符合图样的要求;

e)胀接管口的端面倾斜度应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的要求。

7.5.2未经退火的管子胀接端硬度不小于锅壳管板、锅筒的硬度时,应对胀接管子的管端进行退火。 当胀接管端硬度小于锅筒管孔壁的硬度时,管端可不进行退火。

7.5.3胀接前,应清除管端的表面油污,并打磨至发出金属光泽;

7.5.4胀接时,环境温度宜为0七及以上。胀接时管端内部以及胀接器的滚柱、胀杆上均应涂上润滑 油脂,严禁油脂渗入管孔与管子的接触面。

7.5.5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对试样进行检查、比较、观察;胀口应无裂纹,胀接过渡部分应均匀圆 滑,胀管口根部与管孔结合状态应良好,并应检查管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印痕和啮合状况,管壁减薄 和管孔变形状况,以确定合理的胀管率。

7.5.6胀接管端应根据打磨后的管孔直接与管端外径的实测数据进行选配,胀接管孔与管端的最大间 隙应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的要求;

7.5.7胀管应符合GB/T 16508.4的要求,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a)管端装入管孔后,应立即进行胀接;

b)基准管固定后,宜从中间分向两边胀接;

C)胀管率应按测量管子内径在胀接前后的变化值计算(简称内径控制法),或按测量紧靠锅壳外 壁处管子胀完后的外径计算(简称外径控制法)。

7.5.8为保证胀管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生产中每班操作人员都应当进行一次试胀。

7.6水压试验

7.6.1锅炉的承压汽、水系统及其附属装置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铸铁省煤器安装前,宜逐根 (或组)进行水压试验。

7.6.2主汽阀、出水阀、排污阀和给水截止阀应与锅炉一起进行水压试验;安全阀应单独进行水压 试验。

7.6.3水压试验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锅壳、集箱等受压部(元)件应进行内部清理和表面检查,

b)检查水冷壁、对流管束及其他管子应畅通;

c)装设的压力表不应少于2只,额定工作压力小于2.5 MPa的锅炉,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2.5 级;额定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2.5 MPa的锅炉,精度等级不应低于1.6级。压力表应经过校验


4


GB/T 16508.7—2013


合格,其表盘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5倍〜3倍,宜选用2倍;

d)应在系统的最低处装设排水管道和在系统的最高处装设放空阀。

7.6.4 水压试验应符合GB/T 16508.4的要求。

7.6.5当水压试验不合格时,应返修。返修后应重做水压试验。

7.6.6水压试验后,应及时将锅炉内的水全部放尽。当立式过热器内的水不能放尽时,当环境温度低 于0七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7.6.7每次水压试验应有记录。

8管式空气预热器安装

8.1管式空气预热器安装时,其支承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8.2管式空气预热器的膨胀节应按设计图纸安装。

9仪表、阀门

9.1仪表的校验、安装等方面要求

9.1.1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前,除应按本部分的规定执行外,还应检查仪表、仪器的计量标识是否 符合国家计量的有关标准规定。并应进行检查和校验,其精度等级等符合现场使用条件。

9.1.2仪表及控制装置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

9.1.3压力管道及一次仪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的要求;

b)当在同一管段上安装取压装置和测温元件时,取压装置应装在测温元件的上游.

9.1.4测温装置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温元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I

b)温度计插座的材质应与主管道相同。

9.1.5压力测量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压力测点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b)当就地压力表测量波动剧烈的压力时,在二次门后应安装缓冲装置;

c)锅壳压力表上应标有表示锅壳工作压力的红线。

9.1.6安装在炉墙和烟道上的取压装置应倾斜向上,且不应伸入炉墙和烟道的内壁。

9.1.7水位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玻璃管(板)式水位表上应标明"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和"正常水位"标记;

b)电接点水位表应垂直安装,其设计零点应与锅壳正常水位相重合;

C)锅壳水位平衡容器安装前,应核查制造尺寸和内部管道的严密性;安装时应垂直;正、负压管应 水平引出,并使平衡器的设计零位与正常水位线相重合。

9.1.8信号装置的动作应灵敏、可靠,其动作值应按要求进行整定,并做模拟试验。

9.1.9热工保护及联锁装置应按系统进行分项和整套联动试验,其动作应正确、可靠。

9.1.10电动执行机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动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的转臂宜在同一平面内动作;传动部分动作应灵活,无空行程及卡阻 现象;

b)电动执行机构应做远方操作试验。开关操作方向、位置指示器应与调节机构开度一致,并在全 行程内动作应平稳、灵活、且无跳动现象,其行程及伺服时间应满足使用要求。

9.1.11阀门电动装置的传动机构动作应灵活、可靠,其行程开关、力矩开关应按阀门行程和力矩进行


5


GB/T 16508.7—2013


调整。

9.2阀门的严密性试验、安裝等方面要求

9.2.1阀门均应逐个用清水进行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

9.2.2蒸汽锅炉安全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安全阀应逐个进行严密性试验;

b)锅壳和过热器的安全阀的整定应符合GB/T 16508.5的要求;

c)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并应装设有足够截面的排汽管,其管路应畅通,并直通至安全地点.排气管 底部应装有疏水管;省煤器的安全阀应装排水管;

d)在整定压力下,安全阀应无泄漏和冲击现象;

e)安全阀经调整检验合格后,应做标记。

9.2.3热水锅炉安全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安全阀应逐个进行严密性试验;

b)锅炉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应符合GB/T 16508.5的要求

c)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并装设泄放管。泄放管应直通安全地点,并应有足够的截面积和防冻措 施,确保排泄畅通;

d)安全阀在调整检验合格后,应做标志。

9.2.4固定管式吹灰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吹灰器管路应有坡度,并能使 凝结水通过疏水阀流出;管路的保温应良好。

10燃烧设备


10.1炉排安装等方面要求

10.1.1链条炉排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GB 50273的要求。

10.1.2链条炉排安装时允许偏差应符合GB 50273的要求。

10.1.3对鳞片或横梁式链条炉排在拉紧状态下测量,各链条的相对长度差应符合GB 50273的要求。

10.1.4炉排片组装不可过紧或过松,装配后应用手扳动,转动宜灵活.

10.1.5边部炉条与墙板之间,应有膨胀间隙。

10.1.6往复炉排安装时,允许偏差应符合GB 50273的要求。

10.1.7炉排冷态试运转宜在筑炉前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冷态试运转运行时间,链条炉排不应小于8 h往复炉排不应小于4 h。在由低速到高速的调整 阶段,应检查传动装置的保安机构动作;

b)炉排转动应平稳,无异常声响、卡住、抖动和跑偏等现象;

c)炉排片应能翻转自如,且无突起现象.

d)滚柱转动应灵活,与链轮啮合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e)润滑油和轴承的温度均应正常;

f)炉排拉紧装置应留适当的调节裕量。

10.1.8煤闸门及炉排轴承冷却装置应做水压检查。水压检查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0.1.9煤闸门升降应灵活,开度、煤闸门下缘与炉排表面的距离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 要求。

10.1.10挡风门、炉排风管及其法兰结合处、各段风室、落灰门等均应平整,密封良好。

10.1.11挡渣铁应整齐地贴合在炉排面上,在炉排运转时不应有顶住、翻倒现象。

10.1.12侧密封块与炉排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止炉排卡住。

6


GB/T 16508.7—2013

10.2燃烧器安装等方面要求

10.2.1燃烧器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安装燃烧器的预留孔位置应正确,并应防止火焰直接冲刷周围的水冷壁管;

b)调风器喉口与油枪的同轴度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c)油枪、喷嘴和混合器内部应清洁,无堵塞现象;油枪应无弯曲变形。

10.2.2燃烧器安装时,调风装置调节应灵活,燃烧器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 要求。

11炉墙砌筑和绝热层

11.1炉墙砌筑的要求

11.1.1炉墙砌筑和绝热层施工时,除应按本部分执行外,尚应符合GB 50211GB 50264的有关 规定。

11.1.2炉墙砌筑应在锅炉水压试验合格,及所有砌人墙内的零件、水管和炉顶的支、吊装置等的安装 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

11.1.3砖的加工面和有缺陷的表面不宜朝向炉膛或炉子通道的内表面。

11.1.4炉墙黏土砖砌至一定高度后,应随即进行外墙红砖的砌筑;拉固砖应在炉墙内外层高度基本相 等时放置。

11.1.5红砖外墙砌筑时,应在适当部位埋入短节钢管或暂留出一块丁砖的空隙,作为烘炉的排汽孔 洞。烘炉完毕应将孔洞堵塞。

11.1.6燃烧器孔砌筑时,孔的中心位置、标高和倾斜角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11.1.7耐火浇注料的品种和配备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浇注体表面不应有剥落、裂纹和孔洞等缺陷。

11.1.8砌在炉墙内的立柱、梁、炉门框、窥视孔、管子、集箱等与耐火砌体接触的表面,均应铺贴石棉板 或缠绕石棉绳等。

11.1.9砌体膨胀缝的大小、构造及分布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ð

11.1.10砌体各部位砖缝的允许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11.2绝热层的要求

绝热层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绝热层施工应在金属烟道、风管、管道等被绝热件的强度试验或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b)绝热层的型式、膨胀缝的位置及绝热材料的强度、容重、导热系数、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文件 的要求;

c)绝热层施工前,应清除锅壳、集箱、金属烟道、风管、管道等被绝热件表面的油污和铁锈,并按设 计文件的要求涂刷耐腐蚀涂料?

d)绝热材料采用成型制品时,捆扎应牢固,接缝应错开,里外层压缝,嵌缝应饱满;

e)绝热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f)绝热层施工时,阀门、法兰盘、人孔及其他可拆件的边缘应留出空隙,绝热层断面应封闭严密; 托架处的绝热层应不得影响活动面的自由伸缩。


7


GB/T 16508.7—2013


12整装和组装锅炉的安装

12.1整装和组装锅炉就位前的检查

应检查基础尺寸和位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 GB 50273的要求。

12.2锅炉的设备駿收

锅炉运抵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制造厂的锅炉随炉资料,对零部件进行清点,复核设备的完整性, 检查锅炉大件在运输途中是否有损坏变形等情况,如有缺件或损坏应在指定时间与锅炉制造厂联系。

12.3整装锅炉(或组裝锅炉的大件)的卸车

整装锅炉(或组装锅炉的大件)在卸车时,应按照锅炉随炉资料的要求,采用拉动移动或起吊移动。 在采用拉动移动时,可以在锅炉大件的移动支架下放置多根钢管,用钢丝绳拉动,拉动时应注意安放钢 丝绳的位置,不可损坏锅炉大件的任何部分;在采用起吊移时,安排的起重设备能力满足锅炉大件起吊 的要求,起吊点应在锅炉大件的指定位置,不可任意在其他位置上起吊。

12.4锅炉的总体安装

12.4.1整装锅炉(或组装锅炉的大件)就位前,应按照锅炉安装的要求,将预先存放的零部件放入指定 位置。

12.4.2锅炉大件就位后应校正水平,其允许偏差应符合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 合GB 50273的要求。超差时可用垫铁校正。

12.4.3组装锅炉应按照锅炉随炉资料的要求进行组装合拢,合拢位置尺寸、各大件的纵向中心偏差、 倾斜偏差等应符合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对各大件的结合面按照要求进行固定和加填料密封。

13风机、水泵等辅机的安装

13.1风机的安装

13.1.1应检查风机的基础、消音装置和防震装置,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

13.1.2风机的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设备装箱单清点风机的零件、部件和配套件,并应齐全;

b)应核对叶轮、机壳和其他部位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相符;

c)风机外露部分、各加工面应无锈蚀;转子的叶轮和轴颈、齿轮的齿面和齿轮轴的轴颈的主要零 件、部件的重要部位应无碰伤和明显的变形;

d)整体出厂的风机,进气口和排气口应有防尘盖板遮盖。

13.1.3风机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

13.2泵的安装

13.2.1应检查泵的安装基础的尺寸、位置和标高,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

13.2.2泵的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清点泵的零件和部件,并应无缺件、损坏和锈蚀等;管口保护物和堵 盖应完好;


8


GB/T 16508.7—2013


b)应核对泵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相符;

c)应核对输送特殊介质的泵的主要零件、密封件以及垫片的品种和规格。

13.2.3泵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规定。

13.2.4管道的安装除应符合GB 5023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子内部和管端应清洗洁净,清除杂物;密封面和螺纹不应损伤;

b)吸人管道和输出管道应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13.2.5泵的试运转应在其各附属系统单独试运转正常后进行。

13.2.6泵应在有介质情况下进行试运转,试运转的介质或代用介质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 的要求。

13.3风机、泵的安装验收

13.3.1风机、泵应在试运转合格后,方可办理工程验收手续。

13.3.2工程验收时,应具备下列资料:

a)设备出厂的有关技术文件;

b)设备的开箱检查记录;

c)基础复查记录;

d)设计变更的有关资料;

e)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各项实测记录、隐蔽过程记录等;

f)设备试运转记录以及必要的竣工资料。


14烘炉、煮炉、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


14.1烘炉方案的制定及烘炉后验收的合格标准

14.1.1烘炉前,应制定烘炉方案,并应具备下列条件:

a)锅炉及其水处理、汽水、排污、输煤、除渣、送风、除尘、照明、循环冷却水等系统均应安装完毕, 并经试运转合格;

b)炉体砌筑和绝热工程应结束,并经炉体漏风试验合格;

c)水位表、压力表、测温仪表等烘炉需用的热工和电气仪表均应安装和调试完毕;

d)锅壳锅炉给水应符合GB/T 1576的规定?

e)锅壳和集箱上的膨胀指示器应安装完毕,在冷态状态下应按照设计文件调整完毕:

f)炉墙上的测温点或灰浆取样点应设置完毕;

g)应有烘炉升温曲线图;

h)管道、风道、烟道、灰道、阀门及挡板均应标明介质流向、开启方向和开度指示,

i) 炉内外及各通道应全部清理完毕。

14.1.2烘炉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火焰、蒸汽等方法进行;蒸汽烘炉适用于有水冷壁的各种类型的锅 壳锅炉。用于链条炉排的燃料不应有铁钉等金属杂物。

14.1.3火焰烘炉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火焰应集中在炉膛中央,烘炉初期宜采用文火烘焙,初期以后的火势应均匀,并逐日缓慢加大;

b)链条炉排在烘炉过程中应定期转动,并应防止烧坏炉排;

c)烘炉温升应按过热器后(或相当位置)的烟气温度测定;根据不同的炉墙结构,其温升应符合下 列要求:


9


GB/T 16508.7—2013


D炉墙温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耐火浇注料炉墙养护期满后,方可开始烘炉。

d)当炉墙特别潮湿时,应适当减慢升温速度,延长烘炉时间。

14.1.4蒸汽烘炉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采用0.3 MPa0.4 MPa的饱和蒸汽从水冷壁集箱的排污阀接口处连续、均匀地送人锅炉, 逐渐加热锅炉;锅炉的水位应保持正常,温度宜为90七,烘炉后期宜补用火焰烘炉;

b)应开启必要的挡板和炉门排除湿气,并应使炉墙各部均能烘干。

14.1.5烘炉时,应经常检查砌体的膨胀情况。当出现裂纹或变形迹象时,应减慢升温速度,并应查明 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

14.1.6烘炉过程中应测定和绘制实际升温曲线图。

14.2煮炉时的药液量、煮炉时间

14.2.1在烘炉末期,当炉墙烘炉达到设计文件的要求时,即可进行煮炉。

14.2.2煮炉开始时的加药量、煮炉的操作过程、煮炉的验收要求等应符合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可以按GB 50273的规定进行煮炉。

14.3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的要求

14.3.1锅炉烘炉、煮炉合格后,应按锅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可以按GB 50273的步骤 进行严密性试验。

14.3.2在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应对安全阀进行最终调整,调整后的安全阀应立即加锁或铅封。

14.3.3安全阀调整后,锅炉应带负荷连续试运行48 h,整体出厂锅炉宜为4 h24 h,以运行正常为 合格。

15验收

锅壳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按本部分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 要求规定。工程验收应包括中间验收和总体验收。

15.1锅炉验收的条件

锅炉连续试运行合格后,方可办理工程总体验收手续。未经总体验收,严禁锅炉投入使用。

15.2锅炉验收的相关资料

15.2.1现场安装的锅炉安装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a)开工报告;

b)锅炉技术文件清查记录(包括设计修改的有关文件);

c)设备缺损件清单及修复记录;

d)基础检查记录;

e)钢架安装记录;

f)钢架立柱底板下的垫铁及灌浆层质量检查记录;

g)锅炉本体受热面管子的通球试验记录;

h)阀门水压试验记录;

i)锅壳、集箱、省煤器、过热器及空气预热器安装记录;


10


GB/T 16508.7—2013


j)管端退火记录;

k)胀接管孔及管端的实测记录;

1)锅炉胀管记录;

m)受热面管子焊接质量检查记录和检验报告;

n)水压试验记录及签证;

O锅壳封闭检查记录;

P炉排安装及冷态试运行记录;

q)炉墙施工记录;

r)仪表试验记录;

S)烘炉、煮炉和严密性试验记录;

t)安全阀调整试验记录;

u)带负荷连续48 h试运行记录及签证。

15.2.2整体安装的锅炉安装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a)开工报告:

b)锅炉技术资料清查记录(包括设计修改的有关文件);

c)设备缺损件清单及修复记录;

d)基础检查记录;

e)锅炉本体安装记录;

f)风机、除尘机、烟囱安装记录;

g)给水泵或注水器安装记录;

h)阀门水压试验记录;

i)炉排冷态试运行记录;

j) 水压试验记录及签证;

k)水位表、压力表和安全阀安装记录;

D 烘炉、煮炉记录;

m)带负荷连续4 h~24 h试运行记录。

15.3锅炉性能指标的验收


15.3.1对首批开发的新产品应按照GB/T 10180的规定进行性能试验,锅炉的热工、环保等性能指标 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15.3.2锅炉的性能试验可由验收双方协商确定,采用定型试验或验收试验进行。



打印H期:2014619F002A


∞0zlzod0ln9L I√u0



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国家标准

锅壳锅炉

7部分:安装

GB/T 16508.7—2013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IOOo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100045)

网址 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错


开本880X1230 1/16 印张1 字数24千字 20146月第一版20146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 • 1-49089 定价 18.00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