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100

F 20

备案号:68887-201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1921 —2018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

Emergency capacity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2018-12-25 发布


2019-05-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1921 —2018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主要内容......................................................................................................................................................2

5评估方法及要求..........................................................................................................................................3

6标准分设置..................................................................................................................................................3

7评估得分......................................................................................................................................................4

8评估报告......................................................................................................................................................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静态评估表................................................................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动态评估表...............................................................27

附录C (规范性附录)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结果明细表.......................................................2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30


DL/T 1921 —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电力应急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5)归口。

木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安源 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武汉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平、高统彪、张峰、罗卫东、田在望、辛广强、王自高、邵力、甘立胜、 朱自立、胡学红、苑里军、唐生怀、陈江、郭俊峰、徐宏杰、崔海华、程胜、光文祥。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o


II


DL/T 1921 —2018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和评估的主要指标和内容、评估方法、标准分设置、评 估得分的计算方法及评估报告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建设企业(包括勘测设计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电力 装备制造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 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国务院安委办(2015) 11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 通知

国能安全(2014) 508号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能综安全(2014) 953号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细则

3术语和定义

GB/T 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 急管理 emergency management

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涵盖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 全过程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的行为。

3.2

应急体系 emergency system

电力行业各单位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在建立和完善本单位"一案三制”的基础上,全面加 强应急重要环节的建设,包括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应急队伍、物资保障、培训演练、科技支撑、恢 复重建等。

"一案三制"指应急预案和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

3.3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 emergency capacity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以电力建设企业为评估主体,以应急能力建设和提升为目标,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评 估为手段,以全面应急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模型和完善 评估方法,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明确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 善应急体系,提高企业应急能力。


DL/T 1921 —2018


4主要内容

4.1 -般要求

4.1.1电力建设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完善应急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以电力建设工程项目 为重点,全面开展应急能力建设工作。

4.1.2电力建设企业应根据勘测设计、电力施工、装备制造等业务特点开展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内容 如下:

a)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单位应开展安全风险、地质灾害和涉及电 力建设工程安全的重大问题分析和评估,提出安全防护措施,为施工单位应急能力建设与评估 提供技术支持。

b)电力建设工程实行工程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建设单位对工程应急管理 的责任。

c)施工单位应根据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范围,制定应急预案,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 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分包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工 作,落实各项应急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应急能力建设自查自评,建立与地方政府、上级 单位及建设单位的协调联动机制。

4.2建设内容

4.2.1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应围绕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 与重建四个方面开展。

4.2.2预防与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应包括法规制度、应急规划与实施、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管理、 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队伍、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内容如下:

a)应识别、获取和更新适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及时修订本企业应急管理制度,并 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培训和落实。

b)应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企业安全发展规划,并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c)应建立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职责,定期开展考核。

d)应结合企业风险分析情况,根据有关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开展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工作。

e)应急管理制度应含有应急教育培训的内容,制定并实施应急教育培训计划,建立教育培训档案。

f)应制定并实施应急演练计划,对演练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

g)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与社会救援、医疗、消防等专业应急队伍及应急协作单位建立联系。

h)应保证应急所需资金,配置应急装备和物资,与应急协作单位建立装备和物资互助机制。

i)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明确本单位与联动单位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与联动部门配合协调。

j)应建立应急值守制度,明确值守方式、值班人员职责等。

4.2.3监测与预警能力建设包括监测预警能力、事件监测、预警管理等方面,内容如下:

a)应建立分级负责的常态监测网络,明确各级、各专业部门的监测职责和范围;与上级主管单 位、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建立联络机制。

b)应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明确预警的具体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程序,根据事态发展调 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或解除。

4.2.4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建设包括先期处置、应急指挥、应急启动、现场救援、信息报送、信息发 布、调整与结束等方面,内容如下:

a)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防止事故扩大,重点做好人员的自救和 互救工作,及时报送信息。


2


DL/T 1921 —2018

b)应急领导机构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响应;应急指挥机构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处置方 案,开展应急救援,做好现场监测,保证现场处置人员安全,防止次生灾害。

c)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报送信息。

d)按预案规定调整或解除应急响应。

4.2.5事后恢复与重建能力建设包括后期处置、应急处置评估、恢复重建等方面,内容如下:

a)应开展突发事件原因调查和分析并统计事件造成的各项损失。

b)应对现场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落实应急处置评估报告有关建议和要求,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c)应制定临时过渡措施和整改计划,针对设备、设施和施工现场存在的隐患,及时落实专项治理 资金,制定整改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安全、高效地实施整改。

d)应结合事件调查分析结果,查找存在的问题,修改相关工作规划,制定建设方案,实施建设。

5评估方法及要求

5.1应急能力评估内容依据应急能力建设内容,按照附录A和附录B中的评分标准打分,并结合评估 情况填写附录C和附录D,各电力建设企业可根据本标准开展自评估。

5.2应急能力评估以静态评估为主,动态评估为辅。

5.3评估范围包括企业及其所承揽的工程项目,项目现场采取抽查方式,抽查个数应不少于2个,且 覆盖主要业务范围。

5.4静态评估的方法包括资料检查、现场勘查等,检查资料应包括应急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以往突 发事件处置、应急演练等相关资料和数据信息;现场勘查对象应包括应急装备、物资、信息系统等。

5.5动态评估的方法包括访谈、考问、考试、模拟演练等。

5.6访谈对象为企业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了解其对本岗位应急工作职责、企业综合预案内容、预 警、响应流程的熟悉程度等。

5.7考问对象为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抽选上述人员时应做到覆盖安全生产的重点岗 位,主要评估其对本岗位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基本常识、关键的逃生路线、自保自救手段和措施、相 关预案等内容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的了解程度。

5.8考试对象为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抽选上述人员时应做到覆盖安全生产的重点岗位,主要评估其 对应急管理应知应会内容的掌握程度。

5.9模拟演练主要针对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一线员工,分别按相应职责评估其对监测 预警、应急启动、应急响应、指挥协调、事件处置、舆论引导和信息发布、现场处置措施等应急响应 及处置工作流程、技能的掌握程度。

6标准分设置

6.1静态评估总分IOOO分,动态评估总分200分。

6.2静态评估各级指标分值设置情况详见表1


1静态评估各级指标分值设置情况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1.预防与应急准备

500

1.1法规制度

50

1.2应急规划与实施

20

1.3应急组织体系

60

1.4应急预案管理

135

1.5应急培训与演练

80


3


DL/T 1921 —2018


1 (续)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1.预防与应急准备

500

1.6应急队伍

40

1.7应急保障能力

115

2.监测与预警

100

2.1监测预警能力

30

2.2事件监测

30

2.3预警管理

40

3.应急处置与救援

300

3.1先期处置

30

3.2应急指挥

85

3.3现场救援

100

3.4信息报送

45

3.5信息发布

30

3.6调整与结束

10

4.事后恢复与重建

100

4.1后期处置

30

4.2应急处置评估

40

4.3恢复重建

30

合计

1000

1000


6.3动态评估指标分值包括:访谈部分IO分,考问部分40分,考试部分50分,模拟演练100分。

7评估得分

7.1综合得分=(实得分/应得分)×100o实得分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实得分之和,应得分为静态评 估应得分和动态评估应得分之和。

7.2评估时应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逐级汇总,并形成实得分,换算成综合得分。同一企业不 同部门或单位(项目部)出现同一问题不重复扣分,单项分扣完为止;访谈、考问、考试人数多于1 人时,应取平均分。

8评估报告

8.1评估人员应根据评估情况撰写评估报告。

8.2评估报告应包括企业概况、静态和动态评估指标的查证情况(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优势和不足)、企 业应急能力评价、评估结论、主要问题及整改要求等内容,重点说明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静态评估表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静态评估表见表AJo

A.1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静态评估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1

预防与应急准备

500

1.1

法规制度

50

1.1.1

法律法规

20

(1)

法律法规收集

10

1.收集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明确责 任部门、获取渠道、方式;

2.应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有 关要求,建立清单和文本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3.识别、获取范围应包括:国家关于应急管理的法 律法规、行业(地方)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应急管理 的标准规范及有关要求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法律法规文本 及清单

1.应急管理制度中无识别和获取应急 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的有关规定,扣 2分;

2.管理制度中未明确识别和获取的责 任部门、获取渠道、方式,扣1分/项;

3.未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应急管理 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扣1分/项;

4.未建立并发布适用的应急管理法律 法规和有关要求清单和文本数据库或未及 时更新清单和文本数据库,扣1分/项;

5.发现使用失效的应急管理法律法 规、标准规范及有关要求,扣0.5分/处

(2)

法律法规 培训宣贯

5

应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 范及有关要求的宣传、培训和告知,并传达给相关方

查阅相关文件、 培训和告知记录

1.未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管理法 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关要求的宣传、培 训和告知,扣1分/次;

2.未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及有关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扣1分/次

(3)

法律法规落实

5

应根据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关要求, 制定、部署、落实有关具体措施,开展自查自改,完 善本单位应急工作

查阅相关文件、 记录

1.未及时制定、部署、落实有关具体 措施,扣2分/次;

2.未开展自查自改和完善应急工作, 扣1分/次


DL/T 1921 ——2018



/T-92-——2S8



A.1 (续)


6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1.1.2

规章制度

30

(1)

应急规章制度 制定

10

1.应依据适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 关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

2.应急管理制度应包括应急管理职责、组织体系及 工作要求、法律法规收集、预案管理、资源管理、危 险源及隐患管理、信息管理、应急处置、应急值守、 培训演练、总结评估、检查考核等主要内容;

3.应急管理制度应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 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全面 负责;

4.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审定并签发应急管理制 度,并以正式文件发布实施_____________

查阅管理制度、 相关资料

1.未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或未明确企业 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 不得分;

2.应急管理制度内容不全,扣1分/项;

3.企业主要负责人没有组织审定并签 发应急管理制度,或制度未以正式文件发 布实施,扣2

(2)

规章制度落实

10

1.应将应急管理制度及时传达到有关单位、部门、

工作岗位和从业人员;

2.各级、各类岗位人员应认真执行应急管理制度, 履行岗位应急管理职责______________

1.查阅规章制度 发放记录、培训记录 及检查考核资料;

2.现场抽查

1.未将应急管理制度发放到有关单 位、部门、岗位并严格落实,扣1分/处;

2.未定期对各级人员的应急管理履职

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扣2分/次_____

(3)

规章制度评估 与修订

10

1.每年应对应急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和执行情况进行 检查、评估,并形成记录;

2.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并形成 记录;

3.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 评审、修订•

(1)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

(2)当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3)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4)当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

(5)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制度评估过程中发现 涉及规章制度存在问题时;

(6)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 因素时;

4.规章制度评审和修订的人员应由相关管理、技术 人员等组成

查阅相关检查、 评估报告及整改、 修订记录

1.未开展检查、评估,或无检查、评 估记录,不得分;评估不全面,扣1分/ 项。

2.对检查、评估发现的应急管理制度 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未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 位,扣1分/项;

3.未根据检查评估和有关情况的变 化,及时修订应急管理制度,扣5

1.2

应急规划与实施

20


A.1 (续)


DL / T 1921 ——22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1.2.1

应急管理 发展规划

5

应将应急管理发展规划纳入企业安全发展规划, 应急规划内容应包括目标、工作体系、机构队伍、预 案体系、保障能力、宣教和培训、科技进步及应急平 台等

查阅企业安全发 展规划

1.未将应急管理发展规划纳入安全发 展规划,不得分;

2.应急管理发展规划内容不全或不科 学、不合理,扣1分/项

1.2.2

规划实施

5

1.应与企业安全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2.应根据应急管理发展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或实 施方案,建立相关的实施记录

查阅年度工作计 划及实施方案、实 施记录、总结及相 关资料

1.未与企业安全发展规划同步实施、 同步推进,不得分;

2.无年度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扣2 分/项;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不符合企业实 际或无针对性,扣1分/项;无相关实施记 录,扣2分/项

1.2.3

自检自评

10

1.应定期开展应急能力自检工作。应急能力自检应 有明确的目的、计划、内容和要求,对检查出的问题 应分析原因,制订整改计划和措施。

2.每年应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形成自评 报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自评估。

3.自评报告应包括:应急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 设、救援队伍建设、预案编制和演练、教育培训、资 源投入、突发事件应对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 施等。

4.对检查和自评的整改情况进行应复查验证,形成 闭环管理

查阅自检记录、 自评报告、整改验 证记录

1.未定期开展应急能力自检工作,扣2 分/次;应急能力自检的目的、计划、内容 和要求不明确,扣1分/项;对检查出的问 题未进行分析和制订整改计划、措施,扣 1分/项。

2•总结评估不全面,扣1分/项;对存 在的问题未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扣1分/ 项。

3.未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证,扣2 分/项;

4.无相关记录不得分

1.3

应急组织体系

60

1.3.1

领导机构

20

1∙应设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的主要负责 人应由企业(项目)主要负责人担任,并明确分管领 导机构日常工作的负责人。

2.应急领导机构应根据应急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幵 展工作。企业(项目)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应 急管理匚作会议或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了解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解决应急能力建设和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

査阅相关文件、 应急管理制度、预 案文本、会议记录

1.未设应急领导机构不得分;成员组 成不符合要求,扣2分/项;

2.应急领导机构未根据应急管理制度 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扣2分/项;无企业 (项目)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应急管 理工作会议或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汇报记录,扣2分/次



A.1 (续)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_______

实得分

1.3.2

管理机构

20

1.应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应急办公 室),具体负责本企业(项目)的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管理机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明确应急管理机构的三大主要职责(即:应 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

2)应配备满足应急管理需求的专职或兼职应急管 理人员,并明确其岗位职责_____________

查阅相关文件资 料、应急管理制度

1.未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机构,不得 分;

2.未配备满足应急管理需求的专职或 兼职人员扣5分;

3.应急管理机构及应急管理人员职责 不明确,扣2分/项

1.3.3

相关方 应急管理

20

1∙电力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应建立相关方名录。对 相关方进行管理,包括资格预审、业绩评价、应急资 源定期进行分析及更新、应急能力评估等。

2.电力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应急信息应书面告知相 关方;如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按规定报告相关单 位和部门。

3.在同一作业区域内不同单位进行交叉施工作业, 或相邻施工单位之间可能会影响对方生产安全的,应 当签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 生产(应急)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措施,并指定专 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检查与协调。

(1)不同标段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协 议应由工程总承包方(或建设单位)组织签订;

2)同一标段的不同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 管理协议应由标段施工总承包方组织签订______

查阅文件、协议 书及相关记录

1.未建立相关方名录,扣2分;相关 方管理不到位,扣1分/项。

2.无应急信息告知记录,扣3分;未 将应急信息书面告知相关方,扣1分/项;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未报告相关单位和部 门,扣2分/次。

3.未签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协 议,扣5分/处;未明确应急职责,扣3 分;应急职责内容不全面或与实际情况不 符,扣1分/项;未确定专人负责应急协 调,扣1分/处

1.4

应急预案管理

135

1.4.1

风险分析

40

(1)

风险分析

25

1.应制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危 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等 要求;

2.应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风险分析;

3.风险评价应形成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对不可接受 风险制定控制措施计划;

4.符合GB 18218要求的重大危险源应向属地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查阅危险源辨识 和风险评价管理制 度、风险分析记 录、不可接受风险 清单和控制措施计 划、重大危险源档 案和备案记录

1.未制定管理制度,不得分;制度未 以正式文件颁发,扣3分;制度内容不全 或操作性差,扣1分/项;

2.风险分析对象和范围不全,扣1分/ 项;

3.无不可接受风险清单,扣2分;对 不可接受风险未制定控制措施,扣1分/ 项;

4•无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资料,扣5 分;未向主管部门备案,扣3


∕τ-92--2≡8



A.1 (续)


DL/T1921 ——2S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_______评估标准

实得分

(2)

地质灾害 风险分析

15

1.应进行电力建设工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阶 段)地质灾害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与评价,建立 地质灾害危险源清单,并对地质灾害危险源进行有效 控制;

2.应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特点确定辨识对象,按照水 库工程、储灰场工程、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地下工 程、临建(包括施工营地、料场、渣场、施工道路、 围堰、码头、砂石系统等)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变 电工程、移民工程等进行分类辨识;

3.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合电力建设工程项 目的实际情况,开展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工作

查阅地质灾害风 险分析评估相关资 料

1.未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分析工作,扣5 分。

2.地质灾害危险源辨识对象和范围不 全,扣1分/项。

3.未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源清单,扣2 分,未对辨识出的地质灾害危险源制定并 实施控制措施,扣1分/项;措施不全面、 实施效果不佳,扣1分/项。

4.未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扣3

1.4.2

应急预案编制

70

(1)

编制要求

10

1.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任组长、 相关部门人员为组员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 工作职责和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应急预案编制 工作;

(I)工程总承包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编制该工程项 目的综合应急预案,组织各参建单位制定各类安全事 故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 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分包单位制定各类安全事故应急 预案;

2)编制工作组成员中的安全管理人员应持有国家 能源局颁发的电力安全培训合格证

2.必须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编 制应急预案;

(1)电力建设企业(项目)应对本企业(项目)存 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后果进行 分析,评估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2)电力建设企业(项目)应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 析本企业(项目)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情况以及 可利用社会应急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

3)应编制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报告,作为应 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查阅相关文件资 料、评估报告

1.未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或未制 定工作计划,不得分;工作组成员设置不 符合要求,扣1分/人次;未按计划实施, 扣2分/项。

2.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应急能力评估, 不得分;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不全 面,扣1分/项。

3.无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扣2


DL/T 192T2≡8



A.1 (续)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2)

预案体系要求

10

1.应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 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各预 案之间应相互衔接;

2.应急预案应覆盖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并与有关 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3.应急预案应符合企业(项目)安全生产和应急管 理工作实际,并应明确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 调度人员和应急值守人员具有第一时间下达停工撤人 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查阅应急预案

1.未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不得分;应 急预案体系不完善或未覆盖可能发生的主 要事故类型,扣2分/项;

2.应急预案之间未相互衔接,扣2分/ 项;本单位应急预案未与有关部门的应急 预案相衔接,扣2分/项;

3.应急预案不符合本企业(项目)安 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扣2分/项; 应急预案中未明确企业(项目)生产现场 带班人员、班组长、调度人员和应急值守 人员具有第一时间下达停工撤人命令的直 接决策权和指挥权,扣5

(3)

综合应急预案

15

1.综合应急预案应按GB/T 29639、国能综安全 (2014) 953号的要求编制;

2.综合应急预案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 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 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主要 内容;

3.综合应急预案的封面、批准页、目录、正文、附 件的形式及附件数量等应符合要求

查阅综合应急预 案

1.未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不得分;

2.预案内容或形式不符合要求,扣1 分/项

(4)

专项应急预案

20

1.专项应急预案应按GB/T 29639、国能综安全 (2014) 953号的要求编制;

2.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 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

1)应针对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编制自 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

2)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设备设施 事故、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各类电 力生产事故编制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

3)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编制公共卫生事 件类专项应急预案。

4)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突发新闻媒体事 件等社会安全事件编制社会安全事件类专项应急预

查阅专项应急预 案、现场抽查

1.未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不得分;

2.预案内容或形式不符合要求,扣1

分/项;

3.专项应急预案不齐全,扣2分/项;


A.1 (续)


DL / T 1921 ——23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4)

专项应急预案

20

案;涉外工程应编制涉外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 构及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处置措施等主要内容。

4.专项应急预案的封面、批准页、目录、正文、附 件的形式及附件数量等应符合要求

查阅专项应急预 案、现场抽查

4.专项应急预案不符合本企业(项 目)实际或针对性不强,扣2分/项

(5)

现场处置方案

15

现场处置方案 内容及要求

10

1.现场处置方案应按GB/T 29639、国能综安全 〔2014) 953号的要求编制;

2.现场处置方案应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 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主要内容;

3.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实用、针对性强,并要求 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 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查阅现场处置方 案、现场抽查

1.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或未落实从业 人员紧急避险权的,不得分;

2.现场处置方案不齐全,扣2分/项;

3.现场处置方案内容不全,扣2分/ 项;现场处置方案不具体、不实用、无针 对性,扣2分/项

应急处置卡

5

1.关键、重点岗位应制定应急处置卡,并张贴在工 作现场;

2.应急处置卡应包括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程 序、处置措施、现场急救及逃生知识等内容;

3.应急处置卡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做到应急 程序简明化、牌板化、图表化;

4.涉及地质灾害的重点部位,应制定防灾、避险告 知卡(明白卡)

查阅应急处置 卡、现场抽查

1.未制定应急处置卡不得分;处置卡 未覆盖所有关键、重点岗位,扣2分/岗 位;未张贴到现场,扣1分/处;

2.应急处置卡内容不全,扣1分/项;

3.应急处置卡无针对性或未做到简明 化、牌板化、图表化管理,扣1分/项;

4.重点部位未制定防灾、避险告知卡 (明白卡),扣1分/项

1.4.3

预案评审

10

(1)

评审前演练

5

应急预案评审前应组织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或人员 对专项应急预案进行桌面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 性,并记录在案

预案评审前未组织预案进行桌面演练或 无演练记录,扣2分/项

(2)

预案评审

5

1 •应急预案编制企业或其上级单位应当组织应急预 案评审;

2.评审应按照GB/T 29639、国能综安全(2014)

953号的要求进行

査阅应急预案评 审记录

1.未按要求组织应急预案评审,扣2 分/项;

2.评审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要 求,扣1分/项;

3.未形成评审记录,扣2分/项;未按 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扣2分/ 项;评审记录内容不完整,扣1分/项




A.1 (续)



T 1921——201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1.4.4

预案发布和备案

IO

(1)

预案审批发布

5

1.评审通过的应急预案应由预案编制企业主要负责 人签署发布;

2.应急预案应发放到相关的单位、部门、工作岗位 和从业人员,并应通报相关应急协作单位;

3.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 急指挥场所等有关地点,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查阅应急预案的 审批和发布记录、 现场核查

1.应急预案通过评审后未及时发布, 扣1分/项;应急预案签批不符合要求,扣 1分/项;

2.应急预案未发放到位或未通报相关 应急协作单位,扣1分/项;

3.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等处未张 贴应急预案要点和程序,扣2分/处;

4.应急指挥场所、重要工作岗位有已 作废的应急预案;扣1分/项

(2)

预案备案

5

1.应急预案编制企业应在应急预案正式发布后,应 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国能综安全2014) 953号、国 务院安委办(2015) 11号有关要求,向所在地负有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监管 部门;

2.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都应备案

查阅应急预案备 案相关文件、记录

1.未备案或未提供备案记录,不得 分;

2.所属单位相关应急预案未向企业本 部备案,扣1分/单位;

3.应急预案未及时备案或未抄送同级 安全监管部门,扣2分/项

1.4.5

预案评估 和修订

5

1.应急预案应进行动态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企业应 定期组织评估、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并形成评估报告。

2.应急预案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对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应当及时修订、更新应急预案:

1企业生产规模发生较大变化或进行重大技术改 造的;

2)企业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指挥体系、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人员或 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或应急预案评估报告提出 整改要求的;

(7)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或有关部门提出要求 的;

8应急预案编制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查阅应急预案和 应急预案评估报 告、修订及评审记 录、备案文件

1.未定期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分 析,扣2分/次;

2.未按要求及时修订应急预案,扣1 分/项;

3.应急预案修订记录不全或未归档, 扣1分/项;


A.1 (续)


DL / T-921 ——23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______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1.4.5

预案评估 和修订

5

3.应急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4.预案修订涉及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 序、主要处置措施、事件分级标准等主要内容的,应 按国能安全〔2014) 508号的要求重新评审、发布、 备案

查阅应急预案和 应急预案评估报 告、修订及评审记 录、备案文件

4.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修订后,未重新 评审、发布、备案,扣2分/项

1.5

应急培训与演练

80

1.5.1

应急培训

40

(1)

培训计划

6

1.根据应急预案需求,制订年度应急教育培训计 戈I」,并将其纳入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

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培训,培训应编制大纲, 进行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

查阅企业年度安 全教育培训计划、 培训档案

1.未制订年度应急教育培训计划或未 将应急教育培训的内容纳入企业年度安全 生产培训工作计划,不得分;

2.未按要求制定培训大纲,扣2分; 未按要求组织培训,扣2分;未建立培训 档案,扣1

(2)

应急管理

人员培训

10

1.应急管理人员应参加应急管理、应急指挥理论教 育培训,熟悉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职责和相关知 识,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 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应开展有关应急救援、抢险技能的业务教育培 训,掌握必要的应急救护常识

查阅应急培训记 录、现场询问应急 管理人员

1.应急管理主要负责人未经考试合格 上岗的,扣2分/人;其他应急管理人员未 经考试合格上岗的,扣1分/人。

2.未参加应急管理、应急指挥理论教 育培训,扣1分/人。

3.未开展应急救援、抢险技能业务教 育培训,扣5分。

4.未参加有关应急救援、抢险技能的 业务教育培训,扣1分/人;未掌握必要的 应急救护、抢险常识;扣1分/人

(3)

应急队伍培训

10

1.应每年对应急救援队人员(含兼职)进行专业应 急技能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含兼职)应当具备所属领域 事故救援所需的专业技能,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并能熟练操作或使用相关抢险救 援设备设施和装备,掌握触电、心肺复苏、伤口处理 等必要的应急救护常识

查阅培训记录、 现场询问应急救援 队人员

1 •未定期进行专业应急技能培训I,不 得分;应急救援队人员未参加专业应急技 能培训,扣2分/人;未经考试合格上岗 的,扣2分/人。

2.不具备所属领域事故救援所需的专 业技能,扣2分/人;不熟悉相关抢险救援 设备设施、装备的操作或使用,扣2分/ 人;未掌握触电、心肺复苏、伤口处理等 基本救护知识,扣1分/人


/T1921——2S8



A.1 (续)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4)

从业人员培训

6

1.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报警、疏散、避险、自救和互 救、逃生、现场应急处置等有关应急知识的教育培 训,使从业人员熟练操作和使用相关应急设备设施和 装备,掌握必要的应急救护知识;

2.对相关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应包含应急知识 方面的内容

查阅培训记录、 现场询问有关岗位 工作人员

1.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知识的教育 培训,不得分。

2.从业人员未掌握应急避险和逃生的 基本常识,扣1分/人;不能熟练操作和使 用相关应急设备设施和装备,扣1分/人。

3.对相关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缺应 急知识方面的内容,扣3

(5)

应急知识宣传

4

1.应利用板报、专栏、标语、网络等多种渠道或方 式开展电力建设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员工应 急意识,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宣传普及应急知识;

3.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 急知识应及时告知;

4.应急预案的要点和应急处置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 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

5.从业人员应了解应急预案和对内、对外报警电话 等重要信息

查阅宣传专栏、 展板、图片及相关 影像资料、班组活 动记录、告知书、 现场询问有关岗位 工作人员

1.未开展相关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 不得分;

2.抽查班组活动记录,未宣传普及, 扣1分;

3.未及时向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告 知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扣1 分;

4.未将应急预案的要点和应急处置程 序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或未设 明显标志,扣1分;

5.从业人员不了解应急预案、报警电 话等重要信息,扣1分/人

(6)

检查考核

4

1.针对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 能等培训情况,定期组织考核;

2.应急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提出 改进措施并予以落实_______________

查阅考核、培训 记录

1.未定期组织考核,扣1分/次;

2.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扣1分/

次;

3.未落实改进措施,扣1分/次

1.5.2

应急演练

40

(1)

演练计划

5

1.应制订年度演练计划;

2.演练计划应明确演练目的、类型、规模、范围、 频次、主要内容、参演人数、计划完成时间、物资准 备、演练经费预算等内容

查阅企业年度应 急演练计划

1.未制定演练计划的,不得分;

2.演练计划内容不完整,扣1分/项

(2)

演练实施

20

1.企业(项目)应根据本单位的风险防控重点,每 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 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2.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演练 等方式开展应急演练;

查阅演练方案及 实施记录

1.各类应急演练未按规定周期实施,

5分/次(类);

2.未制定演练方案或演练方案未经审 批,不得分;未明确演练目的、事故情景


A.1 (续)


DL/T 1921 ——201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2)

演练实施

20

3.应急演练要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方案应明确目的 及要求、事故情景设计、规模及时间、主要任务及职 责、筹备工作、主要步骤、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评 估与总结等内容,演练方案应审批;

4.各参演单位和参演人员应熟悉各自参演任务和角 色,并按照演练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演练准备工作;

5.演练场景应逼真,并具有可操作性,演练过程或 关键环节应有影像或图片资料

查阅演练方案及 实施记录

设计、规模及时间、主要任务及职责、筹 备工作内容、主要步骤等内容,扣1分/ 项;

3.参演人员不熟悉各自参演任务和角 色,扣2分/人;未按演练方案要求组织开 展演练准备工作,扣2分;

4.应急演练过程的关键环节没有影像 或图片资料,扣2

(3)

演练评估和 改进措施

15

1.演练结束后,应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 结,分析应急演练和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并形成书 面报告,演练评估应按照AQ/T 9007AQ/T9009的要 求执行;

2.应根据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 因,制订整改计划和措施,明确整改目标,并落实

查阅应急演练评 估报告、总结、整 改记录等资料

1.未对应急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或无书 面评估报告,扣5分/次;

2.未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计 划及措施,扣3分,未整改,扣1分/项

1.6

应急队伍

40

1.6.1

专家队伍

15

应分级建立应急专家队伍名录,并注明组成人员姓 名、常住地址、专业类别、联系电话等信息

查阅应急专家队 伍名录、电话联系 专家(抽查)确认 有关信息是否正确

1.未建立应急专家队伍名录,扣2 分,专家队伍名录内容不全或信息不正 确,扣1分/项。

2.专家队伍专业类别未覆盖单位可能 发生的事故类别,扣1分/项

1.6.2

应急抢险 救援队伍

25

1.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 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明确各级应急响应相应的人员配 备及职责;

2.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

3.应定期进行应急装备和物资的维护保养,定期参 加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并形成记录

查阅应急抢险救 援队伍成立文件、 应急抢险救援队应 急装备和物资清 单、应急装备及物 资保养记录、预案 演练记录

1.未以文件形式明确应急抢险救援队 伍,扣2分;未明确人员配备及职责,扣 2分/项0

2.未建立应急队伍装备、物资清单, 扣5分;应急装备、物资不齐全,扣2 分。

3.未建立应急装备和物资维护保养记 录,扣5分/项;无预案演练记录,扣2

1.7

应急保障能力

115


15



DL/T 1921 ——20-8



A.1 (续)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1.7.1

资金保障

IO

1.应将应急培训、演练、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 及运行维护等所需资金,纳入年度安全生产投入资金 计划;

• 2.企业应保证应急所需资金;

3.应每年组织对费用投入(应急方面)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和考核

查阅年度安全生 产资金投入及计 划、安全生产费用 台账、安全经费使 用情况监督检查记 录

1.未将应急所需资金纳入年度安全生产 投入资金计划,扣3分;

2.未落实应急相关项目计划的资金,扣 2分;

3.未定期对应急方面投入资金使用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或无检查、考核记录,扣2 分;检查、考核记录不全,扣1

1.7.2

物资保障

20

1.应明确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维护、发放工作 流程及职责;

2.建立企业(包含所属单位、协作单位)应急物资 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台账应包括物资种类、名称、 数量以及存放位置、规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管理 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信息;

3.明确应急物资归口部门及责任人,应急物资的存 放、领取、使用等由有关人员签字;

4.应设置应急物资专用存放场所,存放设施应符合 要求;

5.应安排专人定期维护、保养、更新应急物资,并 妥善保管,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正常投入使用;

6.根据自身应急需求与周边单位、应急协作单位等 签订应急物资互助协议;

7.应急物资至少应包括应急预案物资清单所列的全 部物资

1.查阅应急管理 制度、应急物资台 账、应急物资维护 保养记录、外部应 急协助单位提供的 应急物资清单;

2.查阅应急仓库

1.应急管理制度中无应急物资管理的 内容,扣5分;内容不全,扣1分/项。

2.未建立应急物资台账,扣2分;台 账与实际储存物资不符,扣1分/项。

3.应急物资未设专人管理,扣2分; 现场检查应急物资的管理储备情况不符合 要求,扣1分/处。

4.应急物资存放场所不符合标准要 求,扣1分/处。

5.没有建立应急物资定期维护保养记 录,扣3分。

6.未根据自身应急需要与周边单位、 应急协作单位等签订应急物资互助协议, 扣2分;签订协议内容不完善,扣1分/ 项。

7.应急物资不能覆盖预案所需物资, 扣1分/项

1.7.3

装备保障

25

(1)

装备配置

10

1.应明确应急装备配备、维护、使用和报废等管理 要求;

2.应急装备配备应满足企业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要 求,至少包括应急预案装备清单所列的装备;

3.建立包含所属单位的应急装备台账,并进行动态 管理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应急装备台 账、现场核查

1.应急管理制度中无应急装备管理的 内容,不得分;内容不全,扣1分/项。

2.未根据应急需求配备必要的应急装 备,扣2分/项。

3.未建立应急装备台账,扣5分;台 账内容不全,扣1分/项


A.1 (续)


DL / T-92- ——2S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2)

装备维护管理

10

1.应规定设立应急仓库,妥善存放应急专用装备设 施;应指定专人负责应急装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更 新,保证应急装备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并做好维护、 保养、更新及定期检验记录。

2.应急专用装备设施不得擅自挪用、拆除、停用, 不得损坏、遮挡

查阅应急装备维 护、保养、更新记 录及应急管理制 度、检验报告、现 场核查

1.未设立应急装备设施专用仓库,扣2 分;未安排专人管理应急装备设施,扣2 分。

2.未对应急装备定期进行维护、保 养、更新,扣5分;属于特种设备的应急 装备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扣1分/ 台;应急装备维护、保养、更新、检验记 录不全,扣1分/项。

3.应急装备存在故障或缺陷,扣2分/

4.发现应急专用装备设施被擅自挪 用、拆除、停用或被损坏、遮挡,扣1分/ 处

(3)

装备信息

5

应实现应急装备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保证在 应急时可迅速获取装备储备的资源分布情况,保障应 急装备供应

查阅应急装备设 施动态管理和共享 记录

未动态更新应急装备设施信息,扣2 分。未将应急装备信息采用适当方式共 享,扣2

1.7.4

通信保障

10

1.应明确应急通信的保障部门及其职责和任务;

2.应建立包含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应急协作单 位、应急领导机构、应急队伍等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联 系方式和方法的汇总表,并及时更新;

3.应急通信系统应确保两种或两种以上通信方式, 以满足不同事件状态下通信需求;

4.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应有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 位和人员的通信方式和方法;

5.建立24h通信值班制,保证应急值班电话24h 畅通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查阅应急通信 资源清单、相关文 件记录、现场核查

1.应急管理制度中未明确应急通信的 保障部门及其职责和任务,不得分;应急 通信保障部门及其职责和任务不清,扣1 分/项。

2.未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和方法,扣1分/单位(人);应急通信联 系方式和方法未及时更新,扣1分/单位 (人)。

3.未建立两种或两种以上应急通信方 式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扣5分;测试应 急通信系统运行不畅,扣1分/次。

4.施工场所的醒目位置未设置与应急 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 法,扣2分。

5. 24h通信值班制未落实,扣2分;应 急值班电话不畅通,扣1分/次


17



/T1921 ——2018



A.1 (续)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1.7.5

后勤保障

IO

1.应建立包含抢修队伍、员工生活、医疗、心理辅 导等方面的后勤保障体系;

2.应合理规划避难场所;

3.应建立应急后勤保障单位清单;清单至少包括保 障单位名称,主要联系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并及时更新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及应急预案、应 急后勤保障单位清 单

1.未建立应急后勤保障体系,不得 分;应急后勤保障体系不健全,扣2分。

2.未规划应急避难场所扣,2分。

3.未建立应急后勤保障单位清单,扣2 分;清单内容不全,扣1分/项

1.7.6

协调机制

30

(1)

企业与政府 部门协调

10

1.应与当地政府、消防、安监、交通、卫生防疫管 理部门等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争取 各方面支援;

2.应建立应急协作单位(社会救援、消防、医疗及 其他有关单位)名录,名录中至少应包括单位名称、 应急人员专业和能力、负责人和联络方式等信息,情 况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

3.应急情况下,应配合和支持政府、电网、发电企 业应急工作,提供专业支撑和技术服务

查阅应急协议、 应急协作单位名 录、相关记录

1.未与当地政府、消防、安监、交 通、卫生防疫管理部门等建立协调机制或 联系,扣4分。

2.未建立应急协作单位名录,扣4 分;名录内容不全面或信息发生变化未及 时更新,扣2分。

3.企业或项目部在配合政府、电网、 发电企业应急工作时,提供的专业支撑和 技术服务不到位或出现投诉,扣4

(2)

企业内部协调

10

1.企业应明确各级、各单位应急管理归口部门;

2.应建本企业各应急工作组(包括后勤保障组、消 防队、应急救援队等)名录,名录中至少应包括工作 组名称、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情况发生变 化应及时更新;

3.应急情况下,所属各单位应互相配合、支持企业 的应急工作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应急工作组名 录、相关记录

1.未明确各级、各单位应急管理归口 部门,扣1分/单位。

2.未建立企业内部应急工作组名录, 扣4分;名录内容不全面或信息发生变化 未及时更新,扣2分。

3.在应急情况下,发生配合不到位现 象,扣4

(3)

项目现场与 相关方协调

10

1.单位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工程建设应急管理 相关方信息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单位名称、联系 人、联系方式,应急值班电话等;

2.项目部应与所在地社会救援力量建立联系,建立 应急管理外部相关方信息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单位 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应急值班电话等;

3.应急管理相关方信息记录的内容发生变化应及时 更新

查阅工程建设项 目应急管理相关方 信息记录、应急管 理外部相关方信息 记录

1.未建立工程建设应急管理相关方信 息记录,扣5分;应急管理相关方信息记 录内容不全或内容发生变化未及时更新, 扣2分/项。

2.未建立应急管理外部相关方信息记 录,扣5分;外部相关方信息记录不全或 内容发生变化未及时更新,扣2分/项


A.1 (续)


DL / T-92- ——2S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1.7.7

科技支撑

10

(1)

应急理论与 技术研究

5

1.应开展应急管理和应急装备的调研,参与本行业 或国家应急标准规范的编写和有关学术交流;

2.应收集企业内部、行业、国内外有关应急救援事 故案例,总结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更科学、 更适用的应急管理模式,撰写论文正式发表

查阅事故通报、 安全简报、事故调 查报告、学术交流 签到表、可证明正 式发表论文和参与 行业或国家应急标 准规范编写的相关 资料

1.参与了应急管理方面的标准编写或 有关学术交流,该项得满分;

2.未收集相关案例,扣2分;

3.未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经验和教训总 结,扣3分;

4.发表论文的,加1

(2)

应急新技术 及装备开发与 应用

5

积极开展应急新技术及装备的开发、应用;开展事 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研究,学习和引进新技术、 新设备设施、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

查阅科技成果鉴 定资料、企业年度 科技项目计划、科 研课题立项及结题 资料、应急新技术 及新设备设施推广 应用记录

1.企业有应急新技术和应急新装备研 究成果,该项得满分;

2.应急科研课题列入了企业科研计 划;加3分;

3.未开展事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 研究,扣1分;

4.未学习和引进应急新技术、新设备 设施及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扣1分/次

2

监测与预警

100

2.1

监测预警能力

30

2.1.1

监测能力

15

1.应依托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突发事 件信息的汇集、分析、传输与共享,明确信息报送渠 道和程序。

2.应明确重点危险区域和高风险作业岗位,对重点 危险区域和高风险工作岗位设置必要的监测、监控报 警系统,并保证其符合有关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规范的 要求;应建立监测、监控报警设备台账,对监测、监 视、监控报警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测试和校准,并保 留相关记录,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3.应做好边坡及基础开挖工程、大坝工程、地下工 程、炸药库(火工品临时存放点)、油库、受限空间作 业等的施工安全监测;火电施工应做好烟囱、锅炉、 汽轮发电机、主变压器、空冷平台、冷却塔、脱硫吸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危险源辨识及 风险管控文件、信 息管理系统、信息 报送流程资料、监 视监测记录、现场 检查

1.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扣5 分;未建立与上级部门的信息联络网扣3 分;企业未明确信息报送渠道和程序,扣 3分;项目部未明确信息报送渠道和程 序,扣3分。

2.没有明确重点危险区域和高风险工 作岗位,扣1分/处;重点危险区域和高风 险岗位未设置相应安全监测、监控报警系 统,扣1分/处;设置的监测、监控报警系 统不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扣1分/处。

3.未按要求开展施工安全监测或无监 视监测记录,扣3分/处;监测项目和手段 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安全操作规 程的要求,扣1分/项。


19



A.1 (续)



T-921 ——23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2.1.1

监测能力

15

收塔、煤仓、制氢站、脱硝设备等主要建(构)筑物 的施工安全监测;送变电施工应做好张力架线、临近 带电体作业、跨越施工等的施工安全监测;监测项目 和手段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的 要求。

4.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种 类、数量、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 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制定 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方案,明确监测监控措施,制定 监测监控操作规程;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方案应发放 到相关岗位;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 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 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危险源辨识及 风险管控文件、信 息管理系统、信息 报送流程资料、监 视监测记录、现场 检查

4.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体 系,不得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系 统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扣1分/ 处;无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方案或监测监 控操作规程,扣2分;重大危险源监测监 控措施和操作规程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 扣1分/处;无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方案或 监测监控操作规程发放记录,扣2分;未 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 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扣5分。

5.无安全监测、监控、报警设备系统 维护、保养、检测记录或记录不符合要 求,扣3

2.1.2

预警能力

15

1.应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明确事件预警的具体 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程序;指定专人负责预 警信息获取和发布工作。

2.突发事件预警应采取3种及以上预警方式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事件预警体系 文件

未建立安全生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不 得分;事件预警的具体条件、方式、方法 和信息发布程序内容不符合要求,扣1分/ 项;未指定专人负责预警信息获取和发布 工作,扣3分;预警方式不满足要求,扣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事件监测

30

2.2.1

风险告知

10

1.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 险情处置要点;

2.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 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查阅应急逃生知 识和技能培训及安 全交底记录、已发 布的最新危险源辨 识与风险评价及控 制措施清单、现场 检查、考问相关岗 位工作人员

1.未进行风险和险情处置要点告知或 从业人员不知本岗位危险因素、险情处置 及逃生要点,扣1分/人;

2.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未设立安 全标识,扣2分/处;

3.逃生通道堵塞,扣2分/处

2.2.2

监测网络

20

1.应建立分级负责的常态监测网络。按事件分类, 明确由各相关专业部门指定的负责人对各类事件进行 常态监测、监控;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应急预案、信 息系统、危险点分

1.未建立分级负责监测网络,不得 分,各部门监测负责人或职责不明确,扣 2分/妬


A.1 (续)


DL / T-92- ——22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2.2.2

监测网络

20

2.应明确各级、各专业部门的监测职责,明确监测 范围;

3.应有获取气象、交通、防汛、地震、消防、卫生 等应急信息的渠道(如:气象、地震、国土、水利、 电力调度机构等部门网站);

4.对不可接受的风险或者重大危险源,应按监测计 划实施监测,监测记录应完整、齐全;

5.应实时监测新闻媒体及网络信息,并做好舆情监 测工作

析、事件处置后的 分析评估记录、现 场检查

2.专业部门的监测职责、监测范围不 明确,扣2分/处;

3.无获取应急信息的渠道,扣5分;

4.未按计划对不可接受风险或重大危 险源实施监测,不得分,监测记录不全, 扣3分;

5.由于舆情监测不力造成负面影响, 扣10

2.3

预警管理

40

2.3.1

预警分级

10

应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建立预警分级机制,明确分级 标准和启动程序

查阅相关应急预 案

未开展预警分级工作,不得分;预警分 级机制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处

2.3.2

预警发布

10

1.应根据事件监测信息,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生产 安全事件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 度,提前进行研判,确定预警等级、制定预警措施, 发布预警通知;

2.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和气象、水 利、林业、地震等部门提供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预警信息进行预警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事件预警体系 文件、预警通知和 处置记录

1.应发布而未发布预警通知,扣3分/ 次;预警通知的内容不全;扣1分/次;预 警措施缺乏针对性,扣2分/次;预警级别 确定不合理,扣1分/次;

2.预警发布流程不规范,扣1分/次

2.3.3

预警响应

10

1.应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 案,安排应急值班,并采取相应措施;

2.预警阶段应及时了解事件发展信息,及时按照信 息报告流程报告信息;

3.预警阶段应加强危险源的监测工作;

4.应急领导机构成员、应急队伍和相关人员应根据 预警等级,按照预警通知要求进入待命状态

查阅事件处置及 应急值班记录、危 险源监测记录等、 现场检查

1.应开展应急值班而未开展,扣3 分;未及时报送应急信息,扣2分;

2.预警阶段未加强危险源的监测,扣2 分;

3.应急队伍等人员未按照要求进入待 命状态扣2分;其他预警措施未响应到 位,扣2分/次

2.3.4

预警反馈

5

应及时向预警发布部门反馈措施执行情况,实现闭 环管理

查阅事件处置记 录或安全生产管理 信息系统

措施执行情况未反馈,扣1分/次

2.3.5

预警调整和 结束

5

根据事态发展,应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有事实证明突发事件不可能发生或者危险已经解除, 应立即发布预警解除信息,终止已采取的有关措施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相关应急预案 及事件处置记录

未及时调整或解除预警响应的,扣2分/ 次;调整或解除程序不符合要求的,扣1 分/次


21



A.1 (续)



T-921 ——2S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3

应急处置与救援

300

3.1

先期处置

30

1.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先期 处置,采取阻断或隔离事故源、危险源的措施,控制 事件发展,防止事件扩大;重点做好人员的自救和互 救工作,事件可能影响到周边单位和群众时,应及时 向其发出警报信息;同时,应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2.作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应停止作业,采取必要的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 险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相关事件应 急处置记录、应急 处置评估报告、现 场核查、考问相关 岗位工作人员

1.未掌握先期处置方法的,扣5分/ 人;未及时向可能影响到的周边单位和群 众发出警报信息,扣5分/次。

2.未正确进行先期处置导致人员自身 伤亡或事故扩大,不得分。

3.突发事件现场保护工作不到位,扣5

3.2

应急指挥

85

3.2.1

响应级别

20

1.应建立与上级单位响应分级相衔接的、能够充分 体现事件紧急和危害程度的响应分级标准,分级响应 机制应符合企业实际,合理可行;

2.应经应急领导机构批准确定响应级别,迅速按照 相关预案要求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查阅应急预案、 相关事件应急处置 记录、现场核查

1.未建立应急响应分级标准,不得 分;分级响应机制不符合企业实际或可操 作性差;扣5分。

2.未按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不得 分。

3.启动应急响应的级别不正确,扣10

3.2.2

应急响应

35

1.应按照响应级别启动应急指挥机构;

2.应根据事态发展组织进行应急会商;

3.应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相关负责人要立即赶 赴事故现场,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应急处置;

4.项目部、企业应开展应急值班,及时将应急信息 上报项目、企业负责人

查阅相关事件应 急处置记录、应急 值班记录、应急处 置评估报告

1.未按照响应级别成立相应的应急指 挥机构,扣5分。

2.未根据事态发展进行应急会商,扣5 分。

3.未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险情处置 及救援,扣3分/处。

4.未按要求开展应急值班,扣5分; 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应急信息,扣5

3.2.3

资源调动

30

1.应急指挥人员应及时到岗到位;

2.应迅速调派应急队伍奔赴事件现场;

3.应及时提供应急救援物资;

4.后勤保障工作到位;

5.必要时跨区调用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及时支援

查阅相关事件应 急处置记录、应急 处置评估报告

1.应急指挥人员未能及时到岗到位扣5 分;

2.应急队伍集结、出发不及时扣5 分;

3.应急物资供应不及时、后勤保障不 能及时跟进,扣2分/处

3.3

现场救援

100


A.1 (续)


DL 7 T 1921 ——2S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3.3.1

应急救援

40

1.应急救援队应携带必需的应急装备、工器具迅速 抵达现场,勘查现场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2.立即组织开展现场人员自救互救、疏散、撤离、 安置等应急救援工作;

3.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现场指挥部应与后方指挥 部建立通信联系

查阅相关事件应 急处置记录、应急 处置评估报告

1.应急救援队伍未及时抵达现场,扣 10分/次;

2.携带的装备、工器具不符合预案要 求,扣5分/处;

3.应急救援不能有序开展,扣3分/ 处;

4.现场指挥部与后方指挥部的通信联 系不畅通,扣3分/处

3.3.2

现场处置

60

1.应急专家应参加现场救援方案制定与论证。方案 应考虑不同条件下的危险因素和困难。

2.应急救援队伍应熟悉现场处置方案,迅速控制危 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以 及其他控制措施,加强现场保卫工作。

3.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 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 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做好现场安全监测,保证应急现场处置人员安 全。

5.采取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或二次事故的必要措施。

6.根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应急处置范围

查阅相关事件应 急处置记录、应急 处置评估报告、考 问应急救援队队员

1.未制定现场救援方案扣10分,方案 不合理或未经专家论证,扣3分/处。

2.应急救援队队员对现场处置方案不 熟悉,扣10分;未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技 能与应急装备使用知识,扣3分/人。

3.未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现场保护措施 致使事故或损失扩大,扣10分/处。

4.未能有效开展现场安全监测,扣5 分。

5.发生次生灾害或二次事故,扣10 分。

6.未按规定扩大应急处置范围,扣10

3.4

信息报送

45

3.4.1

应急信息 统计及报送

30

1.应明确应急信息调查、分析、统计、上报的程序 及责任部门、责任人;

2.在事件发生、应急响应各阶段,应按规定向上级 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应急信息,信息报送应做到 及时、准确和完整、真实;

3.对应急信息进行登记建档管理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信息管理系 统、应急信息档 案、应急处置评估 报告、相关事件处 置记录

1.应急管理制度中缺应急信息报送方 面内容,扣10分;内容不全,扣2分/ 项。

2.未按规定报送应急信息或报送的信 息不真实,扣5分/次;信息不准确或不完 整,扣2分/处。

3.未对应急信息进行登记建档,扣2 分/处

3.4.2

信息收集 与交换

15

整合各类信息,确保与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各专 业机构有效沟通、充分交换信息

查阅相关事件应 急处置记录、应急 信息档案

信息交换内容、数据不一致,扣2分/ 处;信息不完整,扣2分/处;沟通交换信 息不及时,扣2分/次


23



A.1 (续)



' T-921 ——201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3.5

信息发布

30

3.5.1

信息 发布程序

IO

1.应明确信息发布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原则;

2.向新闻媒体、社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前应经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许可;

3.应急响应启动或解除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新闻发 布;

4.信息发布应及时,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及已发布的信息 资料、应急处置评 估报告

1.应急管理制度中缺应急信息发布方 面的内容,扣5分;未明确信息发布部 门、负责人、程序及原则,扣2分/处。

2.擅自发布事件信息,不得分。

3.未按规定程序进行信息发布或新闻 发布,扣5分。

4.信息发布不及时或产生负面影响, 扣2分/次

3.5.2

信息

发布内容

5

1•信息发布的内容应包括:事件概要、影响范围、 已采取的措施、预计恢复时间等。

2.信息发布应结合应急响应阶段性特点,做好动态 管理,及时更新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已发布的信息 资料、应急处置评 估报告

1应急管理制度中缺信息发布内容和动 态管理的规定,不得分;内容不全,扣1 分/项。

2.信息发布的内容不准确,扣2分。

3.未做好信息发布的动态管理,扣2 分/次

3.5.3

舆情引导

15

1.应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

2.应落实舆情引导人员职责;

3.收集、分析事件舆情相关数据、信息;

4.根据监测分析结果制定对策,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舆情引导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应急处置评估 报告、相关资料

1.应急管理制度中缺舆情引导的有关 规定或舆情引导人员职责不得分,内容不 全扣1分/项;

2.未建立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扣5 分;

3.未落实舆情引导人员职责,扣3 分;

4.收集、分析事件舆情相关数据、信 息不到位,扣3分。

5.由于舆情应对不力造成负面影响, 扣10

3.6

调整与结束

10

1.应按要求调整或终止应急响应;

2.应按应急预案规定的条件发布调整或解除应急响 应通知

查阅突发事件应 急处置记录、应急 预案、应急处置评 估报告

1.调整或解除应急响应的条件与预案 要求不一致,扣5分。

2.未及时发布调整或解除应急响应通 知,扣2分/次;发布程序不规范,扣2 分/处

4

事后恢复与重建

100


A.1 (续)


DL / T-921 ——228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4.1

后期处置

30

4.1.1

评估事 件损失

10

1.应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开展事件损失统计和综合分 析;

2.事件损失的统计和分析,应从直接经济损失和间 接经济损失两方面开展

查阅突发事件应 急处置记录、相关 报告、保险理赔资 料

未进行损失统计及综合分析的,扣5分/ 次;统计分析内容不全,扣1分/项

4.1.2

事件原因调查

10

1.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组织或配合 事件调查组开展事件原因调查和分析;

2.应组织或配合事件调查组编制事件调查报告

查阅事件原因调 查分析报告、现场 核查

1.未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扣2 分/次;

2.事件原因调查和分析不全面,扣1 分/项

4.1.3

事件理赔

5

应及时搜集事件理赔相关资料,组织有关部门开展 保险理赔工作和费用结算

查阅保险理赔、 费用结算资料

1.未开展保险理赔,扣2分/次;

2.理赔和费用结算不及时,扣1分/ 次

4.1.4

灾后人员 心理救助

5

对受影响需要心理救助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救助

查阅应急处置评 估报告及相关记录

1.未对受影响需要心理救助的人员开 展疏导和救助,扣2分/次;

2.疏导和救助方法不当或效果不好, 扣1分/次

4.2

应急处置评估

40

4.2.1

调查评估与 考核机制

10

1.应建立健全事件处置评估调查与考核机制,包括 调查与考核办法,对每次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调 查评估;

2.应对应急处置各项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并将考核 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考核范畴

查阅应急管理制 度、相关考核记录

1.未建立调查评估与考核机制,不得 分;考核办法不合理,扣2分。

2.未开展调查评估与考核工作,扣2 分/次。

3.未将应急考核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考 核范畴,扣2

4.2.2

应急处置 评估

20

1.应急处置评估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I)预警信息发布、接收、流转、报送情况;

2)先期处置情况;

3)应急预案实施情况;

4)组织指挥情况;

5)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及执行情况;

6)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工作情况;

7)现场管理和信息发布情况;

查阅应急评估报 告、相关考核记录

1.未对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进行评

估,扣2分/次;

2.应急处置评估不全面,扣1分/项;


25



DL / T-92- ——238



A.1 (续)


序号

建设项目

标准分

建设内容_____

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实得分

4.2.2

应急处置 评估

20

(8)应急资源保障情况;

(9)后期处置情况;

(10)防控环境影响措施的执行情况;

(11)救援成效、经验和教训。

2.评估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应急处置基本情况;

(2)事件单位应急处置责任落实情况;

(3)评估结论;

(4)经验教训;

(5)相关工作建议

查阅应急评估报 告、相关考核记录

3.未编制评估报告,扣2分/次

4.2.3

落实整改

10

落实应急处置评估调查报告有关建议和要求,改进 应急管理工作,做好资料归档和备案

查阅相关报告、 整改记录

1改进措施未落实或未闭合,扣2分/ 次;

2.资料未归档备案,扣1分/次

4.3

恢复重建

30

4.3.1

修复被毁 设施设备

15

制订临时过渡措施和整改措施计划,针对存在的设 备、设施和场地等隐患,落实资金,合理安排进度, 实施整改并确保安全

查阅临时过渡措 施和整改措施计 戈IJ、整改记录

未对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设备、设施制定 临时过渡措施和整改措施计划,扣2分/次

4.3.2

重新规划 和建设

15

结合事件调查报告分析结果,查找存在的问题,修 改相关工作规划,按修改过的建设方案,实施建设

查阅重建规划及 方案、相关记录

未结合事故调查报告分析结果,修改相 关工作规划、制定建设方案,扣1分/次


2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动态评估表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动态评估表见表B.lo

B.1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动态评估表


序号

评估方式

评估内容

对象

标准分值

评分标准

实得分

1

访谈 (10 分)

对本岗位应急工作职责的了解程度

应急领导机 构负责人

5

熟悉4~5分;

一般熟悉2~3分;

不熟悉0~1

对本企业综合预案内容、预警、响应流程的了解程 度

5

熟悉45分;

一般熟悉2~3分;

不熟悉01

2

考问

(40 分)

对本岗位应急工作职责的掌握程度

部门负责 人、管理 人员、一线 员工

10

熟悉810分; 一般熟悉4~6分; 不熟悉03

对相关预案内容等的掌握程度

10

熟悉8~10分;

一般熟悉4~6分; 不熟悉0~3

对现行有效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电力监管机构相 关规定、各级政府地方法规有关规定、本企业相关规 定、标准的了解程度

10

熟悉8~10分; 一般熟悉4~6分; 不熟悉0~3

对本岗位应急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

5

熟悉4~5分;

一般熟悉2~3分;

不熟悉0~1

对本岗位关键的逃生路线、自保自救手段和措施等 的掌握程度

5

熟悉4~5分;

一般熟悉2~3分; 不熟悉0~1


DL/T-921 ——2018



DL∕T1921 ——238



B.1 (续)


2

8


序号

评估方式

评估内容

对象

标准分值

评分标准

实得分

3

考试 (50 分)

现行有效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电力监管机构相关 规定、各级政府地方法规有关规定、本企业相关规 定、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人员、 一线员工

10

考题:50分制的考题,根据各部分标准分设置情 况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考题;100分制 的考题数量按标准分的两倍抽取;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组织考试:选取一定数量的人员;

考试成绩计算方法:取平均分,再归一化至50

分,并计算各项分指标的平均分_________

应急管理基本常识与技能

10

应急救援抢修基本常识与技能

10

电力建设安全知识

20

4

模拟演练 (IOO 分)

先期处置

先期处置阶段的应对措施是否得当

应急领导机 构成员、部 门负责人及 相关专业管 理人员、一 线员工

15

先期处置阶段的应对措施不全面或不得当,扣3 分/处;

未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判断,扣5

应急响应

是否按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启动的应急响应级 别是否适当

5

未按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不得分;

启动应急响应的级别不正确,扣3分;

启动应急响应后未按规定报告上级或地方政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警与信息报送

是否按预案要求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事件信息_________

15

未按预案要求发出预警信息,扣2分/处; 未按要求进行信息报送,扣1分/处

指挥与协调

是否及时成立应急指挥机构,调集应急救援队伍和。 相关资源,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20

未成立应急指挥机构,不得分;

指挥协调、资源调动等行动措施不够全面得当或

与预案不一致,扣5分/处;

未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及时对应急响应级别进行调

整,扣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急通信

是否保证应急通信系统畅通___________

10

抽查相关人员的通信状况,通信不畅,扣2分/人

警戒与疏散

是否对现场警戒与人员疏散工作进行了安排

5

未安排现场警戒工作,不得分; 未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不得分

现场处置与救援

是否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对事件现 场进行控制和处理

20

处置与救援措施不得当,扣5分/处

舆情监测与引导

是否按照预案要求开展舆情监测、引导工作

5

未按预案要求开展舆情监测、引导等工作,扣3 分/项

后期处置       —

应急处置结束后,是否及时开展事件损失评估、现 场调查取证、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5

未布置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扣1分;未按 要求结束应急响应不得分;未布置事件调查取证工 作;扣1


DL/T 1921 —201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结果明细表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结果明细表见表C.lo

C.1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结果明细表


序号

项目

评价 项

适用 項

不适 用项

扣分 項

占适用 项比 (%)

发现 问题 条数

重点 问题 数

标准 分

应得 分

实得 分

得分率 (%)

1

2


29


DL/T 1921 —201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见表D.lo


D.1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


项目序号

主要问题

整改意见

应得分

实得分

重点问题(√)

1

2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

DL/T 1921 —2018

*

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西街 19 100005 http://www.cepp.sgcc.com.cn) 北京博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20197月第一版  20197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880毫米X 1230毫米16开本 2印张 60千字

印数0001—1000

*

统一书号155198 • 1411定价30.00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