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考核练习题
再培训--案例题
四. 案例题 (以下各题至少有1个符合要求的选项,每小题2 分)
案例一
20××年7月15日,某亚麻厂正在生产的梳麻车间、前纺车间和准备车间的联合厂房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起火。一瞬间,停电停水,当班的477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经及时抢救,多数职工脱离了危险区。
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金属管道输送亚麻粉尘。事故导致整个除尘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厂房倒塌,地沟盖板和原麻地下库被炸开,车间内的大部分机器和电气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事故造成死亡35人、重伤5人、轻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起事故中爆炸起火的粉尘属于( )。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金属粉尘
D混合粉尘
E次生粉尘
2.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
A粉尘浓度超标
B布袋除尘器产生静电
C厂房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太多
D金属管道输送粉尘过程中产生火花
E车间连体面积过大
3.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降低粉尘浓度
B穿防静电工作服
C生产装置接地
D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E采用防爆厂房
4.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5.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B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C恢复生产的要求
D事故责任的认定,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措施
E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案例二
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
2008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
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2.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
A明火
B静电放电
C高温烘烤
D油品含有的杂质
E接地不良的罐体
3.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
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
C加强管理和培训
D重新安装液位计
E增加消防水池
4.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 )的人员。
A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变成了应急)
B监察机关
C劳动保障部门
D新闻媒体
E公安机关
5.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
A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B安全技术培训费用
C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
D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
E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
案例三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就化工装置试生产安全管理,完成以下问题:
(一)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职责。
1.企业要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范围,合理界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范围与职责。
A 项目建设单位
B总承包商
C 分承包商
D 安全评价单位
2.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明确试生产条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对试生产方案及试生产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对采用专利技术的装置,试生产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还要经()现场人员书面确认。
A 承包商 B 专利供应商 C 建设单位 D 施工单位
3.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异常工况处置方案等。试生产前,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完成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工艺卡片、工艺和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化验分析规程、主要设备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仪表及计算机运行规程、联锁整定值等生产技术资料、岗位记录表和技术台账的编制工作。
A 联动试车方案
B 投料试车方案
C 安全评价报告
D 安全管理制度
(二)试生产前各环节的安全管理。
1.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确认工艺危害分析报告中的改进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已经落实。
A 三查四定 B 操作规程审查 C 进度检查 D 试车方案审查
2.系统吹扫冲洗安全管理。在系统吹扫冲洗前,要在排放口设置警戒区,拆除易被吹扫冲洗损坏的所有部件,确认吹扫冲洗流程、介质及压力。
气密试验安全管理。要确保气密试验方案全覆盖、无遗漏,明确各系统气密的()等级。
A最高温度 B 最低温度 C最高压力 D 最低压力
3.单机试车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单机试车安全管理程序。单机试车前,要编制试车方案、操作规程,并经各专业确认。单机试车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单机试车结束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制造商等方面人员签字确认并填写试车记录。
A管理 B 操作 C维护 D 检查
4.联动试车安全管理。联动试车应具备下列条件:()考核合格并已取得上岗资格;公用工程系统已稳定运行;试车方案和相关操作规程、经审查批准的仪表报警和联锁值已整定完毕;各类生产记录、报表已印发到岗位;负责统一指挥的协调人员已经确定。
A企业主要负责人
B所有操作人员
C 安全管理人员
D 承包商
5.投料安全管理。投料前,要全面检查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和应急准备等情况,具备条件后方可进行投料。投料及试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要持续进行现场巡查,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要加强现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投料试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A 作业程序 B 指挥人员 C操作人员 D 现场人数
案例四
作为一个评审人员,到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达标评审。根据任务分工,你负责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3.6变更要素,根据以下情形完成问题。
1.企业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变更程序包括( )。
A 变更审批 B 变更申请 C变更实施 D 变更验收
2.评审组成员的任务和职责包括( )。
A准备工作文件
B 主持首末次会议
C编制评审报告
D完成分配的评审任务
3.评审方法包括( )。
A查变更管理制度
B查变更的风险分析记录
C查变更风险的控制措施
D询问陪同人员
4.为降低和减少评审风险,抽取样本应具有代表性,代表性体现在( )。
A 随机性 B 层次性 C多样性 D 均衡性
5.要做到评审结论客观公正,必须以()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猜测。
A逻辑推理 B 客观事实 C个人意愿 D 领导指示
6.为顺利完成现场评审,评审沟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不属于评审沟通的是()。
A评审组应当定期讨论以交换信息,评定评审进展情况
B适当时,评审组长应当定期向企业和评审单位通报评审进展及相关情况
C当获得的评审证据表明不能达到评审目的时,评审组长应当向评审单位和企业报告理由以确定适当的措施
D向安监部门汇报评审情况
7下列属于变更的是( )。
A 工艺指标改变
B 设备以旧换新
C 承包商改变
D 仪表联锁系统摘除
案例五
某公司液态烃球罐区的球罐,无液位报警及联锁停泵设施、无进料快速切断阀、无高压注水设施,在安全设施配置上存在重大隐患,拟按国家要求进行重大隐患治理工程。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更项目,请问:
1. 变更风险评估项目,应有哪些人员组成?()
A.项目负责人B. 工艺工程师C. 设备工程师 D. 仪表工程师和操作人员E. 安全工程师
2. 下列哪些内容应该进行变更风险管理?()
A. 新增液态烃球罐液位报警仪
B. 液态烃球罐压力表以旧换新
C. 新增液态烃球罐进料快速切断阀
D. 修改液态烃球罐连锁停泵设定值
3.在单罐改造时,相邻储罐还在生产运行,应采取哪些主要的安全措施?()
A. 应采取防火硬隔离措施和周边泄漏报警设施
B. 禁止储罐脱水操作和施工作业同时进行
C. 加强罐区外围动火预制深度,尽量采取法兰连接和非动火施工方式
D. 若发现罐内残留介质,可直接进行加水
案例七
某危险化学品储运公司拥有一个危险化学品库区,内设有3个危险化学品仓库,一个存有苯、甲苯、硫磺、黄磷四种易燃物质,一个存有氧气、一个存有氮气,氩气等气体。库房总面积约500m2。该库区设有安全领导小组、义务消防队及专职安全机构等。公司职工共16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3人、安全管理人员7人。库区内各种物质储存情况见下表。
品名 存量 品名 存量
苯 3000kg 氧气 50瓶
甲苯 3000kg 氮气 50瓶
硫磺 2000kg 氩气 50瓶
黄磷 2000kg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中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苯属于()。
A 爆炸品
B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 毒害品
D 易燃液体
E 金属腐蚀剂
2. 某天,有一辆运输车向仓库内送来20桶甲苯,在下列操作过程中,( )是不允许的。
A 使用铜制工具进行装卸,避免撞击火花
B 装卸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避免引起静电火花
C 装卸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
D 装卸时轻搬轻放,防止摩擦和撞击
E 在库房内开桶检查,避免外界热源或火源影响
3. 该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有问题,建议采用的储存方式是( )。
A 一个库存苯、甲苯、硫磺,一个库存黄磷,一个库存氧气、氮气、氩气
B 一个库存苯,一个库存甲苯、硫磺、黄磷,一个库存氧气、氮气、氩气
C 一个库存苯、甲苯,一个库存硫磺、黄磷、氮气、氩气,一个库存氧气
D 一个库存苯、甲苯,一个库存硫磺、黄磷,一个库存氧气、氮气、氩气
E 一个库存苯、甲苯、氧气,一个库存硫磺、黄磷,一个库存氮气、氩气
案例八:
2018年11月28日零时40分55秒,某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泄漏扩散至厂外区域,遇火源发生爆燃,造成24人死亡(其中1人后期医治无效死亡)、21人受伤(4名轻伤人员康复出院),38辆大货车和12辆小型车损毁,截止2018 年12 月24 日直接经济损失4148.8606 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该公司违反《气柜维护检修规程》(SHS01036-2004)第2.1 条①和《公司低压湿式气柜维护检修规程》②的规定,聚氯乙烯车间的1#氯乙烯气柜长期未按规定检修,事发前氯乙烯气柜卡顿、倾斜,开始泄漏,压缩机入口压力降低,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气柜卡顿,仍然按照常规操作方式调大压缩机回流,进入气柜的气量加大,加之调大过快,氯乙烯冲破环形水封泄漏,向厂区外扩散,遇火源发生爆燃。
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的等级为( )。
A 轻微事故 B 一般事故 C 较大事故 D 重大事故 E 特别重大事故
2. 下列关于氯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3.6%~33%(体积)
B 无色、无味气体,遇明火、高温可燃烧、爆炸
C 吸入高浓度可有麻醉作用,表现为头晕、头疼、乏力、胸闷、气急、站立不稳等,严重时意识不清
D 极易燃气体,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即使没有空气仍可能发生爆炸反应
E 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 〔2013〕88号)中,对设备完好性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企业应定期监(检)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企业应定期标定各类泄漏检测报警仪器
C 企业要加强防腐蚀管理,确定检查部位,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
D 企业要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
E 企业要加强动设备润滑管理,确保动设备运行可靠
4. 为有效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以下哪些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 )
A 工程技术措施 B 管理措施 C 培训教育措施 D 个体防护措施
5. 氯气泄漏应急处置时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
A 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 B 如果是液态氯泄漏,应注意防冻伤
C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
D 可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E 喷稀碱液中和、稀释
案例九:
2012年2月28日上午9时4分左右,位于河北省某市河北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450万元。
事故调查分析发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企业为提高产量,将加热器导热油出口温度由215℃擅自调整提高至255℃,导热油泄漏着火引发爆炸。事故发生前,多次发生泄漏着火,企业均未深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
1.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属于( )。
A 较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特别重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2.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的事故。
A 10人以上死亡(包括10人) B 30人以上死亡(包括30人)
C 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D 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3. 企业为提高产量,将加热器导热油出口温度由215℃擅自调整提高至255℃。依据《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 3034-2010)管理要求,应纳入( )要素管理。
A 变更管理 B 操作规程 C 作业许可 D 工艺危害分析
4. 事故发生前,多次发生泄漏着火,企业均未深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依据《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 3034-2010)管理要求,企业应将此前的泄漏着火纳入( )要素管理。
A 变更管理 B 操作规程 C 作业许可 D 事故事件
5. 企业将加热器导热油出口温度由215℃调整提高至255℃前。应开展以下工作( )。
A 风险辨识分析 B 变更管理 C 制(修)定应急预案 D 组织培训
案例十:
2017年12月19日9时15分左右,某公司年产1.5万吨塑料改性剂(AMB)生产装置发生爆燃事故,造成7人死亡、4人受伤。
该公司AMB生产装置主要工艺流程为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生成AMB乳液,再以热风炉送来的230℃左右的空气为干燥介质,通过干燥塔将雾化的AMB乳液干燥得到成品。该生产装置热风炉按照原设计一直使用煤作为加热原料。为满足环保排放要求,2017年7月开始,该公司在进入干燥塔的热风管道上增加了一套天然气直接燃烧加热系统,将燃烧后的天然气尾气及其空气混合物作为干燥介质。12月19日9时左右,该生产装置当班班长按照安排,准备投用天然气加热系统;9时15分左右,当班班长在控制室启动天然气加热系统的瞬间,干燥塔及周边发生爆燃,并引发火灾。
事故直接原因是:天然气通过新增设的直接燃烧加热系统串入了干燥系统,并与干燥系统内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启动不具备启用条件的天然气加热系统的过程中遇点火源引发爆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使用的原辅材料中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 )。
A 天然气 B 苯乙烯 C 丁二烯 D 甲基丙烯酸甲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
A 甲烷 B 乙烷 C 丙烷 D 丁烷
3.企业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变更程序包括( )。
A 变更审批 B 变更申请 C 变更实施 D 变更验收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关于试生产相关要求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明确试生产条件,设计单位对试生产方案及试生产条件提出审查意见
B 对采用专利技术的装置,试生产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还要经岗位操作人员书面确认
C 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操作规程审查
D 要确保气密试验方案全覆盖、无遗漏,明确各系统气密的最高压力等级。
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
A 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 特别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