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化学品名 |
理化特性 |
火灾爆炸特性1.甲、乙、丙分类判断; 2.特殊火灾特性描述 |
毒性特性1.增加剧毒或高毒判断; 2.特殊毒性特性描述 |
储存方式(备注清楚容器形式) 1.桶装 2.瓶装 3.袋装 |
储存状态 |
正常储存状态安全措施及备用应急措施 1.主要安全措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应配置的主要安全措施); 2.备用应急设施 |
超温风险及事故后果 |
紧急降温措施 1.空调降温 2.屋顶喷淋 3.其它 |
泄漏(扩散)处置措施(未着火情况)
|
火灾爆炸处置措施 |
|||
温度 1.常温 2.低温
|
压力 1.正压 2.常压(微压) |
相态 1.固体 2.液态 3.气态 |
1.个人防护装备 |
2.灭火措施 |
||||||||||
1 |
烯丙胺 |
无色液体,有强烈的氨味和焦灼味。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分子量 57.09,熔点-88.2℃,沸点55~58℃,相对密度(水=1)0.7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饱和蒸气压25.7kPa(20℃),燃烧热2207.5kJ/mol,闪点-29℃,引燃温度371℃,爆炸极限2.2%~22.0%(体积比)。 |
甲类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燃烧时,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能猛烈聚合爆炸。具有腐蚀性。 |
剧毒 蒸气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强刺激性,严重者伴有恶心、眩晕、头痛等。接触本品的生产工人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
桶装 |
不超过29℃ |
常压 |
液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 (2)储存场所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 (3)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备用应急设施 事故风机、水雾喷淋系统和设备、灭火器具。
|
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
屋顶喷淋 |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200m、夜晚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1700m、夜晚3000m。 |
1.个人防护装备 防毒服、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头盔、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透气型防毒服、防化学品手套。 2.抢险装备 气体浓度检测仪、吸附器材或堵漏器材。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若阀门发出声响或瓶体变色,立即撤离火场; (2)若发生在普通城市道路上,使用围油栏或砂袋等在道路两侧液体流散下方向安全处进行围堤堵截,并用砂土或砂袋对市政管网井口、盖板等四周围堤堵截,防止消防废弃物污染环境; (3)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4)对消防废弃物进行收容和地面洗消处理。 |
2 |
过氧化甲乙酮 |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176.21,相对密度(水=1)1.042,闪点82.22℃。
|
甲类 可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点火源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
|
蒸气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引起咽痛、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迟发性肺水肿。口服灼伤消化道,可有肝肾损伤,可致死。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
桶装 |
不超过25℃ |
常压 |
液态 |
1.主要安全设施: (1)储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 (2)储存场所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 (3)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 备用应急设施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收容设备、灭火器材、消防雨淋装置。
|
激烈燃烧或爆炸 |
屋顶喷淋 |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置于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以待处理。 大量泄漏:用水湿润,并筑堤收容。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清除。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米。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250米。 |
正压空气呼吸器、防静电工作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胶防护手套,防毒面具。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2)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 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
3 |
硝化纤维素 |
白色或微黄色各种形态固体,如棉絮状、纤维状等。不溶于水,溶于酯、丙酮。典型分子量504.3,温度160- 170℃,相对密度(水=1)1.66。
|
甲类 属爆炸品的硝化纤维素大量堆积或密闭容器中燃烧能转化为爆轰;干燥硝化棉因摩擦产生静电而,也可在较低温度下自行缓慢分解放热而 |
本身基本无害。使用商业产品时需关注溶剂的危害。 |
袋装 |
不超过25℃ |
常压 |
固态 |
1.主要安全设施: (1)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 备用应急设施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收容设备、灭火器材,自动喷淋装置。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自动水喷淋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消防防护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区。 大量泄漏:用水润湿,并筑堤收容。通过慢慢加入大量水保持泄漏物湿润。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米。如果是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500米。 |
1.个人防护装备: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 2.抢险装备 收容器材、温度检测仪、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货物着火时,严禁灭火!因为可能爆炸。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2)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扑救。消防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在上风向灭火。如果可能,并且无危险,可使用无人操作的灭火喷头或可监视喷头远距离灭火。 |
4 |
2,2'-偶氮二异丁腈 |
白色晶体或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甲苯等。分子量164.24,熔点105℃(分解),相对密度(水=1)1.1。 |
甲类 遇明火、高热、摩擦、振动、撞击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受热时性质不稳定,40℃逐渐分解,至103-104℃时激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热和有毒气体,能引起爆炸。溶解在有机溶剂时,有燃烧爆炸危险。易累积静电。 |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重度中毒出现酒醉状态、呼吸困难、脉速等,后转入意识丧失和抽搐。脱离接触后,迅速恢复。皮肤直接接触可发生灼伤或冻伤。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5。 |
袋装 |
不超过10℃ |
常压 |
固态 |
1.主要安全设施: (1)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 备用应急设施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收容设备、灭火器材,自动喷淋装置。 |
受热时性质不稳定,40℃逐渐分解,至103-104℃时激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热和有毒气体,能引起爆炸。 |
空调降温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 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5米。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250米。 |
1.个人防护装备: 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 2.抢险装备 收容器材、温度检测仪、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小火,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从远处或使用遥控水枪、水炮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扑灭。 (3)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5 |
2,2'-偶氮-二- (2,4-二甲基戊腈) (即偶氮二异庚腈) |
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甲醇、甲苯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48.42,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熔点分别为55.5-57℃和74-76℃,相对密度(水=1)0.99,在甲苯中温度为64℃和51℃时分解半衰期分别约为1小时和10小时,活化能122kJ/mol。
|
甲类 易燃,遇明火、高热、摩擦、振动、撞击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
|
皮肤接触、吸入和吞咽有害。 |
袋装 |
不超过10℃ |
常压 |
固态 |
1.主要安全设施: (1)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 备用应急设施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收容设备、灭火器材,自动喷淋装置。 |
燃烧或爆炸 |
空调降温 冷风机降温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 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清除。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5米。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250米。 |
1.个人防护装备: 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 2.抢险装备 收容器材、温度检测仪、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小火,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从远处或使用遥控水枪、水炮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扑灭。 (3)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6 |
过氧化(二)苯甲酰 |
白色或淡黄色晶体或粉末,微有苦杏仁味。微溶于水、甲醇,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二硫化碳等。分子量242.24,熔点105℃(分解),相对密度(水=1)1.3,温度80℃,燃烧热6855.2kJ/mol,蒸气压20℃时0.1kPa。 |
甲类 干燥时极度易燃,遇热、摩擦、振动、撞击或杂质污染均可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
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刺激。对皮肤有致敏作用。 |
桶装 |
温度保持在2-25℃ |
常压 |
固态 |
1.主要安全设施: (1)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 备用应急设施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收容设备、灭火器材,自动喷淋装置。 |
极度易燃, 可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
空调降温 屋顶喷淋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置于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以待处理。 大量泄漏:用水湿润,并筑堤收容。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清除。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5米。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250米。 |
自给正压式呼吸器、防毒服、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胶手套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7 |
乙醛 |
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分子量44.05,熔点-123.5℃,沸点20.8℃,相对密度(水=1)0.78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饱和蒸气压98.64kPa(20℃),燃烧热1166.37kJ/mol,临界温度188℃,临界压力6.4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63,闪点-39℃,引燃温度175℃,爆炸极限4.0%~60%(体积比)。 |
甲类液体; 极易燃,甚至在低温下的蒸气也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氧化剂、易燃物、氨、硫化氢、卤素、磷、强碱、胺类、醇、酮、酐、酚等有燃烧爆炸危险。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
低浓度引起眼、鼻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高浓度吸入有麻醉作用。表现有头痛、嗜睡、神志不清及支气管炎、肺水肿、腹泻、蛋白尿肝和心肌脂肪性变。误服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麻醉作用及心、肝、肾损害。对皮肤有致敏性。反复接触蒸气引起皮炎、结膜炎。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45。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
桶装 |
温度不宜超过29℃ |
常压 |
气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 (2)储存场所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 (3)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备用应急设施: 事故风机、水雾喷淋系统和设备、灭火器具
|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受热可能发生剧烈的聚合反应。 |
屋顶喷淋 |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硫酸氢钠(NaHSO4)中和。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
1.个人防护装备 过滤式防毒面具、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静电工作服、橡胶手套。 2.抢险装备 收容器材、泄漏检测仪、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
遇到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8 |
乙醚 |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74.1,熔点-116℃,沸点35℃,相对密度(水=1)0.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6,临界压力3.61MPa,临界温度192.7℃,闪点-45℃(闭杯),爆炸极限1.7%-48%(体积比),温度160℃-180℃,燃烧热2748.4kJ/mol。 |
甲类液体; 极易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
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饮用含酒精饮料可能增加危害。 急性影响: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米g/米3):3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米g/米3):500。 |
桶装 |
库房温度不宜超过29℃ |
常压 |
液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 (2)储存场所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 (3)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备用应急设施: 事故风机、灭火器具
|
高热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
屋顶喷淋 |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干土、砂或其他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盖并收集于容器中,使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 大量泄漏:在液体泄漏物前方筑堤收容。雾状水能抑制蒸气的产生,但在密闭空间中的蒸气仍能被引燃。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清除。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米。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米。 |
1.个人防护装备: 防静电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当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2.抢险装备 收容器材、泄漏检测报警仪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3)小火时,用干粉、二氧化碳、水幕或抗醇泡沫灭火; 大火时,用水幕、雾状水或抗醇泡沫灭火,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4)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扑灭。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5)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9 |
环氧丙烷 |
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溶于水以及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分子量58.08,熔点-112.1℃,沸点34.2℃,相对密度(水=1)0.8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临界温度209.1℃(临界压力4.92MPa),饱和蒸气压75.86kPa(20℃),折射率1.3664,闪点-37℃,爆炸极限2.3%~36.0%(体积比),温度449℃,最小点火能0.19mJ,最大爆炸压力0.804MPa |
甲类 极易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
接触高浓度蒸气,会出现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重者可见有烦躁不安、多语、谵妄,甚至昏迷。少数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以及心、肝、肾损害。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职业接触限值: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5(敏)。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
桶装 立罐 卧罐 |
温度不宜超过29℃ |
常压 |
液态 |
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场所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2)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储存区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4)储存场所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备用应急设施: 防爆型照明、水雾喷淋系统和设备、灭火器具、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
高热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
屋顶喷淋 |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
1.个人防护装备 防护服,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护眼镜 ,防静电工作服,防化学品手套。 2.抢险装备 正压式空气呼吸机、气体浓度检测仪、吸附器材、洗消设施或清洁剂、应急处置工具箱 |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10 |
甲苯二异氰酸酯 |
有2,4-TDI和2,6-TDI两种异构体。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臭味。与丙酮、乙醚、二甘醇、四氯化碳、苯、氯苯、煤油、橄榄油混溶。分子量174.16,熔点3.5~5.5℃ (TDI-65);11.5~13.5℃ (TDI-80);19.5~21.5 (TDI-100),沸点251℃,相对密度(水=1)1.2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6.0,饱和蒸气压3.07Pa(25℃),折射率1.569,闪点132.2℃ (TDI-80),爆炸极限0.9%~9.5%(TDI-100,体积比)。 |
可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
高毒,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蒸气和液体对眼有刺激性。 部分工人在多次接触本品后产生过敏,以后即使接触极微量,也能引起典型的哮喘发作。对皮肤有致敏性。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0.1(敏);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0.2(敏)。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
桶装 |
温度控制在20~35℃。 |
正压 |
液态 |
1.主要安全措施[1] (1)储存场所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 (2)储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储存场所设置制冷风机、空调、冰箱等低温冷藏措施。 2.备用应急设施[1]: 事故风机、灭火器具 |
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
屋顶喷淋 |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酸碱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泄漏物,置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置。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在陆地上泄漏时: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500m、夜晚800m。在水体中泄漏时: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600m、夜晚1900m。 |
1.个人防护装备 防毒服、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头盔、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透气型防毒服、防化学品手套; 2.抢险装备 气体浓度检测仪、吸附器材或堵漏器材、无人机、灭火机器人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若阀门发出声响或瓶体变色,立即撤离火场;(2)若发生在普通城市道路上,使用围油栏或砂袋等在道路两侧液体流散下方向安全处进行围堤堵截,并用砂土或砂袋对市政管网井口、盖板等四周围堤堵截,防止消防废水污染环境; (3)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自供气式呼吸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4)对消防废沙进行收容和地面洗消处理。 |
11 |
过氧化二丙酰 |
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理论活性氧含量10.97%,当半衰期为10h,1min时;其分解温度分别为65℃、115℃。有强氧化性,。 |
易燃有机过氧化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酸及胺类等混合时会剧烈反应,并有着火及爆炸危险。 |
蒸汽对黏膜、眼睛及皮肤有强刺激性 |
桶装 |
15℃以下 |
常压 |
液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库房内。避免受热或阳光直射。(2)室内不得有电器装置、明火或其他火源存在。温度控制在15℃以下。 (3)与促进剂、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及胺类物品隔离储运。 (4)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撞击、摩擦、摔甩,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5)不得在仓间内开启容器。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不燃材料如蛭石等吸收,扫入聚乙烯塑料桶内,送至空旷地方用长柄火把点燃焚烧掉。空容器用10%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扫除工具不得使用铁器或纤维材料,避免摩擦出火星造成事故。 |
安全防护眼镜、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耐油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2)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4)如在冷冻库附近失火,用水保持冷却。火熄后,须等到冷库物品全部冷却至控制温度下,才能进行清理工作。必须特别注意受热后的物品,有严重的污染和剧烈的反应可能性。 |
12 |
过氧化(二)丁二酸 |
白色结晶或粉末,有酸味。熔点125℃。理论活性氧含量6.83%8半衰期6.9h、1.6h、0.4h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44℃、66℃。微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遇光或受热易分解。商品常含过氧化(二)丁二酸95%、72%(其余为水) |
易燃有机过氧化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及胺类混合时剧列反应,并有着火及爆炸危险 |
蒸汽有毒 |
桶装 |
10℃以下 |
常压 |
固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阴凉、低温、通风良好的低温库房内。避免受热,防止阳光直射。 (2)储运温度控制在10℃以下。含水过氧化丁二酸必须定时检查物品中的含水量,防止变干而增加危险性。 (3)与其他物品特别是促进剂、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或胺类物品隔离储运。严防产生电火花等情况。大量储存须装置自动喷水设施。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防毒面具、全身消防服、安全防护眼镜。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加水湿润用塑料铲铲人塑料桶中,逐渐将小量物品倒至空旷地方烧掉,使用过的空容器用10%氢氧化钠清洗。
|
自给正压式呼吸器、防毒服、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胶手套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13 |
过氧化(二)正辛酰 |
白色结晶、薄片或糊状物,或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棕黄色液体。理论活性氧含量5.6%。活化能133.1kJ/mol,半衰期10h、1min 的分解温度分别为62℃、120℃,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有强氧化性。。 |
易燃有机过氧化物,与还原剂、有机物及易燃物等接触会剧烈反应,并有着火、爆炸危险 |
蒸汽对眼镜,黏膜及皮肤有刺激性 |
桶装 |
10℃以下 |
|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库房内。避免受热或阳光直射。(2)室内不得有电器装置、明火或其他火源存在。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与促进剂、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及胺类物品隔离储运。 (4)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撞击、摩擦、摔甩,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5)不得在仓间内开启容器。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不燃材料如蛭石等吸收,扫人聚乙烯塑料桶内,送至空旷地方用长柄火把点燃焚烧掉。空容器用10%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扫除工具不得使用铁器或纤维材料,避免摩擦出火星造成事故。 |
安全防护眼镜、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耐油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14 |
过氧化(二)异丁酰 |
无色液体。理论活性氧含量9.18%。半衰期10h、1min的分解温度分别为35℃、90℃,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有强氧化性。商品一般为含本品50%的溶液。常温下快速分解。 |
易燃有机过氧化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及胺类混合时会剧烈反应,有着火及爆炸危险 |
蒸气对眼睛、皮肤及黏膜有强刺激性 |
桶装 |
-20℃以下 |
|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库房内。避免受热或阳光直射。(2)室内不得有电器装置、明火或其他火源存在。温度控制在-20℃以下。 (3)与促进剂、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及胺类物品隔离储运。 (4)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撞击、摩擦、摔甩,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5)不得在仓间内开启容器。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防毒面具、全身消防服、安全防护眼镜。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不燃材料如蛭石等吸收,扫人聚乙烯塑料桶内,送至空旷地方用长柄火把点燃焚烧掉。空容器用10%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扫除工具不得使用铁器或纤维材料,避免摩擦出火星造成事故。 |
安全防护眼镜、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耐油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2)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4)如在冷冻库附近失火,用水保持冷却。火熄后,须等到冷库物品全部冷却至控制温度下,才能进行清理工作。必须特别注意受热后的物品,有严重的污染和剧烈的反应可能性。 |
15 |
过氧化乙酰磺酰环己烷 |
白色粉末,稍有刺激性气味。理论活性氧含量7.2%。半衰期10h、1min 的分解温度分别为31℃、80℃。不溶于水,溶于苯、醚、酯。常温下会分解。商品有粉状及液体。前者是活性物含量为60%的白色粗粉末,加水及苯二甲酸酯作减敏剂;后者是活性物含量为28%的过氧化乙酰碘酰环已烷与20%的苯二甲酸酯制成的混合液。两种商品均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氧含量分别为2.0%及1.44%。 |
危险特性B型和D型有机过氧化物。易燃。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会急剧分解,有着火、爆炸危险。卷入火内时会爆炸。在干燥情况下对摩擦、撞击敏感,能引起爆炸。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酸类及胺类物品混合会剧烈反应。有着火、爆炸危险。 |
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 |
桶装(纤维桶、木桶、塑料桶、胶合板桶、 |
-10℃以下 |
常压 |
固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无热源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冷库内。 (2)冷冻机与电器设备应装设在建筑物外,并设有报警器,在温度升至-10℃以上时即自动报警。 (3)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胺类和铁、铜金属化合物隔离储运。 (4)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物品变干易引起爆炸。不得在仓库内开启容器。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不燃材料如蛭石等吸收,用塑料铲铲人塑料桶内,送至空旷地方用长把点火焚烧掉。空容器须用10%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
正压空气呼吸器、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胶防护手套,防毒面具。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16 |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
白色固体粉末。熔点44~46℃(含量>97%),分解温度42℃,理论活性氧含量5.6%。半衰期75h、4.2h 及0.27h时的分解温度分别为30℃、50℃及70℃。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及脂肪经,溶于酯、酮类溶剂,易溶于氯代怪、芳怪溶剂。常温下及与Fe、Cu等金属及催化剂接触时能加速分解。
|
易燃有机过氧化物,易燃有机过氧化物,对摩擦及撞击的敏感性较其他过氧化二碳酸酯低,在常温下会剧烈分解 |
毒性与一般有机过氧化物相似,能引起眼睛皮肤灼伤 |
桶装 |
5℃以下 |
常压 |
固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库房内。避免受热或阳光直射。(2)室内不得有电器装置、明火或其他火源存在。温度控制在5℃以下。 (3)与促进剂、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及胺类物品隔离储运。 (4)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撞击、摩擦、摔甩,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5)不得在仓间内开启容器。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不燃材料如蛭石等吸收,用塑料铲铲入塑料桶内,送至空旷地方用长柄火把点燃焚烧掉。空容器须用10%氢氧化钠清洗。 |
自给正压式呼吸器、防毒服、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胶手套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17 |
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四烷基)酯 |
片状白色结品。理论活性氧含量3.11%。半衰期10h、1mim时的分解温度分别为41C、90L。个浴丁水,浴于有机溶剂。。商品有本品含量为95%的白色片状物(有效氧含量约2.92%)及本品含量为40%的低黏度分散白色悬浮液(有效氧含量约1.20%)。 |
易燃有机过氧化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及强酸等混合时剧烈反应,并有看火及爆炸危险 |
对皮肤、眼睛及黏膜等有刺激作用 |
桶装 |
20℃以下 |
|
固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阴凉、低温、通风良好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内。远离热源和明火。防止阳光直射。 (2)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及强酸隔离储运。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不燃材料如蛭石等吸收,用塑料铲铲入塑料桶内,送至空旷地方用长柄火把点燃焚烧掉。空容器须用10%氢氧化钠清洗。 |
自给正压式呼吸器、防毒服、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胶手套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 (2)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
18 |
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丁酯 |
无色液体。理论活性氧含量6.83%。半衰期1min时的分解温度为90℃。不溶于水,溶于醇、酯、醚、苯等有机溶剂。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会剧烈分解。商品有含本品≥73%、27%~52%及<27%等规格。 |
与有机物、易燃物、还原剂及酸类混合时会剧烈反应,并引起燃烧及爆炸 |
对皮肤、眼睛及黏膜等有刺激作用 |
桶装 |
-10℃以下 |
常压 |
液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密闭操作,局部排风(2)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3)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防毒面具、全身消防服、安全防护眼镜。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安全防护眼镜、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耐油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2)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4)如在冷冻库附近失火,用水保持冷却。火熄后,须等到冷库物品全部冷却至控制温度下,才能进行清理工作。必须特别注意受热后的物品,有严重的污染和剧烈的反应可能性。 |
19 |
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 |
无色液体。理论活性氧含量7.76%。半衰期10h时的分解温度40.5℃。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有强氧化性。纯品在常温下会迅速分解。商品有含本品95%(有效氧含量7.37%)及85%、50%等规格。 |
易燃有机过氧化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及酸类混合时会剧烈反应,并引起燃烧及爆炸 |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可引起中毒。本品属低毒类,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受热分解释出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烟雾 |
桶装 |
-20℃以下 |
常压 |
液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库房内。避免受热或阳光直射。(2)室内不得有电器装置、明火或其他火源存在。温度控制在-20℃以下。 (3)与促进剂、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及胺类物品隔离储运。 (4)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撞击、摩擦、摔甩,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5)不得在仓间内开启容器。 2.备用应急设施: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安全防护眼镜、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耐油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2)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4)如在冷冻库附近失火,用水保持冷却。火熄后,须等到冷库物品全部冷却至控制温度下,才能进行清理工作。必须特别注意受热后的物品,有严重的污染和剧烈的反应可能性。 |
20 |
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 |
无色液体。理论活性氧含量6.83%。半衰期1min时的分解温度为90℃。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有强氧化性。商品有含本品52%~100%等多种规格。 |
易燃有机过氧化物,与有机物、易燃物、还原剂及酸类混合时会剧烈反应,并引起着火及爆炸, |
本品有毒。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
桶装 |
-20℃以下 |
常压 |
液态 |
1.主要安全措施: (1)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库房内。避免受热或阳光直射。(2)室内不得有电器装置、明火或其他火源存在。温度控制在-20℃以下。 (3)与促进剂、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及胺类物品隔离储运。 (4)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撞击、摩擦、摔甩,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5)不得在仓间内开启容器。 2.备用应急设施: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分解自燃,爆炸 |
空调降温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安全防护眼镜、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耐油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
(1)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着火情况进行侦察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2)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4)如在冷冻库附近失火,用水保持冷却。火熄后,须等到冷库物品全部冷却至控制温度下,才能进行清理工作。必须特别注意受热后的物品,有严重的污染和剧烈的反应可能性。 |
备注:
1、本目录普查储存在仓库的危险化学品,不包括储存于低温容器、压力容器的危险化学品;
2、本目录普查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的危险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