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3. 020
CCS T 40
□B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5/T 4636—2022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pile)
2023 -04-20 发布
2023 -06-20 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65/T 4636—2022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基本规定...........................................................................2
5 规划选址...........................................................................3
5. 1 规划...........................................................................3
5. 2选址...........................................................................3
6充电站设计.........................................................................3
6. 1 充电设备的布局.................................................................3
6. 2 标识...........................................................................4
6.3消防设计.......................................................................4
6. 4建筑设计.......................................................................4
7供配电系统设计.....................................................................5
7. 1 一般规定.......................................................................5
7. 2 电源...........................................................................5
7.3配电系统........................................ 5
7. 4线路敷设............................................................. 6
7. 5负荷计算.......................................................................6
7. 6 防雷接地.......................................................................7
7.7计量...........................................................................7
7. 8监控管理.......................................................................8
8施工与调试.........................................................................8
8. 1 施工...........................................................................8
8. 2 调试...........................................................................9
9专项竣工验收......................................................................10
I
DB 65/T 4636—2022
、J —⅝ llll
刖 ≡
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包洪印、丁亚鹏、李进卫、张育超、杨扬、陈康、韩志惠、张天保、康君、王 乾翔、巩志强、刘丽莉。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
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新疆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 179号)、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河滩南路605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 场监督管理局(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167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系电话:0991-2801354;传真:0991-2801354;邮编:830004
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991-5581802;传真:0991-5562812;邮编: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0991-2818750;传真:0991-2311250;邮编:830004
II
DB 65/T 4636—2022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的基本规定、规划选址、充电站设计、供配电系统设计、 施工与调试、专项竣工验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停车场、汽车库内配套建 设的民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设施建设。
本文件不适用于特定行业或独立建设的充电设施,也不适用于换电站、电动公共汽车等大型电动汽 车的充电设施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
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
GB/T 28569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GB/T 293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
GB/T 31525图形标志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志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2018年版)
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 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29—2019火电厂、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 5032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72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 50966-2014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1
DB 65/T 4636—2022
GB/T 51313-2018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DL/T 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充电设备 charging equipment
与电动汽车或动力蓄电池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的设备,包括车载充电机、非车载充电机、交流 充电桩等设备。
电动汽车充电站(以下筒称"充电站")EV charging station
采用整车充电模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场所,应包括3台及以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至少有1台非 车载充电机),以及相关供电设备、监控设备等配套设备。
3.3
交流充电桩AC charge pile
采用传导方式为具备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的专用装置。除供电外,通常还具有监控、 保护、计量、计费、通讯等功能。
3.4
非车载充电机Off-board charger
安装在电动汽车车体外,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储能设备充电的专用 装置。
3.5
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运行,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储能设备充电 的专用装置。
3.6
充电监控管理系统 charging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对充电设备的供电状况、充电设备运行状态、环境监测及报警等信息进行采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 通信技术,实现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4基本规定
4.1充电站建设应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便利、绿色环保的原则。
4.2充电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
a)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动汽车发展规划和充电站建设规划的要求;
b)与当地区域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
c)与停车场(库)建设规划、配电网建设规划相协调;
d)符合消防安全、供用电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
e)建设应兼顾电动汽车的使用与技术现状、未来发展需求。
2
DB 65/T 4636—2022
4.3充电站宜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免维护或少维护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不应采用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部门明令禁止的淘汰设备和材料。
5规划选址
5.1规划
5.1.1应符合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便利、环境保护、绿色节能等要求。
5.1.2应满足以下规定:
a)按照远近结合、交直流充电结合、分类落实的原则设置;
b)居住建筑停车场、汽车库配建的充电设备宜以交流充电桩为主,在地面可根据需要配置适当比 例的非车载充电机;
c)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配套停车场、汽车库配建的充电设备宜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结合。
5.1.3配建比例应满足国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相关规划和建设文件要求,并按照相应 要求预留扩建条件。
5.1.4新建充电站宜靠近负荷中心,并与区域内其它用电负荷统一规划;既有建筑新增充电站应充分 计算原有供电系统的容量。
5.2选址
5.2.1充分利用就近的供电、交通、消防、给排水及防洪排涝等公用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a)应与当地电网的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改造密切结合,就近布置,以满足供电可靠性和 电能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b)宜靠近城乡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路交叉口及交通繁忙路段附近,其出入口距离道路交 叉口不宜小于100 m,宜选在城市次干道路旁;
c)充电站的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GB 50016-2014中3. 1. 2和GB 50229-2019中 3. 0. 1的规定。充电站的建(构)筑物相应厂房类别划分应符合GB 50966-2014中3. 2. 4的 规定;
d)不应设在室外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场所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点。
5.2.2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
5.2.3应满足周围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5.2.4应满足通信要求,宜选在有公用通信网络覆盖的区域。
5.2.5应满足消防救援力量便于扑救的场所。
6充电站设计
6. 1充电设备的布局
6.1.1布置和使用不应妨碍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
6.1.2应结合停车位合理布局并便于使用、操作及检修,且不影响人员疏散。
6.1.3应安装防撞设施,且不应阻挡行车视线。.
6.1.4采用落地式安装时,宜符合以下要求:
a)基础高度:室内不宜低于地坪100 mm,室外不宜低于地坪300 mm,可根据环境情况进行调整;
3
DB 65/T 4636—2022
b)底座基础宜大于充电设备长宽外廓尺寸50 ≡以上;
c)外廓距充电车位边缘的净距不宜小于400 mm,且宜设在相邻两车位中间的车挡石或车档栏杆 的后侧。
6.1.5采用壁挂式安装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竖直安装于与地面垂直的墙面或柱上,且应符合承重要求,充电设备应固定可靠;
b)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设备人机界面操作区域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宜为1500 mm。
6.1.6充电设备垂直安装,偏离垂直位置任意方向的误差不宜大于5。。
6. 1.7室内安装充电设备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2,室外安装的充电设备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注1: IP32:防止直径大于2. 5 mm的固体异物对设备造成伤害,倾斜15。,垂直滴水无有害影响。
注2: IP54:无法完全防止灰尘侵入,侵入灰尘量不妨碍设备正常运转,任何方向溅水无有害影响。
6.1.8充电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a)周围环境温度在-40 ℃〜50 ℃时,设备应正常运行;
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o
6.2标识
6. 2. 1 应符合GB/T 31525的规定。
6. 2.2配建充电设备的公共停车场,其入口处应设置电动汽车充电标识。
6. 2. 3配建充电设备的停车场所内部应设置充电站导引标志和电动汽车专用标识。
6. 2.4充电设备应在醒目位置特别标识“有电危险”、“未成年人禁止操作”、"雷雨天气禁止操作” 等安全注意事项。
6. 2. 5充电站导引标志和电动汽车专用标识应增加当地文字标识。
6.3消防设计
6. 3.1设置充电设施场所的防火分类、耐火等级和消防措施,应满足GB/T 51313-2018中6. 1. 5、GB 50016—2014 中 3. 1. 2、GB 50067—2014 中 3. 0. 1 的规定。
6. 3.2室外分散充电设备宜与就近建筑物或汽车库、停车场共用消防设施。
6.3.3变压器室、配电室、户外电力设备的耐火等级、与其他建(构)筑物和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 GB 50229—2019 的规定。
6.3.4电力电缆不应和热力管、输送易燃易爆及可燃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设在同一管沟内。
6.3.5集中布置的充电区域应按照GB 50140的规定,按照“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宜选用干粉灭 火器。
6.3.6管线在穿越建筑外墙、隔墙、楼板后产生的空隙,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封堵。
6. 4建筑设计
6. 4.1充电停车位地面应平整、防猾,、耐磨,地面处理时应采用不燃材料。
6. 4.2充电设备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落地安装的充电设备不应设置在走廊或疏散通道上;
b)当采用凌空设置的充电接口时,人员通行、活动或作业场所应保证使用净高要求;
c)充电时不应妨碍其他车辆的通行,并应留出方便驾驶员操作的空间。
6. 4.3充电设备朝向车辆的方向应采取防撞措施。.
6. 4.4充电区域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4
DB 65/T 4636—2022
a)应具备一定的通风条件,当自然通风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者自然通风和机械通 风结合的复合通风;
b)室外充电区宜安装防雨雪设施。
7供配电系统设计
7.1 -般规定
7. 1. 1充电站的供配电系统应符合GB 50966—2014. GB 50052> GB 50053及GB 50054的规定。
7. 1.2充电站用电负荷等级应符合GB 50052—2009中第3章的规定,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或对公共交通、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影响的充电站,包括警 车、消防车、急救车、应急保障车等应按二级负荷供电;
b)其余场所可按三级负荷供电。
7.1.3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当发生火灾时,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自动切断供电电源。
7.1.4充电站的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充电设备的电压质量要求,低压供电距离不宜超过250 in o
7.2电源
7. 2.1充电站的电源接入电压等级,可选择220 V/380 V、10 kV (20 kV)、35 kV和110 kV,且应 根据充电站的容量合理选择接入系统电压等级。
7. 2.2具备条件的充电站宜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
7. 2.3供电电源的电压偏差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a) 35 kV及以上三相供电的电压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为标称电压的10%;
b) 20 kV及以下三相供电的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
c) 380 V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土 7%;
d) 220 V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10%〜+7%。
7. 2. 4充电设备所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在电源接入点的限值应符合GB/T 12326-2008中表1和表2 的规定。
7. 2. 5充电设备在电源接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允许限值应符合GB/T 15543-2008中4.1的规定。
7.2.6充电设备向公共电网所注入的谐波电流和引起电源接入点电压正弦畸变率应符合GB/T 14549 的规定。
7. 3配电系统
7.3.1当充电设备布置相对集中且总安装容量较大时,宜采用专用变压器。
7.3.2当充电设备分散布置,或总安装容量较小时,可与建筑物其他负荷合用变压器,但充电设备应 采用专用供电回路。
7. 3.3既有停车位配建充电设备时,当建筑内原变压器容量有富余时,充电设备可由变电所采用220 V/380 V专用回路供电,但应复核变压器负载率。变压器负载率宜取80%〜85%,并满足用电高峰时负载 率不超过100%;当变压器过载时,应优先保证常规负荷,可对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时间段进行 优化控制或对原供配电系统进行增容改造。
7.3.4变压器宜选用D, ynll接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带自动冷却装置。充电设备低压配电系统的接 地形式一般采用TN-S系统,室外停车场也可采用TN-C-S、TT系统。
5
DB 65/T 4636—2022
7. 3.5充电设备配电系统可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相结合的供电方式。使用三相树干式供电方式时, 单相接入充电桩数量不宜超过6台,并均匀分接到三相上,每个分支回路应设断路器保护。分支回路断 路器与上级断路器之间应具有选择性。
7.3.6充电设备配电线路应设置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等保护措施。
7.3.7当向充电设备供电时,末端配电线路应设置A型或B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 不大于30 mA,动作时间不大于0. 1 So
7. 3.8当充电设备与其他用电负荷合用变压器时,若功率因数达不到电力部门要求,应按项目所在地 电力部门的规定采取无功补偿措施。
7.4线路敷设
7.4.1电缆路径应合理规划,电缆应固定敷设,户内电缆宜采用桥架敷设、穿管明敷、穿管暗敷等方 式;户外电缆线路宜采用电缆沟、直埋或穿管埋地敷设方式。当采用桥架敷设方式时,充电设备低压配 电线路宜设置专用桥架。
7.4.2电力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符合GB 50217-2018中3. 7的规定。
7. 4.3电力电缆宜选用铜芯、铝合金导体,控制线路应采用铜芯导体。
7. 4. 4电力管线与其他管线之间的平行或交叉距离,应满足GB 50217-2018中5.17的规定。
7.4.5电缆接入供电和用电设备时,不应对柜内端子或连接器产生额外应力。
7.5负荷计算
7.5.1宜按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进行负荷分组,分别进行负荷计算。
7.5.2充电设备的功率应为设备的额定交流输入功率。
7.5.3充电设备功率因数取值应不小于0.92,效率不应低于94%。
7. 5. 4当充电设备采用交流充电方式时,交流充电桩用电负荷同时系数及需要系数推荐值如表1所示。
表1交流充电桩用电负荷同时系数及需要系数推荐值
| 配建充电桩车位数量/(n/个) | ______同时系数/%______ | ______需要系数/&______ | 
| ≤20 | 0. 9〜1 | 0. 9 | 
| 21 〜80 | 0. 7〜0.9 | |
| 81—160 | 0. 55〜0. 7 | |
| 161—300 | O. 4~0. 55 | |
| 2300 | 0.4 | 
注:由于电动充电汽车还在不断发展中,实际使用时表中系数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7.5.5交流充电系统用电容量可按公式(1)计算:
S = ∑(R + P2 + P3……+ ^)-⅞51 ....................................................⑴
式中:
S—-总用电容量,单位为千伏安(kVA);
Pl、P2∙∙∙∙∙∙Pn--各类充电设备单台的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当无具体参数时按7 kW设计或 预留,三相交流充电桩可按21 kW设计或预留;
Kx-—需要系数;
Kt——同时系数;
6
DB 65/T 4636—2022
cos9——功率因数,一般为0.92以上。
7.5.6当充电设备采用非车载充电机时,用电负荷同时系数及需要系数推荐值如表2所示。
表2非车载充电机用电负荷同时系数及需要系数推荐值
| 配建充电桩车位数量/("个) | 同时系数/兄 | 需要系数/Kχ | 
| ≤20 | 0. 9〜1 | 0.6 | 
| 21—80 | 0. 85—0. 9 | |
| 81 〜160 | 0. 8〜0. 85 | |
| 161—300 | 0. 7—0.8 | |
| ≥300 | 0.7 | 
注:由于电动充电汽车还在不断发展中,实际使用时表中系数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7.5.7非车载充电系统用电容量可按公式(2)计算:
S = ∑(R + P2 + P3.•一+ 初読......................................................⑵
式中:
S——总用电容量,单位为千伏安(kVA)?
P1. P2••••••4——各类充电设备单台的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当无具体参数时,非车载充电 机可按40 kW设计或预留;
Kx—需要系数;
Kt..同时系数;
cos"—功率因数,一般为0.92以上;
η——充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一般为0.9〜0.92。
7.6防雷接地
7. 6. 1充电站的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 50057-2010中第3章及GB/T 50065-2011中第 7章的要求。
7. 6.2充电站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应可靠接地。室外安装的充电设备宜与附近的建筑物 或配电设施共用接地装置,当距离建筑物较远时,可单独设置接地装置。充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支架和 底座等金属构件均应可靠接地。
7. 6.3室外充电站每个充电桩的上级配电箱应设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设计应符合GB 50057-2010中第4章和GB 50343—2012中5. 4的规定。
7.7 计量
7. 7.1充电站供电系统应独立计量。
7. 7. 2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或经营性充电站的电能计量装置应安装在产权分界点处或高压电 源进线计量柜内。
7. 7. 3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应符合GB/T 29318的规定。
7. 7. 4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应符合GB/T 28569的规定。
7. 7.5充电站与电力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之间的电能计量由充电站运营部门与相关供电单位按照 国家的标准实施;电能计量装置宜采用集中计量方式,并宜具备峰谷平分时段计量功能。
7. 7.6充电设备和电动汽车之间的计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7
DB 65/T 4636—2022
a)可选用自带电能计量装置的充电设备,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国家计量标准及当地供电部门计 量要求,并宜具备峰谷平费率分时计量功能;
b)末端充电设备宜具有多种充电费用结算方式的功能,各种结算方式均应确保精确、可靠,操作 方便;
c)现场充电设备应具有电能显示和累计功能。
7.7.7各类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的电能表、互感器的准确等级应满足DL/T 448的规定。
7.8监控管理
7. 8.1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站宜设置充电监控管理系统。
7.8.2充电设备的基本信息应能上传至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应具备对充电设备进行 必要的控制和调整参数的能力。
7. 8.3充电监控管理系统监控中心宜设在充电站所在建筑物内并宜靠近充电场所,可设专用监控室, 也可与值班室、安防中心或变配电所控制室合用,分散布置的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连 接。
7.8.4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宜具备数据采集、监控、数据处理与存储、事件记录、报警处理、设备运行 管理等功能。
7.8.5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应具备下列数据采集功能:
a)采集非车载充电机工作状态、电池温度、故障信号、功率、电压、电流和电能量;
b)采集交流充电桩的工作状态、故障信号、电压、电流和电能量。
7.8.6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应具有控制充电设备启停、校时、紧急停机功能。
7. 8. 7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应具备下列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
a)充电设备的故障报警、故障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
b)充电过程数据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
c)对充电设备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集中储存和查询功能,包括充电系统和每个充电桩的实 时功率和累计充电量。
7.8.8非车载充电机在充电过程中应具备检测汽车电池温度的功能,并在电池温度过高时能够自动切 断充电电源。
7.8.9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应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以满足不同类型充电设备的接入以及充电站规模的 扩容等要求。
7.8.10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应可接受同步系统对时,以保证系统时间的一致性。
7.8.11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宜包括环境监测设备,对充电设备安装场所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7.8.12充电监控管理系统通讯协议应对外开放。
8施工与调试
8.1施工
8.1.1从事充电站工程施工的单位应具备相应专业承包资质。
8.1.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文件施工,有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
8.1.3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应工程建设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 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8.1.4充电站工程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8
DB 65/T 4636—2022
并形成会议纪要文件。
8.1.5供配电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可靠、标识明确、内外清洁,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同类电气设备的 安装高度应一致。
8.1.6供电系统电缆及附件的运输和保管、电缆敷设、电缆附件的安装以及电缆线路防火阻燃设施的 施工等事项应按照GB 50168的规定执行。
8.1.7电缆桥架、线槽和保护管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和GB 50303-2015中3. 2.16的规定。金属电 缆桥架、线槽和保护管应可靠接地。
8.1.8充电设备安装和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及GB 50254的规定,并严格按照施工图安装接线。
8.1.9电缆在室外进入建筑物内的入口处、充电设备电缆进线处以及电缆在穿越各房间隔墙、楼板的 孔洞在线路敷设完毕后,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8.1.10充电设备安装和施工应符合GB 50720的规定,施工现场应采取可靠防火措施,做到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方便适用。
8.1.11充电站建设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应按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规定由具备资质的检 测机构进行检测。
8.1.12地下、半地下停车库和高层汽车库的承重结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满足GB 50016-2014中表5. 1.2的规定。
8.2调试
8.2.1施工完成后应按照调试报告要求调试合格,并做好记录。
8.2.2调试应包括供配电系统调试、充电系统调试和监控管理系统调试。
8. 2.3供配电系统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a)防电击保护的测试;
b)接地连续性测试;
c)绝缘电阻的测试;
d)回路保护灵敏度测试;
e)漏电保护灵敏度测试;
f)接地可靠性的测试;
g)满载时相序负载平衡和电压降测试;
h)计量表和各类电参数显示表精度测试;
i)高压系统耐压测试。
8. 2.4充电系统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a)充电设备的充电功能;
b)充电设备的急停功能;
c)漏电保护动作电流符合要求,动作功能;
d)各项保护功能;
e)计量表精度;
f)充满电自动断电功能;
g)充电设备箱体的防护等级;
h)应满足技术合同规定的其他要求。
8.2.5监控管理系统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所有充电设备在线状态应能稳定监控;
9
DB 65/T 4636—2022
b)充电过程的状态应能实时监控;
c)充电设备故障状态应能实时监控;
d)监控相关数据应准确、完整并可靠保存;
e)应满足技术合同规定的其他要求。
9专项竣工验收
9. 1充电站工程专项竣工后,应由施工单位向验收组织单位提交工程专项竣工报告,申请充电站专项 验收。
9.2新建建筑的充电站专项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工程 验收。
9. 3既有建筑的充电站专项竣工验收由申请方或建设单位完成充电站的验收。
9.4工程验收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文件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具 备完整的施工技术资料。参加验收的各方应符合GB 50300的规定。
9.5施工过程归档资料应符合GB 50328的规定,验收文件应齐全。
9.6竣工验收时无法测试的项目,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出具的检验报告或 者型式试验报告进行验收。
9.7充电站经专项验收合格后,方能移交使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