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21.3-756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GB 3836.3-88

增安型电气设备"e "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atmospheres Increased safety electrical apparatus、”


1引言

1.1本标准适用于增安型电气设备。

1.2增安型电气设备除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须符合GB 3836.1-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 气设备 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

1.3只有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其额定电压不高于11千伏的电气设备 及其部件,才允许制成增安型。

1.4本标准是参考下列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制订的:

a. IEC 79 - 7 (1969,第一版)《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七部分:增安型电气设备的 结构和试验》。

b. EN 50019 (1977,第一版)《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 增安型、"》。

本标准引用下列国际标准:

IEC 112 (1979)《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对泄痕指数测定的推荐方法》。

第一篇通用规定


2名词术语

2.1增安型电气设备"e "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设备结构上,采取措施 提高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认可的过载条件下出现这些现象的电气设备。

2.2极限温度

电气设备或其部件所容许的最高温度。它由下列因素确定:

a.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点燃的危险温度,或

b.结构材料的热稳定性。

注:考虑极限温度时,应取两个温度中的较低温度。

2.3起动电流九

系指当感应电动机转子堵转或交流电磁铁处于最大空气隙位置时,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对其馈 电,当过渡过程结束后,在初级绕组中出现的最大电流有效值。

2.4起动电流比厶/Λv.

起动电流/力与额定电流/∕v之比。

2.5 tE时间


国家标准局1983 -08 -29发布


1 985 -01 (H 实施


GB 3836.3 — 83


在最高环境温度下,达到额定运行最终稳定温度后的交流绕组,从开始通过起动电流时计起直至上 升到极限温度的时间。

2.6热极限电流","

在最高环境温度下,1秒钟内使导体从额定运行时的稳定温度上升到极限温度的电流有效值。

2.7动态极限电流"乙,."

电气设备所能承受其电动力作用而不损坏的电流峰值。

2.8爬电距离

两个导体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2.9电气间隙

两个裸露导体之间的最短空间距离。

3连接件

引入电缆或导线的连接件应保证与电缆或导线连接牢固、接线方便,同时还须防止电缆或导线松 动、自行脱落、扭转,并能保持良好的接触压力。

连接件不允许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因温度升高而引起接触压力降低。

连接件不允许带有可能损伤电缆或导线的棱角,不允许在正常紧固时产生永久变形和自行转动。

不允许用绝缘材料部件传递接点压力。用于连接多股线的连接件,须采取措施,防止导线分股。 连接截面积在4毫米2以下的电缆或导线的连接件,须设计成能与截面积更小的电缆或导线可靠连接。

注:①在必要时,应采取特殊措施,以防止振动或碰撞。

②使用铝导线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以防止电解腐蚀。

4内部导线连接

电气设备内部的导线连接不允许承受机械应力。允许采用下述任一方法连接:

H •能防止松动的螺栓或螺钉连接,

b.挤压连接,

c.导线先用机械方式连接后再用锡焊连接,

d.硬焊连接:

e.熔焊连接。

5电气间隙

5.1不同电位的导‘电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须符合表1的规定。装入灯座中的额定电压不高于250伏 的灯泡,最小电气间隙可为3毫米。


1电气间隙


额定电压,V

最小电气间隙,mm

36

4

60

6

127

6

220

6

380

8

660

10

1140

18

3000

36

6000

60

10 000

100


注: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可以高于表列数值的10%


GB 8836.3 — 83


5.2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按线电压进行计算,这也适用于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系统O

如果额定电压为10千伏或更高的电气设备,仅用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则带电零件与接地 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可按电气设备的相电压计算。在此情况下,电气设备铭牌上应标明只适用于这种 用途的标志(见GB 3836.130章)。

6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的长度根据额定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和绝缘件的表面形状确定。

绝缘材料按相对泄痕指数分级见表2 o

2绝缘材料按相对泄痕指数的分级


级 另IJ

相对泄痕指数

试验电压,V

滴 数

a

600

>100

b

500

500

>50

c

380

380

>50

d

175

175

>50


注:陶瓷材料不需经过上述试验,按照惯例可以列入a级。

常用绝缘材料耐泄痕性分级见附录D

6.1不同电位的导电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须符合表3的规定。装入灯座中的额定电压不高于250伏 的螺旋灯座灯泡,对于a级绝缘材料,最小爬电距离可为3毫米。

3爬电距离


最小爬电距离,mm 额定电压


V

a

b

c

d

36

4

4

4

4

60

6

6

6

6

127

6

7

8

10

220

6

8

IO

12

380

8

10

12

15

660

12

16

20

25

1140

24

28

35

45

3000

45

60

75

90

6000

85

110

135

160

10 000

125

150

180

240


注,设备的额定电压可高于表列数值的10%。                          计算

6.2 5.2条的规定也适用于确定爬电距离。

6.3绝缘件表面上的凹槽和凸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爬电距离可以按绝缘件外表面长度计算:

a.凹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3毫米;

b.凸筋的高度和宽度均不小于3毫米。如果凸筋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最小宽度可允许不小


GB 888∙∙8-88


1毫米。

6.41〜图5是计算爬电距离的图例。如果绝缘件之间的间隙用胶粘剂完全填封(胶粘捕须符合 GB 3836/12章的规定),爬电距离可按绝缘件外表面长度计算,如图5所示。




GB 3836.3 — 83



4                                 5


1~图5计算爬电距离的图例 / -爬电距离,mm M -金属: / -绝缘材料

*如果符合6.3条的要求,允许不小于1毫米。

7固体绝缘材料

7.1固体绝缘材料应采用耐热性的材料制成,在高于电气设备连续额定运行温度至少20‘C的温度 下(但不低于+ 80C),仍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固体绝缘件应采用吸潮性小、耐电弧性能好,不燃或难燃的材料制造。

注:绝缘绕组按9.3条的规定。

7.2模压塑料或层压材料制成的绝缘件,如果绝缘表面有损伤或脱落时,须用耐泄痕性与绝缘件 本身至少为同级的绝缘漆涂覆。本条要求不适用于表面虽有损伤,但不影响其耐泄痕性或者未损伤部 分达到规定的爬电距离要求的材料。

8绕组

8.1绕组应采用下列导线,

a.至少包覆两层绝缘材料的裸导线,

b.至少包覆一层绝缘材料的薄型漆包线,

c. QZ-2型厚绝缘漆包线。

8.2绕组在嵌绕和绑扎后进行干燥,然后用合适的浸渍剂,采用沉浸法、滴注法、真空浸渍法或其 他认可的等效方法作浸渍处理。

涂刷或喷洒不能作为浸渍处理。

浸渍应按照浸渍剂制造厂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以保证导线之间的空隙尽可能完全充填,使导体 之间得到牢固的粘接。

高压绕组整体绝缘的成型线圈和导线,若在装入电气设备之前,其槽部和端部已进行过浸渍、封 入填料或用其他方式进行了等效绝缘处理,则不需采用上述方法。

采用含有溶剂的浸渍剂时,浸渍和干燥过程至少须进行两次。

8.3绕组不允许采用公称直径小于0.25毫米的导线绕制。

注:采用其他保护措施,如本质安全型或浇封在树脂中的绕组,可用公称直径小于0.25毫米的导线绕制。

9极限温度

9.1电气设备在起动、额定运行或规定的过载状态(如在脑时间结束)时,其任何部件的最高表 面温度均不允许超过GB 3836.14章的规定。

上述规定也适用于裸导体,例如电动机的鼠笼转子(例外情况见9.2条和13.4条)。

灯具内部灯泡的极限温度见14.1.4款的规定。


GB 3836.3 — 83


9.2导线和其他金属部件的允许温度还须符合下列要求:

a.不允许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

b.不允许因热膨胀而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c.不允许损坏邻近的绝缘部件。

在测量导体温度时,除须考虑导体本身的发热外,还须考虑来自邻近发热部件的影响。

9.3绝缘绕组的温度除须满足9.1条规定外,还须满足表4的规定。

9.4绕组须采用适当的保护装置加以保护,以确保不会超过极限温度(见9.1~9∙3条)。如绕组在 连续过载时(例如电动机转子堵转时),不会超过9.3条规定的额定运行时的极限温度,或者绕组不会 发生过载(例如荧光灯的镇流器),则可不用保护装置。

注:保护装置可设在电气设备内部或外部。


4绝缘绕组的极限温度


运行方式

绕组类型

测量方法

极限温度,∙c

绝缘材料等级

A

E

B

F

H

所有绝缘绕组

R

90

105

110

130

155

额定运行时

(单层绝缘绕组除外)

T

80

95

100

115

135

单层绝缘绕组

R

95

110

120

130

155

T

95

110

120

130

155

小时间结束时

所有绝缘绕组

R

160

175

185

210

235


注:R--表示电阻法。

T--表示温度计法(在电阻法测量有困难时才允许采用)。


10内部导线布置

可能与金属零件接触的导线,应有机械保护或加以适当固定,以防损坏。

11外壳的防护等级

绝缘带电部件的外壳须符合GB 1498-79.《电机、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IP 44的规定,裸露带 电部件的外壳须符合IP 54的规定。

符合13.1条规定的电气设备,其外壳防护等级允许降低。

12紧固

装有裸露带电部件的I类电气设备须按GB 3836.1 9.2条的要求进行紧固。II类电气设备可用普 通方法紧固。


GB 38S6.3—83


第二篇专用规定


13旋转电动机

13.1安装在清洁室内并经常有专人检查管理的电动机(接线盒和裸露带电部件除外),其外壳的 防护等级允许比第U章的要求降低:

I类电动机的外壳须符合IP 23的规定,

II类 电动机的外壳须符合IP 20的规定。

注:电动机铭牌上须注明受到限制的使用范围。

13.2内风扇须符合GB 3836.1 17.4~17.6条的规定。

13.3采用滚动轴承的电动机的定、转子间的径向单边气隙值不允许小于表5的规定。


5滚动轴承的电动机最小单边气隙值


极 数

径向单边气隙<5与转子直径0的关系,mm

0<75

75<O<750

。〉750

2

0.25

0.25+

300

2.7

4

0.2

0-75

0∙2 + ———

500

1.7

6极及以上

0.2

0 — 75 0.2 + ——— 800

1.2


变极电动机单边气隙值按最少极数计算。


若铁芯长度L超过直径01.75倍,则气隙值按表5计算的值乘以1力少-。

配有一个或多个滑动轴承的电动机,其气隙值按表5计算的值乘以1.5 o 电动机宜设测隙孔。采用滑动轴承的大型电动机,必须设测隙孔。

径向气隙值可以在电动机静止状态下测量。

18.4若鼠笼转子的导条和端环不是压铸成一体时,则导条与端环的连接应采用硬焊或熔焊。

为防止起动时导条和转子铁芯之间产生火花,导条应和转子紧密配合(例如:采用压力铸铝法、 对单根导条可采用附加槽衬、加槽楔或其他嵌紧措施)。

起动时转子表面温度须符合第9章的要求,最高不得超过300 C

18.5对于鼠笼型电动机或有起动鼠笼的同步电动机,应测定"时间和起知电流比乙/乙,并在铭 牌上标明,以便选择合适的过电流保护装置,防止产生不允许的高温。

心时间应不小于当转子堵转时过电流保护装置能够切断电动机的电源所需的时间。如果电动机的 屋时间大于图6中按起动电流比乙/ /n确定的厶时间最小值,则一般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如果电动机的厶时间小于图6中的规定值,则须采用特殊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其效能须通过试验 证明可靠后才允许采用。此装置须在电动机铭牌上注明。


開时间不允许小于5秒,起动电流比乙/人不允许大于10


GB 8∙∙∙.3-88


1.■鼠笼型电动机运行时的温度保护见附录A

18.7对于只采用埋入绕组中的测温元件进行热保护的电动机,须通过试验证明当电动机转子堵转 时也能满足9.4条的要求。所采用兩保护装置须在电动机铭牌上标明。

U.e电动机绕组应加强匝间、相间和对机壳的绝缘,以提高其绝缘能力。

1S.S额定电压不低于6千伏的电动机绕组应有防电晕措施。



14照明灯具

14.1 '由情电网络供电的灯具

T*.1.1允许采用的光源:

a.带有单插头的无起动器的荧光灯,

,一般用途的白炽灯,

c.混合光灯,

d.灯泡(管)破裂后,其温度不会高于极限温度的其他类型的灯,但不允许使用含有游离金属 钠的灯。

14.1.2荧光灯泡与透明罩的间距须不小于5毫米;荧光灯管与透明罩的最小间距须不小于3毫米。

对于其他灯,灯泡与透明罩的间距须不小于表6的规定。

6灯泡与透明罩之间的最小间距


灯泡功率P, W

间距,mm

<100

5

100<P<200

10

200<P<500

20

500<P

30


GB 3836.3 — 83


14.1.3更换灯泡时,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应装入单独的隔爆腔内,隔爆腔须符合GB 3836.2-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d,,》的要求。它们也可以做成特殊结构,但须通过 试验证明其安全性。

须防止螺旋灯泡在灯座中自行松动。灯座须承受17.3条规定的型式试验。

14.1.4如果灯具内部灯泡的最高表面温度至少比灯具使用环境中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灯具内部进行 引燃试验(考虑最严格的条件)所测得的引燃温度低50C,则灯具内部灯泡的温度可以超过GB 3836.1 4章的规定。

14.1.5灯头边缘和灯泡焊接部位的温度须不超过195 C,并应符合第9章的要求。

14.1.6荧光灯的镇流器应能承受灯管(泡)老花后产生的整流效应。

14.2 Il类自带电源的手灯和帽灯

灯具透明罩须设保护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不设置保护网:

a.透明罩外露面积不大于50厘米;并且具备保护凸缘:

b.透明罩外露面积虽然大于50厘米;但透明罩能承受对于保护网的机械强度试验。

15测量仪表和仪表用电流互感器

15.1测量仪表和仪表用电流互感器应能在1.2倍额定电流或1.2倍额定电压下连续运行,其温度须 不超过第9章的规定。

1S.2仪表用电流互感器和测量仪表的电流回路(电压电路除外)须能承受在17.4条规定的时间内 按表7规定的热极限电流儿和动态极限电流厶*的试验,且经试验后不得降低其防爆性能。


7耐短路电流能力


电 流

测量仪表的电流回路

电流互感器

A* (热极限电流)

Idyn (动态极限电流)

>50 A X∙3x125∕λΛ

AlOO九②

>1.3 X 250 Vv


注:①1.3是:•个安哈系数,在运行时允许的知路电流峰值不允许超过4"/1.3

②采用17.4条的计算方法时,这一数值也适用于二次绕组。

15.8当通过热极限电流力时,所产生的温度须不超过第9章规定的极限温度,并不得超过200CQ

15.4由仪表用电流互感器馈电的测量仪表的电流回路的热极限电流厶和动态极限电流儿小不应 小于当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流过其热极限电流和动态极限电流时,在短路的二次绕组中产生的电流值。

15.5动圈式测量仪表不允许使用。但引线不会断裂的例外。例如:系统运动范围极小,位移量不 超过0.5毫米或总转角不超过1度者。

16其他电气设备

本标准第13~ 15章中未提及的电气设备,须符合第一篇的规定,并应参照遵守第二篇的有关规定。

第三篇试 验

17型式试验

增安型电气设备的型式试验除按GB 3836.1第二〜四篇有关规定进行外,还须作以卜补充试验。 试验可以在检验小位进行,也可以在检验电位的指导下由制造厂进行。

17.1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GB 8886∙3-83


17.1.1低压绕组匝间、相间和对机壳的绝缘介电强度应在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电压基础上提 高 10%

17.1.2高压绕组匝间、相间和对机壳的绝缘介电强度应在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电压基础上提 高30% (高压电动机绕组除外)。

17.1.8高压电动机绕组绝缘介电强度除按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外,定子绕组还 须补充进行附录C规定的线圈抽样试验。

17.2电动机温升试验

17.2.1鼠笼型电动机应进行堵转试验,须測出厶时间和起动电流比厶/几。

额定功率大于160千瓦的电动机,0时间可用计算方法确定。若额定功率大于75千瓦的电动机进 行堵转试验有困难时,则制造厂可与检验单位进行协商,也可以以计算结果为准。

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见附录B

17.2.2在试验条件与运行条件等效的前提下,其他安装方式的电动机允许在水平安装条件下进行 试验。

17.8照明灯具

灯头与灯座配合应按照GB 1444-78《螺旋防爆灯座》规定的测试灯头,用表8中的力矩旋入灯 座,然后将测试灯头反旋15。后,测量旋出所需的力矩,其值须不小于表9规定。


8.旋入力矩


灯 座

力矩,kgf∙ m

E 14

0.10 + 0.01

E 27

0.15±0.01

E 40

0.30±0.01


9旋出最小力矩


灯 座

矩,kgf∙ m

E14

0.03

E 27

0.05

E 40

0.10


17.4测■仪表和仪表用互感器

17.4.11秒内流过热极限电流飢时,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短路时的温升和测量仪表电流回路 的温升,可通过试验或计算方法得出。在进行计算时,应考虑绕组的温度系数,但散热可忽略不计。

17.4.2电流互感器和测量仪表电流回路的动态稳定性通过试验检定。电流互感器的试验在二次绕 组短路条件下进行。试验时间至少为0.01秒。

18出厂试验

每一台产品均须按照17.1条进行介电强度试验,并且制造厂应保证每一台产品的性能符合已检验 合格的样品。


-≡s 一一 一 ≡≡≡≡釜≡≡』 一≡≡≡≡≡g ・_

■ G≡≡F≡-≡-≡≡s≈3 霆叁盡S --

WM 畳■ 一 _

Si ^ss≡ .1 s=≡ Ss




-工≡s




GB MM∙ITi


—子輸机■雌独駿熊 讎件)

H触电煞統战雌金雌,做皺髄雕嵌,而胧離糠雕雖以及髓 的蹄镂鵬彼輔丸⅛≡ft⅛ffl⅛δ≡≡tt≡o

A.1鼠触电加飴髄疆合動保躁*以舰13,5条的赫。敲伕协頰%

a.采用触艇腿襟置(⅛⅛⅛≡ff⅛)o

h ≡Φ≡iifto

如躱順詠也輸臓勤,鹹ii献雕明当輸艦子雌麟臓斷ɪ处。

A.t过电艇麻处散辘飴源解,X⅛⅛⅛⅛≡⅛≡eW'W≡⅛⅛≡ 电瓦妙體解腺睛触痂麟捕触躺熟&

I触髓融加赋献摭件下开姉

k. ⅝≡ai⅛3Mfts½⅛fc

C航冊服杯灯土厥。

Aj采用触瓶魅模!犍訓HIR鳍肝虢就和砲*綢籬魅行工作⅛⅛ 在翻断下,不狙軀諭勲韜。肝翩条触臓風麻緬鲍,麻雕離麻 膜置,Mffi砲过粉緘髙敲。

⅛≡W⅛i≡2≡iSo

闕面覷融1牀版第A,2*酬于IE旗旅件甌的i⅛j⅛跚動體在襯喇内


繭开的綱懒。N断下,够概W眼祖I亂腼,需于飾困阻


GB 8880.3 — 88


附录B 増安型鼠笼转子电动机型式试验导则 (补充件)

对于鼠笼转子电动机,应测定在额定运行时和转子堵转时的定子和转子温升。

对于额定功率超过160千瓦(或者75千瓦,如符合17.2.1款)的电动机,允许采用计算方法确定在 额定运行和堵转状态下的温升。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在相似的电动机上进行测量和模拟试验以作 比较,以检查计算的正确性。

B .1额定运行时定子绕组和转子的温升测定,

电动机在额定运行条件下运转,当其温升达到稳定值后再测定额定运行时的定子绕组和转子的温 升。在电动机切断电源后开始测量,分别求出定子和转子的冷却曲线。

冷却曲线应从断电后不大于表B1规定的时间开始取值,然后用外推法推到断电的时刻。

曲线的最高值就是定、转子在额定运行时的温度或温升值。


BI测量额定运行温度的断电后的时间


额定功率P, kW

断电后的时间,s

P <50

30

50<P<200

90

200 < P

120


B .2电动机堵转时的温升测量:

B.2.1在环境温度下,堵转电动机后接入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的电源。

B.2.2通电后5秒钟测得的定子电流为起动电流L

B.2.3转子导条和端环的温升,应采用热电偶,并应考虑温升速率,配合选用时间常数较小的测 量仪表进行测量。也可用热敏元件以及其他工具进行测量。各次测得的温度以最高值为准。

B .2.4定子绕组应用电阻法测出平均温升。

B .2.5电动机堵转试验若在低于额定电压下进行,如无饱和效应,则测得的电流值应按与电压的 线性关系换算起动电流厶(见B.2.2条),测得的温升按与电压的平方关系进行换算;如有饱和效应, 则在计算时加以修正。

B .S电动机堵转时的温升计算方法:

' B .3.1计算转子堵转时的温升,可根据焦尔效应?A进行计算,应考虑导条和端环内产生的热量、 鼠笼的热容量、集肤效应对导条内热量分布的影响以及铁芯中的热传导。

B.3.2电动机堵转时,定子绕组的温升与时间的比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8 = a ∙ j2 ∙ b

式中:;--起动电流密度,A/mmb


对铜绕组: 0 = 0.0065 5

b--衰减系数,b = 0.85 (考虑到浸渍绕组的热传导而取的)。

B .4厶时间按下列方法计算(参见图B1)

Oc由第9章规定的极限温度来确定,OZ为最高环境温度(一般为+ 4(TC),额定运行的温升为


GB 8186.3-88


版 根艙氈C和电动机歸时的温升辞(由M或计算法求得)就可以确部时亂

上述计㈱转子和定子餅别断,取两者中較小值作为该电动机对应于相邇度组别机时亂




SBl硝跳时间的图例

0么一允许最高环曬敷

OB-额定运行时糠繡定温飢

OC-极限温飴



温戚 时间:


1一蛇运行时的敲曲缀

2-电动懒转时的温融黑

B.5为富懿动条件设计的电动机或采用敏保护装置(如:直接控制绕醯度讎置)的电动机, 应连同配置的保独置一起进行试以并在牖上加以标志。


GBIIIU-Ii



∣rasi≡≡ι≡≡≡io

Ol l≡i≡i≡ ≡)≡≡B11 »E1 ≡1≡⅛S≡(4⅛U≡1W^ ≡≡≡≡ι≡≡sβo∣ιn



CJ ≡≡≡≡≡o i⅛≡s^ι≡B ⅛3≡s

I i»»»«o

C.I她≡磷謳哪蹦瓢就CAI≡歸杯離骗 七撇般臓掰M職讎(i) tfil≡IH≡≡fio


GB )∣∣∣.MI



GB 3886.3 — 88


附录E 条文解释 (参考件)

E.11章 引言—— 引言部分指出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79- 7和欧洲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标准EN 50019 ,同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作了部分补充和变更。

补充和变更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铝合金外壳的材质要求,

b.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规定按国家标准划分电压等级,

c.固体绝缘材料增加了耐电弧、不燃性和难燃性的要求,

d.绝缘绕组加强绝缘的要求,

e.高压电动机绕组增加防电晕措施,

f.绝缘介电强度试验中提高试验电压。

在本标准引用的现行国家标准发生了变化(修订或补充)时,如果其技术水平不低于本标准引用 的版本,则可以引用新的版本。

E.25章 电气间隙-- 表1中的额定电压既适用于交流电压(有效值),也适用于直流电压。

1中所列的电气间隙数值是最小允许值,在应用表1时应根据产品使用环境条件和接线方便适 当予以放大。

EA 6章 爬电距离——关于第5章的条文解释,原则上也适用于爬电距离。

E.48章 绕组^— 8.1本条中b项指各种类型的玻璃丝(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覆漆包线,C项中 只规定QZ-2型漆包线,但也允许使用绝缘质量与其相同或更高的其他类型的厚绝缘圆形漆包线。

E.69章 极限温度-— 关于极限温度的规定与IEC 79- 7的规定完全相同。按照本标准的规 定,电气设备和部件的最高表面温度可以等于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组温度。与旧标准GB 1336-77相比, 最高表面温度提高20%。为了防止点燃爆炸性气体,在进行温度试验时候要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运行 条件,如电网电压波动、电气设备过载等不利条件。

E .611章 外壳的防护等级--外壳的防护等级完全采用IEC 79-7中的规定。

EJ13章旋转电动机--13.1本条主要指安装在清洁室内并经常由专业人员检查管理的中、 大型电动机。对于这类电动机的主体(不含有裸露带电部件)外壳的防护等级允许按本条降低要求。 但对于接线盒,仍须满足IP 54的防护要求。

如果电动机主体外壳的防护等级为IP 23 (I类)或IP 20 (口类),则接线盒底部连接处(指接 线盒空腔与主体空腔连接部位)也须满足IP 54的防护要求。如果电动机主体的防护等级为IP 44,则 接线盒底部连接处允许降低要求,因为主体外壳可以提供足够的防护P

13.3为了便于检查电动机定、转子之间的单边气隙值,对于送检的样机,制造厂应该设置气隙检 测孔。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值应在近似构•成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上进行测量,故须在两个端盖 上分别设置三个测量气隙的螺孔,其大小及位置以能测取气隙值为准。平时各孔应用螺塞堵住。

对于装有滑动轴承或由用户组装的电动机,每台电动机应该按上述要求设置气隙检测孔,以便用 户检查测量。

13.9额定电压6千伏及以上的电动机绕组,应有防电晕措施,例如涂半导体防电晕漆。如果绕组 与定子铁芯一起进行浸渍处理,则7千伏以下的电机可以免去防电晕措施。

E.814章 照明灯具--14.1.1混合光灯是指自镇流高压汞灯。

E.917章 型式试验—— 17.1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本条中"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电压"是指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一般类型电气设备介电强度试 验电压。


GB 3836.3 — 83


应该指出,绝缘绕组是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薄弱环节。为了保证安全,制造厂应加强绕 组的绝缘能力。送检的技术文件应该详细说明产品的绝缘结构、与其有关的材料,制造工艺、试验项 目和合格标准等,并在生产中严格遵守。

高压电动机的线圈除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检查试验外,还须进行附录C中规定的抽样试 验。抽样试验是为了提高线圈的绝缘质量。如抽样试验不合格,虽允许采用逐个试验淘汰不合格的线 圈,但说明线圈的质量不高,•制造厂须检查原因,采取措施,提高线圈的质量。•

17.4.1测量仪表电流回路和仪表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在通过热极限电流4* 1秒钟后的温升 用下式计算:

T = 0 + £•

式中0-在额定负荷下,连续通过额定电流时绕组温升值,C,

£——0.008 (铜材),

j-- (人流过一次绕组时的电流密度,A/mm2o

按上式计算的温升极限值T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过160 C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院抚顺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机械工业部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抚顺研究所 机械工业部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研究所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 机械工业部沈阳电气传动研究所 上海灯具研究所


李合德、杨菊珍 安树桐 雷良舫 袁彪

邹盛贵

孟繁忠

林元锋


本标准委托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 3836- 3-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1号修改单 修改单业经国家标准局于1988627日以国标函[1988]089号文批准自1988101日起实施。


全文中力矩单位"kgf ♦ m"改为"N-m”,数值增至10倍。


刊载于1988年第10期《中国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